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奇才为何未能成为东方达芬奇

 Moia藏经阁 2016-09-28

康熙虽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一般却只限于欣赏,而他以后的大清皇帝对此则均无兴趣。由于统治者的茫然无知,导致整个社会难以发生大的自然物质性变革,生产力发展缓慢乃至停滞。鲁迅曾深刻地说道:“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之看风水。”


翻开战争史,中国人对冷兵器的使用可谓登峰造极,但一进入热兵器时代,中国就似乎只有被打挨打的份儿!

 

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热兵器的研发却比别人落后了一大截,以至于有人说中国人把火药都用在了烟花爆竹上,而西方人却把它用于制造了热兵器,最后还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真是这样吗?据纪晓岚所撰《阅微草堂笔记》(此书成于嘉庆三年,即1798),卷十九《滦阳续录(一)》中记载了纪晓岚与戴遂堂的一段对话。戴遂堂言其先辈“本浙江人,心思巧密,好与西洋人争胜,在钦天监与南怀仁(西洋人,官钦天监正)忤,遂徙铁岭,故先生为铁岭人。少时见先人造一鸟铳,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牝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

 

戴遂堂所言的先辈,即是戴梓。戴梓,字文开,号耕烟。生于清顺治六年,卒于雍正四年。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侨居扬州,晚年在辽东自号耕烟老人。戴梓博学多能,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通晓天文、历法、河渠、诗画、史籍等,是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

 

戴梓的父亲戴苍,曾任明朝监军,擅长制造军械,又喜欢绘画,是当时知名的画家。戴梓刚懂事时,就常观看父亲绘画和研制军械。耳濡目染下,他开始对绘画和军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岁时,他参与了军械制造,父亲所珍藏的军器制造图籍,他废寝忘食地研读,力求精通原理。过人的天分加上潜心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使得他在少年时代就研制成功了一种铳(即火器),能发射百步之外。有史料表明,乾隆三十年(即七八十年后),在新疆作战的清军所使用的的鸟统射程只有三十多步,由此可见少年戴梓制作水平之精和清军火器的落后。

 

他的后人戴遂堂向纪晓岚描述的这种鸟统,当时名为“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它的形状很像琵琶,击发、填弹两个程序连动进行,无须像洋枪那样打完一发再填药,还解决了旧式火铳用火绳点火,容易遭受风雨潮湿影响的难题。由于“连珠火铳”的原理与今天的机关枪相似,所以中外一些史学家、军事学家就把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称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连珠火铳”是现代机关枪的雏形,比欧洲人发明的现代机关枪早200多年,其威力和优越性超过当时世界强国的同类火器。



连珠火铳

 


影视作品中的连珠火统


其实,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还有一位浙江人赵士祯参考了国外的类似火器,研发了“迅雷统”。后经改进,在万历二十六年给皇帝进呈的迅雷铳已能连发5弹。到万历三十年,再经改良的“迅雷统”已能一口气发射18弹。“迅雷统”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形状也像琵琶一样。最可贵的是,发射完毕后,它还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它长187厘米,重量却只有2.5公斤。


赵士祯发明的迅雷铳



影视作品中大明军队里的火器营


戴梓的“连珠火铳”有无参考借鉴赵士祯的“迅雷统”,史料中遍查不到。而有关于“迅雷统”为何未被批量生产和列装军队,更是一道谜。

 

有关戴梓有无向朝廷进献“连珠火铳”,史料也说法不一。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自福建起兵进犯浙江,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皇帝派遣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戴梓弃笔从戎,随军出征。由于戴梓对军事形势条分缕析十分恰当,因此与康亲王深为契合,很受重用。康熙十九年(1680),康亲王班师回朝,并将戴梓推荐给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得知戴梓精通天文、历法、算学、乐律和绘画,特别是听说戴梓还会制造火器,便授其翰林院侍讲官职,入南书房,并命他参预纂修《律吕正义》,从事研制火器。

 

宫中数年,戴梓经过数百次的反复设计、研究和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连珠火铳”。据《清朝文献通考·兵十六》记载,戴梓发明“连珠火铳”后,康熙帝龙颜大悦。康熙二十五年(1686),荷兰政府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并送上“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康熙将仿造的枪回赠给了荷兰使者。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机”(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只花了5天就完成。康熙二十六年(1687),戴梓受命研制子母炮,亦称“冲天炮”。戴梓经8天钻研,研制成功。此炮长二尺一寸( 0.672),重约300(180千克),便于携带。其炮弹外形如瓜状,每枚重2030斤。与传统大炮不同的是,此炮发射出的不是普通铁弹或铅弹,而是可爆炸的炮弹。康熙帝亲自率诸臣去试炮,炮弹射出后,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康熙帝大喜,将此炮命名为“威远将军”,并将戴梓的名刻在炮身上。据记载,康熙帝率军二次亲征葛尔丹时,就带上了子母炮,在昭莫多战役中,此炮大显神威,仅向葛尔丹大营开了三炮,敌军就吓得败逃(以三炮堕其营,遂大捷)。此说不知是否有些夸张,但是,可以合理地推断,和发射攻击一点的铁弹或铅弹的火炮相比,这种炮弹爆炸后攻击覆盖面较大的火器在对付游牧民族的骑兵时,当然会有奇效。



