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从夏转秋,溽热退走,风里带着薄凉,我总是疏于添衣,贪恋着体肤清爽的快意,这时便常常轻易染上感冒,不停的打喷嚏,接着流鼻水,但问题总是很快得以解决,吃一到二颗速效伤风药丸就可以了。接近两点我才吃过午饭,在焖饭的时候小憩过一会,饭后吃了点药,不想再睡,就坐在琴前将练习曲又熟习了数遍,午后的秋光怡人,奥地利作曲家的小练习曲婉转轻快,充满异国情调,让周遭的气息里有着淡淡的诗意。中间休息时我会对着琴发呆,手指轻轻划过琴键,脑里又会泛起些许虚惘的感觉,——这架钢琴怎么就会随了我的呢?一年前它还是那个小孩的,但小孩并不爱它,勉强相对,彼此都觉着勉强和委屈,而那时的我,也没生出日后以音乐为伴的念想,如今又是何种机缘,让我们有此交汇?我不是什么音乐玩家,只是把触键弄琴也归拨到一种手艺活,一种有着内在严密逻辑并可以让听觉和心灵享受的手艺活,这让我着迷,于是就自然地尝试走近它,也许真如俗话所说是命里安排,而这架琴流转到我这儿,此间窗明几净,也清静无扰,我每天保持着与它简单的对话和沟通,它呢,是如此的雅致端庄,内中又蕴含着无比强大功能和海量的乐诗有待开启,就好象一个举止淡定而学通中西古今、内藏深厚智慧男人,有着由内而发的魅力,如果人和物如能相恋,我想我们现在彼此还是满意和谐的吧……我这是想到哪儿了?!这样有琴音充填的时光固然很美妙,但想想秋日的户外,那是一年最美的时光,举目皆是美景,充满诱惑,于是我还是合上了琴盖,决定骑车去外面玩玩。 最近在百度地图里看石岐,发觉我对老城外围的新区于固然迷糊,就算是旧城,也有很多我未有涉足的区域,熟悉的不外是少时上学和之后上班途经的一小撮地方,稍远的街区就只有一个大概的方位印象,细街窄巷完全陌生。现在每每要去某个机构办事,还得事先找来电子地图研究一通,弄清个东南西北和行走线路才出门,有如身处旅途上的异乡,需看图觅道,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儿生的人了。近期因为自行车被带回来的关系,有条件到远一点的张溪市场买菜,随意兜转,这才让我大致弄明了张溪、员峰、厚兴、大陂、基边的位置,由此让我对这座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生出一种强烈的陌生感,我不知道它的历史,也不熟悉它的地理,就是以前熟走的街巷,抬眼看见那些新旧民房,由于心智的成长,也有着全新而陌生的感觉,好奇之心渐浓,常常试图用思想去穿越时间,回到那个农田、鱼塘、水道、宗祠、学宫尚在,青砖为墙筒瓦为盖的年代,这真是一件累人又好玩的事,我想趁现在有空闲,多到街外面走走,好去捕捉那种奇妙的感觉,我是谁,我为什么会生在这儿,我们的先人是怎样活在他们的时空里的……最近溜连多了,越发觉石岐是一座很有风景和魅力的小城。 这天我想再去南下看看,南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地方,据资料显示那儿有不少被评为中山历史建筑的老屋保存着。我依然象上次那样,选择经民生路过,可能是中秋的关系,此老城新发的商业区在节日里有很多汽车堵塞着道路,我不得不下车推行,其实我也乐意推行,因为每经过一条一条的横巷子,我就往里瞄一瞄,有漂亮老屋就拐进去深入看看,但我知道自己这次是要去南下,深入一下的目的,只是为了记住有哪些巷子是值得日后再去细看的。经过了我表哥表姐小时所读的迎阳小学旧址,又经过石岐书院,我看见前面又有一条横巷,入口的小蓝牌上写着蔡家巷,很奇怪我不用事前预判,也没有丝毫犹豫就直接就扭转车把往里走,这是上天的指引吧,事后我多次是这样想的,当第一眼看到眼前的街景,我瞬间被惊艳,我的天啊!算了,就在这儿放浪时光好了,什么东西南下的,下次再说。 小巷东西走向,短短二百米左右,却有着一切我钟爱的建筑和生活元素,难得的是它异常清幽,人踪少至。