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呜莎花园

 水底鱼帽儿头 2016-09-28

在上一篇里,咱们说了几种不同的群生肉肉,分别是“自然群”、“促生群”、“叶插群”、“砍头群”和“摘心群”。还没看过上一篇的花友,可以回复【群生】两个字,就能看到那篇文章了。

今天我们聊聊另一个常见名词:实生苗。

实生苗这个词,是很多商家都会直接拿出来说的一个名词。所以,弄懂实生苗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实生苗的字面意思,就是播种长大的植株。在野生状态下,绝大部分品种的肉肉,都是依靠种子来繁衍后代的。所以,实生苗往往给人更原始,品种更纯正的感觉。



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肯定不是。不然呜莎就没必要把这个词拿出来说了。

因为要想让肉肉产生种子,就不可避免的要经历授粉这个环节。一旦授粉,就不可避免的让2个不同植株的基因进行随机混合。一旦基因出现随机混合,那么原来那株肉肉的性状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改变。有可能这些改变是细微的,但也有可能比较明显。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每一株实生苗都会有非常细微的差别。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保持住一个肉肉品种的全部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无性生殖。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进行叶插或者扦插繁殖。这两种办法繁殖出来的种苗,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要比播种要少很多。

听到这里有的花友可能就要问了,既然实生苗被你说的这么不好,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花农都在播种呢?

关于播种繁殖,我说几个最重要的原因吧。


第一个原因,是某个品种供不应求。

我这里说的市场需求,可不是市场需要实生苗,而是市场需要这个新品种。

如果一个品种的叶片数量不多,或者叶插成活率不高,又不大爱出侧芽,那么让她开花打籽就是一个快速繁殖她们的最好的办法。

一个新品种刚刚上市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实生苗出现。我给大家举个例子,10年前,在市场上是可以见到花月夜、静夜等肉肉的种子的,因为当年花月夜这样的品种也是稀有品种,成株稀少而昂贵,那么播种就变成一种主要的繁殖方式了。前两年的时候,海琳娜、蓝丝绒这类肉肉的种子会很流行,原因也是一样的,就是品种稀有而昂贵嘛。

还说海琳娜这个品种,咱们现在在市场上容易买到的小苗一般都是实生苗,但只要再过2年,估计就不会有人提实生苗的事儿了,因为掰叶子繁殖更简单,而且不容易发生变异嘛。


第二个原因,是性状简单。

这个原因从字面上可能不大好理解,我解释一下。性状就是肉肉的特点。拿花月夜来说吧,红边、绿底、勺形叶这些特点就叫做性状。但是花月夜的性状是很复杂的。比如红边这一条,就分为红边的宽度、红边的边缘是渐变色的还是清晰的、红边的颜色是深色还是浅色,有很多很多的变化。所以你要是播种花月夜,那出来的小苗绝对是千差万别的,虽然这些差别都比较小,但每一株都会有点儿不一样。

但是性状简单的肉肉则不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雪莲。我们只要联系播种,基本上选来选去都会选到雪莲。雪莲就是性状简单的肉肉。雪莲其实也有尖叶子圆叶子的差别,叶片的底色也有绿色、淡紫色、粉色的差别。但是大多数花友都不是很介意这些小变化,因为我们最关注的雪莲的性状,就是厚粉。只要粉够厚,叶片底色无论是什么颜色的,看起来都是白色的。

所以雪莲虽然叶插繁殖并不困难,但就因为性状简单,就成了播种神肉。


第三个原因,选育需要。

这里要说一个与雪莲截然相反的例子,就是乌木。乌木在市场上有很多实生苗在卖。不过乌木并不是因为性状简单才被播种的,乌木被播种的原因是性状过于复杂。

咱们先细数一下乌木必须具备的特征:黑边、玉底、颗粒纹,除了这三条最重要的,还有三角形叶片、黑边边缘清晰、叶片轮生角度等很多指标。指标差一点儿就让乌木的霸气程度降格很多。

最原始的乌木实际上只有一株而已,而且乌木又不容易产生侧芽。乌木叶插不容易,叶插产生的小苗齐备所有特征的可能性也并不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海量播种反而重新具有优势了。

花农们可以播种成千上万颗乌木,然后从中选出品相比较好的高价出售。剩下品相一般的就低价处理掉,不失是一种获得乌木的好办法。

在天津的花市里,呜莎已经看到有些摊位在出售10元钱的乌木实生苗了。所以对于乌木这个品种来说,实生苗绝对不是一个好词,甚至是劣质品的代名词。也就是说,你买到的实生苗其实就是选育淘汰下来的品相不好的那些小苗而已。


第四个原因,拥抱变化。

第四个原因才是最重要的。正因为实生苗的变异比例很高,性状不稳定,才深受一些花友的喜爱。因为一个小小的实生苗,很可能养大后与当今现存的任何一个品种都不一样。

如果你勇敢的去拥抱变化,那么不确定性也会随时的给你惊喜。这才是播种这件事儿最有魅力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