戴梓研发的子母炮

 

不过,有关戴梓有无将“连珠火铳”进献给朝廷,历史上说法不一。按《清史稿》的说法,戴梓确曾进献。按纪晓岚上书所载,“拟献于军营,夜梦一人诃责曰:上帝好生,汝如献此器,使流布人间,汝子孙无噍类矣。乃惧而不献”。这意味着,戴梓并没有进献“连珠火铳”,而是“藏器于家”。原因据说是他被一个梦给吓怕了,梦中人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上使其“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

 

由于戴梓制造火炮成功,得到康熙帝嘉奖,使时在朝廷供职、也从事火器研究的比利时人南怀仁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南怀仁由嫉生恨,勾结张献忠的养子陈弘勋,向戴梓索诈不成,进而向康熙帝奏本,诬陷戴梓暗通东洋,使其获罪。康熙三十年(1691)初,戴梓举家被流放至盛京(今沈阳)

 

戴梓在盛京和铁岭先后流放了35年,期间生活极其困苦,冬夜中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还要踏着冰霜进山拾榛子,用以充饥。幸亏他的画作还有人喜爱,遂多以卖书画维持生计。78岁时,郁郁寡欢的戴梓客死他乡,留下四子:戴京、戴亮、戴亨、戴高,其中以三子戴亨最著名,与李锴、陈景元被称为“辽东三老”,享誉当年辽沈文坛。

 

一代奇才离去,留下诸多疑问:

 

一是如南怀仁一样的外国传教士怎会如此卑劣?其实,南怀仁诬陷对手有先例可循:康熙初年,有位叫杨光先的人反对南怀仁及西洋历法,南怀仁对其恨之入骨。在康熙拘禁鳌拜后,南怀仁就向皇帝诬告杨光先是鳌拜死党,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精明的康熙没有受骗,只是把不明白天文历法、思想顽固的书呆子杨光先撵回家去,未判什么刑。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人,1623年10月9日出生于布鲁塞尔,1641年9月29日入耶稣会,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钦天监)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卒谥勤敏。


明末清初来中国的传教士中,由耶稣会派来的占相当大的比例,南怀仁就是此会派来的。耶稣会是个小组织,在欧洲宗教改革后,新教迅速崛起,天主教内一些人为对付新教,专门组织成立了耶稣会。耶稣会在行动中,为天主教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在欧洲声名狼藉。作为这样一个组织的成员,南怀仁为搬掉一个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异教徒,采用卑鄙的手法,不是没有可能。



南怀仁制造的火炮,至今犹存。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就藏有一门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二是康熙到底是糊涂还是有心制造了这起冤案?可以认定,这是康熙心知肚明的一起冤案。原因在于,如果戴梓真正是里通外国罪,必死无疑,而不是流放罪。不处死,就说明康熙明知他没有里通日本,所以是冤案。

 

三是为什么康熙要这么整戴梓?原因对于满族骑兵来说,这个人是个可怕的潜在危险。康熙信奉“骑射乃满州根本”,既然戴梓制造的武器可以轻易地打败蒙古骑兵,那么打败满州骑兵也不会有什么困难,而满州骑兵却是康熙的命根子。康熙对戴梓研发的子母炮十分重视,明令将其列装八旗和各省绿营,以汉人为主的部队则不许配备(这时戴梓仍在流放中)

 

戴梓生就桀骜不驯,康熙应该不太喜欢这个缺乏奴才相、又在制造火器上过于能干的汉族人。康熙虽不相信他里通日本,但他对有潜在危险的汉人却是时刻警惕的。既不杀他,大概康熙也想到日后还有用他之处,所以只把他流放,需要的时候再把他“激活”。偏偏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和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大清朝迎来一个较长时期的安定局面,内无战乱,外无敌扰,戴梓这样的火器发明家就显得用处不大了。假设一下,如果鸦片战争提前一百年爆发,戴梓就很有可能被皇帝赦免起用。

 

如此来看,戴梓的命运倒真应了那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可惜了一代奇才,如果他的天才都发挥出来,他极可能就是东方的达芬奇。

 

不能不说的另方面是,康熙虽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一般却只限于欣赏,而他以后的大清皇帝对此则均无兴趣。由于统治者的茫然无知,导致整个社会难以自然发生大的物质性变革,生产力发展缓慢乃至停滞。鲁迅曾深刻地说道:“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之看风水。”康熙后历代皇帝对科技的麻木,导致清朝的军力与西方的距离急剧地被拉大。之后,就是大清国无奈地被列强不断地羞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