巷口两侧和巷尾的南端坐落着数间低矮的金字顶民居,那是上世纪前半段中下层市民的居所,是极具生活气息的民房,至今还住着人家,当它们扎堆而建,斑驳风霜的外墙和长满野生植物的瓦背交互错落,再加之居民后来随意搭建的耳房棚舍,会组合出丰富而趣味无穷的线面,那是画家们钟爱的构图;巷子中段北侧,是一堵长长的灰白的围墙,将石岐书院分隔了在视线之外,但那围墙并不呆板沉闷,阳光将越过墙头的树杆在白墙上投射出或深或浅、疏密迷离的影子,有着光阴和流年的味道,这画面可别久看,看多了会掉眼泪;再说书院院落内高擎的木棉树,现在是秋天了,上面的叶子走过了酷暑,该是一个轮回的结束的时候了,于是在夏阳里燃尽生命的残躯纷纷然随风坠落,离离落落地躺身在午后巷子的水泥路面又或是台阶之上,偶尔秋风一阵,卷席黄叶,发出细碎的摩挲之声,那是轻愁的离歌;高大的木棉之下,还有一株碧翠的杨桃树禁不住思欲翻越了墙头,是南方水暖的缘故吗,它没有丝毫的倦意,依旧笑语春风般欢快旺盛,肆意地分裂着它的枝和叶,成熟的密绿和初生的嫩绿交叠织就出绿云一片,在青砖黛瓦的背景衬托之下格外生动鲜活,充满生命的美感。透过绿云,我的视线不得不被那红色的窗棂吸引,是谁家老爷,还固守着老式做派,不愿换为铝窗,依然将窗扇用木条红油翻新,镶嵌在墨灰的大色块里显得是那样的童真跳脱,大俗而雅,想必那主人也是可爱好玩之人;围墙之上,除了树木之外,还展露出书院二进勾连的山墙和山墙之上的博古屋脊,估摸着这是此地域里最古老的建筑元素了吧,在老城宗祠建筑几乎消逝殆尽的今天,它的存在更是弥足珍贵,不知你可有真切地感觉到它是如此的美丽,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对它们的思绪,只知道在它们面前,我会叹气,会伤感,却是道不出叹息的究竟是什么……;围墙往东走,是一幢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的宿舍楼,六层楼高,灰白石米外墙,没什么出彩的元素,从中传来磋麻将的辟啪声,人声却杳然,使得午后的时空更添空寂。过了宿舍楼,又是一个惊喜,那儿藏身有一栋保存完好的民国青砖大屋,立面还未西洋化,特别之处是趟龙之上有一个满洲窗,真想入内里看看,不知里面是竹筒式呢还是明字式?花木扇隔间想必精美……;小巷如果就拥有了以上的老建筑,其实已教人意满倾心,更可贵的,除此外它还有一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砖宿舍楼,结构相当特别,猜想它的建筑时段是处在青砖屋向红砖宿舍过渡阶段,金字屋顶与联排单位的杂糅,不设阳台,可爱的是那时的建筑者还不谙将二层住房的楼梯藏身建筑之内,竟是将下半截的梯身前置,裸露于正立面之外,虽有突兀之处,却无意中丰富了建筑的立面和层次,而原本白灰的外墙,在苔衣和瓦坑雨水的联手任用下,绘制出栅栏样的黑白图案,满满是岁月走过的味道,二楼窗户狭小,尤如城垒,做法旧式,木框并髹以红油,冲突的颜色有着装饰的美感……,此时太阳偏西,宿舍的正面处在自己的阴影之下,是一处可贵的歇脚之地,我便选了一处阶梯坐下来,坐下方知所选位置的妙处,对面正是书院的木棉树,当天受台风莫兰蒂外围的影响,风力不少,树梢被吹拂晓得莎莎作响,有如歌唱,而风摇叶动,绿影翻飞,也有如女子的裙袂在旋舞,真是美极了…… 要发表这篇日志,诉说这个美丽的发现,我有点犹豫,它没有附近的从善坊、观音巷的豪宅知名,它尤如深闺里清丽兰质的女子,秋水剪瞳,专贮着她的贞洁和芬芳,静待有缘人慧眼的赞许,我想我日后会一来再来,在木棉花开的早春,又或是苦雨清冷的冬日,去领首她四季不同的风情,我有点私心,我想专享它的美丽和幽独,不太想有其它人去滥觞它的美,尤其是那些举着反光板,围着穿起艳色旗袍、用涂着美甲的手打着纸伞作矜持娇羞状的女子不停按动着快门,旋风而来,完事就扯的组合,但另一方面,我又想让你也知道我们的地方有此佳人的存在,想让你知道在那一刻,我的心情,我眼中美好的景物,我猜你也会喜欢它的是吗……。用文字和照片,还有音乐去承载表述,这是我与你分享交流的方法,故此时还在深夜里撰写着配文,又想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会如我痴,去追逐那虚无飘渺逝去的光阴和雾里看花的情感呢?故而,今天以后,蔡家巷依旧茕茕孑立、踽踽独行。 我在那儿宿舍楼前消磨了好久,直至IPAD里的歌曲播放器显示缺电即将关闭才收拾离去,选了其中一支当时收听的歌曲放在篇末,很动听……
LQ 照片拍摄于2016年09月15日 中秋 作者:青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