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鱼海棠:生死的轮回与灵魂的安放

 妤翎音 2016-09-28

犹豫了十几天,终于还是进了电影院,看了《大鱼海棠》。褒贬两极的影评,让我一直担心浪费时间。不过就像过河,老牛觉得浅,松鼠觉得深,小马觉得刚刚好,是因为本身的尺度不一样,又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因为角度不一样。凡事还是要亲身体验。


相信大部分观众和我有同感,《大鱼海棠》最致命的弱点是,宏大的叙事,野心勃勃,却没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话语体系,在逻辑上未能自圆其说,剧情十分跳跃和随意。



然而,在精致绝美的外衣里,《大鱼海棠》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怀。我觉得,并非不是三角虐恋这么简单,更非千年备胎这么恶俗。我看到的是,生命因为爱而不断地循环,生生不息,还有对灵魂何处安放的追问。


鲲用自己的生命救了椿,椿又用自己的半条命换回了鲲,椿的爷爷用自己的命救了湫,湫用自己的命救回了椿,成全了椿和鲲。


这样的剧情确实有点太刻意,但是,以我个人的理解,编导想表达的是:为了爱的人,不惜牺牲一切甚至是生命,才是充盈天地间的真爱。爱的力量是无限的,可以起死回生,创造奇迹。


失去亲人爱人的逝去,是这个世界上最沉重的打击。我相信如果有可能的话,很多人都愿意像椿和湫那样,用自己一半的寿命,甚至是全部的寿命,去换回亲人爱人。这出于人性的伟大,也出于人性的自私——因为亲人爱人的存在对我们的幸福快乐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我们无法承受亲人爱人永别的痛苦。



《大鱼海棠》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栋禁囚人类死后灵魂的神秘殿堂。椿深更半夜独自闯入,和一个阎罗王般掌管生死的独眼怪兽达成以命换命的协议。椿经过六个小时的寻觅,找到了鲲的灵魂。 


死亡是人最大的恐惧,人类哲学的终极命题。人死了以后,是否全部化作虚无?究竟有没有灵魂?会不会上天入地,会不会轮回?是所有宗教要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大鱼海棠中的这座殿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象的范本。顶天立地的柜子里是一个一个的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一个水晶球,死者的灵魂变成鱼形,被安放在水晶球里。这无法不让我联想到骨灰楼,编导的灵感,大概也是这样子来的。


骨灰楼安放的,是人死后有形的物质存在,大鱼海棠里的灵魂殿堂安放的,是人死后升华的精气神。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碗浓郁的心灵鸡汤,不管你信与不信,灌下去,总是一个极大的安慰。正如椿的奶奶变成了孔雀,椿的爷爷化作了大树,永远陪伴和守卫着家人。这看似天真的“化物”,同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对孩子的死亡教育,是中国人普遍匮乏的。这大概跟儒家对死亡的回避有关,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实死亡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孩子参加婚礼就知道了结婚和生育,孩子参加了祖辈的葬礼就知道了死亡。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就代表着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死亡。


我的奶奶于十几年前于香港土葬。今年清明拜祭后,我和九零后的小表妹聊天,我说”传统观念认为入土为安是一种大福气“。不料表妹说:“我觉得身体被固定在一个地方,很不自由,不如四处去漂泊,可以看到很多风景”。想必,年轻人更能接受海葬、树葬之类的“尘归尘、土归土”。山川大河,何处不是家园。


《大鱼海棠》里说:“你们年轻人把日子当作路边的石头,只有我们这些老东西才费尽心思要多活一天”。这句话,在饱经沧桑的中年人听来,真是不由得悲从中来。是的,无论如何努力,人生就是一天天走向衰老和死亡,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我们能把握的,只有每一个当下。




想象力是优秀的动画片必须具备的重要元素(当然并非有想象力就是优秀的动画片)。前段上映的《爱丽丝梦游仙境2》中,爱丽丝穿过镜子来到奇幻仙境,又飞跃时钟内部的光阴隧道,找到时间大神,把观众带回“过去”的维度。这与椿的乘着小船去寻觅唤回鲲生命的灵魂秘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爱丽丝梦游仙境2》也犯了剧情天马行空、过于生硬的错误。


有深厚的情怀,有大胆的想象,却没有把故事讲好、立稳,严重影响了观众对主题的捕捉和领悟,这是《大鱼海棠》最大的遗憾吧。 不过,这种有情怀的国产动画片,还是多多益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