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隘志

 刘文祥7ao230an 2016-09-28
 (2015-12-31 08:51:42)
标签: 

文化


概说

关隘的形成,有两个要素,一是山川成阻,一是路经其中。没有山川的阻隔,四面通途,则无所谓关隘;有险阻而人不必经过,也不名为关隘。黔地多山,林箐深密,人经其间,自然关隘重重。江东之《万历贵州通志·形胜》:“宇宙大矣,黔为西南一隅,宜不足当中原什一,然山经水纬,天地献其奇,重峦复嶂,造化佐其险,固荆楚之上游而滇南之锁钥也,非所称徼外一大都会哉!”安郡处黔中,地理位置重要,其中的关隘尤其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吴式芬曰:“安顺为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其疆域错出牂牁、夜郎之交,其星野上分参、井、舆鬼之次,其民华夷杂处,其官土、流并设。其山之塞要害者以百数而关索为最险其水之曲盘绾辖者以什数,而盘江最大。”(咸丰《安顺府志·序》)如明洪武十五年,“命安陆侯吴复为总兵,平凉侯费聚副之,征乌撒、乌蒙诸叛蛮。并谕勿与蛮战于关索岭上,当分兵掩袭,直捣其巢,使彼各奔救其家不暇,必不敢出以抗大师。俟三将军至,破擒之。”(《明史·四川土司》)可见明太祖朱元璋虽不曾到过黔地,对黔地关隘之险,早有耳闻。清人爱必达说:“黔省之咽喉为镇远,其脊背则安顺也。提督驻其地,内与省会为声援,外以四镇为犄角,因地以定制,措置之密,呼应为最灵矣。”(《黔南志略》卷四)并盛赞黔兵之劲,以为“民习劳苦,故其为兵者皆果锐无靡惰,出入险阻,驰驱林莽,不必训练而能然也。”有其人,有其关,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二,故黔地虽小,自古难于羁縻,而其败多出于人和也。故云:在德不在险。

关隘跟地形地貌密切相关。清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卷一:“安郡以东,地势渐平,原田每每流泉灌注。滴澄、鸭池诸河之水,北入陆广河,以达乌江,而围绕于安平、清镇之间。郡以西,则地益高、山益峻,重岩复岭,虽新驿出于郎岱,旧路经自永宁,而地瘠民贫,要隘四阻,行者几回九折之中矣。”概说了安顺的地形,则关隘西多于东,可见矣。

关隘既是道路的节点,谈关隘就离不开道路。安顺的驿路,不知起于何时,明洪武十七年,奢香开偏桥、水东,以达乌蒙、乌撒及容山、草塘诸境,立龙场九驿。安郡驿道,或在其后。《安顺府志》卷十三:“云贵驿道经安顺境,凡七驿:曰普利、曰威清、曰平坝、曰安庄、曰坡贡、曰郎岱、曰毛口。今以驿站为经,系以关隘,以见昔日交通之艰阻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