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时代间谍的必修课

 轻风无意 2016-09-28


旧时代间谍的必修课

本文作者:朱江明

战争法博士,军事评论员,

专栏作家,反恐及国际安全问题专家。



近日,媒体报道称朝鲜时隔16年之后,重启针对韩国的暗号广播。广播员用缓慢而清晰的腔调,读出一连串莫名其妙的数字,并且重复多次。真想不到,科技发展到今天,还有人用类似电视剧《潜伏》中的方式传播情报。


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前,广播密码是各国特工必须掌握的基本工作手段。信息通过公开的广播电台发送,情报人员只需要一台收音机,即可接收日常指令。这种以广播为载体、被称为“借书”的情报传播方式操作起来很简单:情报人员以一本普通书籍(如汉英词典)为编码书,在公开广播中发送数字信息,对应编码书的页码、段落和字数。情报员将数字记录下来,根据编码书查找,便可转化为文字信息,获得上峰的命令详情。

旧时代间谍的必修课

为了加强保密,“借书”的具体书目只有情报员和他的直属上级清楚。双方甚至还会提前约定,一定周期后更换另外一本书作为密码本。为了进一步混淆视听,也可以用更复杂的密码换算公式来加强保密性,确保信息安全。通过这种方法,命令传输的代码虽然公开,却几乎不可能被外人或敌方破译。


旧时代的间谍游戏,更偏于精密的专业技巧而非科技手段的堆砌。例如间谍接头,就是一种被称为刀锋探戈的危险舞步,是旧时代间谍的必修课。


由于间谍的身份严格保密,见面时往往会进行外貌伪装,因此两个互不相识的间谍靠“认脸”是不可能的,需要提前商定暗号来确认身份。比如几年前的新闻中,美国透露了俄罗斯间谍的接头暗号:


“打扰一下,我们是不是去年夏天在加州见过?”


“不,我想我们在汉普顿见过。”


“我们是不是2004年在北京见过?”


“我们可能见过,但我想是在哈尔滨。”

《碟中谍》中特工与上级接头

这种暗藏机锋的对话,不仅可以过滤无聊搭讪的过路者,同时也可以传递是否安全的信息。见面双方往往在会面前就约定“关键词”,一旦对话中出现这些关键词,就意味着周边杀机四伏。即便未触动安全警报,间谍的会面也必须假定周围有反间谍人员正在监视,高明的接头者往往不动声色,就能完成整个过程。


旧时代特工所使用的“三件套”,同样优雅至极。隐形墨水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变色现象制成的,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间谍工具,官方配制的隐形墨水在一战时期达到巅峰,参战国的物理和化学专家曾围绕隐形墨水的制作和破解大显身手,各种神奇的隐形墨水被用于传递情报。微型相机和微型发报机曾是高科技的代表,凝聚着电子管时代科学家的心血——不仅要精密小巧,更需要有一个伪装的外表。除了诸多后人所知的手表、纽扣、领结和鞋底之外,工匠们甚至以手杖、打火机和泡在鸡尾酒里的橄榄,作为微型相机或微型发报机的伪装。

《王牌特工》的特工武器

间谍经常需要活捉一个目标人物——将人麻醉或使人眩晕以便“装车带走”。相比成本高、不方便携带的麻醉剂,波士顿皮拍子才是专业间谍的代表器具。


波士顿皮拍子据说源于波士顿黑帮,尺寸各异,一般长度为20厘米左右,周身细长扁平,用精选的头层牛皮包裹,略微鼓起的头部内含一个铅块配重。在越战中,美国中央情报局直属的秘密特种部队MACV-SOG的队员,喜欢无声无息地摸到越南游击队员身后,用皮拍子敲晕带走。只要用力恰当,被袭击者醒来后甚至不会有后脑疼痛的感觉,比宿醉的副作用还要小。这不得不让人怀念旧日优雅的间谍游戏,然而今天在购物网站上搜索波士顿皮拍子,它却被归入情趣用品行列,实在令人有些尴尬。



旧时代间谍的必修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