分享

哪些疾病更适合带孩子看中医呢?

 龙行天下之龙一 2016-09-27

 哪些疾病更适合带孩子看中医呢?

大家都知道中医中药能治疗不少疑难杂症和调理体虚之人。孩子生了病,越来越多的家长想带孩子看中医,虽然给孩子喝中药比较困难,但是只要能治孩子的病,家长都想尝试一下。中医对一些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调理孩子的身体和一些先天发育迟缓及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效果。

自古以来,把儿科称为“哑科”,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又有小儿“乳食不知自节,寒暖不能自调,”所以孩子有病一定要认证准确,用药精良,才能在最短时间,取得最好的疗效。小儿患哪些病需要看中医呢? 

1.          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反复感冒(体弱易感或病毒性感冒)、过敏性气管炎、哮喘、肺炎、传染病(水痘、麻疹、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猩红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中耳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例一:张小弟 3 每个月感冒2-3次,咳嗽流涕,喉咙痛,面黄肌瘦,腹胀,大便稀溏,夜晚盗汗,湿枕湿被,有时咬牙,常翻身睡眠不安。后来我诊所,经中药调理,汗止纳增,面色转润,抵抗力增强。一般我给小孩开的药,可加糖,甘甜易入口。

 

2.          脾胃病:小儿厌食、积滞、腹泻、腹痛‘肠痉挛’、便秘、呕吐等。

例二:郑小妹 6  面黄肌瘦,发稀黑眼圈、常腹胀腹痛,大便稀溏或便秘,因腹痛多次看西医,服用解痉药无效。来我治疗中心诊治,服用中药一周, 嘱其忌冷饮,吃易消化食物,两年来未再复发。

3.内脏疾病:病毒性心肌炎、急慢性肝炎、肾炎、肾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疲劳(早晨打呵欠)、小儿遗尿,风湿、类风湿……。

例三:黄小弟,10岁,陪其母来诊所看病,我发现黄小弟,时时大喘气,询问:一月前,曾患一次重感冒服西药已愈,其母发现他常常像憋气一样,大喘气,由于孩子淘气,也没在意,后经我解释,服用中药一周,诸症明显好转,又调理一月症消痊愈。小儿脾常不足,肺常虚,故藩篱疏,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传变迅速,入里犯脏,患病毒性感冒时,如果免疫力差,可合併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肾炎、气管炎(长期咳嗽、咽痒)等病历屡见不鲜,故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变化,及时看医生,以防延误病情。

例四:临床见有一男孩4-5岁,晚上打呼噜,白天鼻塞,精神也差,后我建议他去五官科检查,发现男孩的鼻腔,有一粒泡大的黄豆,不知有多久了。所以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早发现,早治疗。

4.儿童神经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小儿癫痫、小儿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睡眠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忧郁症)儿童孤独症。

病例五: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机,经常习惯性眨眼,频率比常人都快,除了孩子眨眼,如果还有摇头、耸肩,清嗓子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是儿童抽动症的表现。此病西医目前病因不清,其实与看电视、玩游戏过度有关系。

中医一般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辨证治疗,由于这病较顽固,且容易复发,所以疗程较长,治疗效果较慢,西医治疗该病疗程也很长时间,一般需要两三年左右。我临床有的服中药1个月而愈,有的三个月到半年不等,治疗慢性病,要给医生调理你的时间,也要给你身体恢复的时间,有的家长着急,想要医生3-5包药就痊愈,但又不尊医嘱,孩子长时间打游戏,看电视,治病也要双方配合。

5.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6.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

7.发育障碍、骨髂问题:“五迟”(立、行、语、发、齿迟)、“五软(头项、口、手、肌肉软)”,身材矮小、生长痛、背脊无力、儿童运动发育障碍等疾病和防治性早熟……。

例五:孩子上初中,但身体发育迟缓,个子不高,男孩很自卑,临床很多家长带着瘦小的孩子看中医。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判断孩子是否发育迟缓,首先要看身高、体重是否与正常范围相差多少(体重(千克)=年龄X2+8(千克);身高(厘米)=年龄x5+75(厘米)、小婴儿1-6月平均/月长2.5mm7-12月/月长1.5mm),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后,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又“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小孩的生长发育、体格的强壮与否,都与脾胃功能是否正常有关系。所以脾胃强壮、气血充足,孩子的身体发育健壮,抵抗力强,就不容易患病。治疗也可以配合用中药、针灸、贴敷,推拿、捏脊等方法,我在临床治疗许多小孩,面黄肌瘦、黑眼圈、矮小、厌食,服中药后,食欲增加、身高、体重都改善了,但需要一段治疗时间,才能使孩子的身体吸收和发育。

三.比如小孩有口臭、舌苔厚、口腔溃疡、唇红、大便干等,就要考虑是否脾胃有热有火。如果孩子出现咳嗽、咽喉红肿疼痛、鼻流黄涕,痰多色黄就要考虑有肺热。若孩子夜里哭闹、睡眠不安、小便黄赤,

这些情况要考虑是否有心火。孩子如果脾气急躁易怒或烦躁咬人,同时伴有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尿黄便秘等,这与肝火炽盛有关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辨证立法用药。

儿童疾病日益增多许多与饮食因素有关:

1.偏食:家长溺爱孩子饮食随心所欲,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厚味(过咸、过甜)食品,缺少富有优质植物蛋白的食物,快餐热量过高,缺少粗纤维,再加土碳酸饮料,可造成血糖、血脂偏高、骨质疏

松、龋齿、血压高、心血管疾病的隐患……。

2.进食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不吃早餐,喜吃宵夜,进食蔬菜过少边看电视、边打闹边进食造成肠胃疾病(胃炎、胃溃疡、肠炎….。)。

3.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大,利用吃达到某种程度的心理满足,不正当的减肥方法影响,拒食、厌食。

介绍几种健脾胃方:

1.莲子红豆粥:莲子、红豆、绿豆、芡实、小米、大米、.各等份煲粥可健脾和胃、补虚养血。

2.山药松桃糕:鲜山药去皮蒸熟,捣烂加鸡蛋1只、松子、核桃仁切碎,加糖适量,做饼少许油摊煎。

3.莲子银耳百合红枣羹:健脾润肺益智,活血化瘀。

4.紫金山楂麦芽粥:健脾消食导滞。

材料:紫米、糯米、小米、炒麦芽、红豆各等份鸡内金15克(泡洗净)煲粥,加麦芽糖或白冰糖少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