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患妨功 惟患夺志

 读书作乐 2016-09-28

杜维明

中国自古就有一个好的传统,比如《论语》里面说“为己之学”,学问就是为自己,不是为了社会,不是为了家庭,就为了自己,但自己不是一个孤立绝缘的个体,而是一个关系网络的中心点,所以“为己之学”就是人格培养。最早的儒家哲学就是一种通识的人才培养的哲学,也就是后来所谓的“身心性命之学”。

通识教育讲习班组委会希望我谈一下哈佛大学的经验,因为我从1981年开始在哈佛任教。我想哈佛有几点是值得大家参考的。哈佛的校徽上有三本书,其中两本是翻开的,另外一本是被封闭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理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它有更深沉的一面,不是一看就懂的,需要你去体验、了解。所以以前的哈佛传统是要学希腊语、希伯来语、拉丁语的,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去学希腊语、希伯来语、拉丁语了,但是你不能完全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一般文本中了解到更深刻的智慧,这一点是大家公认为不可置疑的。

哈佛的学生不管学哪一个专业,都必须接触到自然科学、历史分析、文学音乐艺术、道德推理、外国文化这五个范围的知识。在欧美,不仅精英大学有这种理念,一些有名的专业大学也是如此,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它的人文学科也非常强,乔姆斯基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语言学教授,语言学在麻省理工非常有影响力。再比如加州理工大学也非常重视它的历史学。所以大学的任务是非常宽广的,我们一般认为大学要为社会服务,但是如何服务社会,这不能由社会来决定,应该从大学长远来考虑。有一些东西,你认为是大学在为社会服务,但其实是浪费了大学的很多资源;而一些基本研究,很多人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但长远来看有重要价值。

中国现在向国际社会传递的文化、思想、哲学、艺术,乃至信仰价值,应该是什么?我们现在经济起飞了,政治影响力也比较大,我们有了硬体,那么软体是什么?我们有了体魄,灵魂是什么?关于灵魂的考虑,就是通识教育最重要的考虑。我们塑造我们的体魄、才智,我们也在塑造人的素质,乃至加强对人的最高理想的想往。这就是我们的“灵魂”。

现在我们确实碰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在这样一个浮华的社会中,中国的精英大学应该能够成为培养通识人才、传承文化传统、凝聚伦理智慧、创造精神价值的大学,就像20世纪的美国大学和19世纪的德国大学那样。大家不要忘了19世纪所有重要的大学都是德国大学,20世纪的重要大学大半在美国,那么21世纪的大学呢,我们要问我们自己,是否还是欧美一枝独秀?

可是我们也碰到现实生活的压力,迫使每一个同学都要面对现实。现实是什么?求职、升学、出国等等。完全不顾一切地追求理想,不可能,我认为也不必要;但如果不顾一切地追求利益,长远来看更是不必要,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王阳明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他是说给当时身陷科举窠臼的弟子们听的,他说“不患妨功,惟患夺志”。你现在把很多时间花在为了求职、为了把英文学好、为了其他的非精神性的诉求上面,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惟患夺志”,你的志向不能在这种浪潮中被淹没了。在浮躁的社会中,大学四年要面临妥协、受挫,这些都难以避免,但只要我们的志向没有被剥夺,理想,哪怕完全是梦想,没有完全泯灭,即使身处红尘滚滚的名利场中,仍会逆流而上,做一个追求“为己之学”、身心性命之学的人。

我另外提一下文明对话的问题。文明对话不能仅限于东西之间,我们的参照面要扩大到欧美以外,比如印度、伊斯兰世界、拉美乃至非洲,这样我们的资源就会比较丰富。

而且和西方的对话也应该有新的视野和平台。以前我们是拿我们传车模乇鹗侨寮掖车脑闫芍械脑闫桑臀鞣轿幕木械木醋鞫员龋何颐鞘堑燃吨饕濉⑿∨┚谩⒛行灾行闹饕澹踔潦浅檠黄⒐〗诺鹊龋鞣绞亲杂伞⒚裰鳌⒖蒲А⒗硇浴5绻颐嵌晕鞣接薪徊饺鲜叮嶂牢鞣侥芄环⒄箍蒲А⒚裰鳌⒆杂伞⑷巳ǎ朔浅M纯嗉枘训睦蹋踔烈恢钡搅甏拦诘闹肿迤缡踊狗浅Q现亍N鞣轿拿鞯贾铝撕笾趁瘢贾铝说酃饕宕吹脑趾Γ肪澄廴镜雀鞣矫嫠斐傻睦Ь常庑┒际现代文明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对启蒙进行一种全面的反思。这次讲习班的课程安排,我看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毫无疑问,在近现代化的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启蒙心态。不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是启蒙的结果。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民社会,乃至大学、跨国公司等等,甚至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像自由、民权、法制、理性等,都是启蒙运动的产物。我希望我们现在可以在一个平等互惠、核心价值的文明对话框架之中,来了解启蒙。西方的环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后解构、社群主义、文化多元、宗教的多样性,这些思想多多少少都对启蒙的阴暗面做出了强烈的回应。

正因为长期以来存在这种拿中国文化的糟粕与西方文化的精华作对比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回到一些最基本的文本,来建构我们的基本功。做好这个基本功,才能对西方启蒙所发展出来的这些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并且使西方最杰出的一些思想家对启蒙所做出的重要回应成为我们的资源,与扎根在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的基本价值理念进行对话,比如自由、民主、人权和仁义礼智就有对话的可能。仁义礼智不是亚洲价值,它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普世价值,就像自由、人权、个人尊严是扎根在西方的普世价值一样。

就基本功而言,至少希望每一个走出精英大学校门的人,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都能对中国传统的至少一个核心文本有所了解,比如四书、《老子》、《庄子》,至少看过一遍,最好是比较熟悉。傅斯年做台湾大学校长的时候,把《孟子》作为大一国文课,所以任何一个在台大念书的人都要念《孟子》,而且傅斯年说过,没有通读《孟子》,就没有资格做台大的人。我希望过一段时间,至少有一部中国或者西方的经典能在中国的精英大学里面发挥这样一种作用,没有通读这一部经典,就没有资格做中大的人、北大的人、复旦的人。如果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底蕴,社会风气应该会有所改变,虽然我们前面谈到的那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但至少我们的志向没有完全被剥夺。

作者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本报记者严瑜采访整理,感谢张静芳的支持。以上文章未经作者审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