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书房对联欣赏

 pengxq书斋 2016-09-28

 

           名人书房对联欣赏

 

人淡似菊;屋小如舟。    鲁迅故居三味书屋联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    梁同书学士集句楹联

  

小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    杨大司马(应琚)读书楼联

  

门前桂花落;阁中笔墨香。    陈雪松(锦衣居士)书斋联

  

学贵运时策;友交立德人。    魏源题书斋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明]左光斗题书斋   

 

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    集王右军兰亭序字为楹联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清]郑夔题书斋联

   

看儿曹整顿乾坤;任老子婆娑风月。   

王海日(王文成之父华)自题书室联 

 

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曹雪芹题砚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与韩生镐论文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冯御史静山家 

 

 

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室生光。集欧阳率更书醴泉铭字成联

 

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    集欧阳率更书醴泉铭字成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题书斋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彭文勤(元瑞)题书房联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陶行知题晓庄学校联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敏学问者终生无所谓满足时。   

清人集圣教序字作楹帖

  

学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拥书早起;干世之心已绝无夕不饮酒高歌。   

申凫盟(涵光)题书室联

 

毋忘孤苦出身看诸儿绕膝相依已较我少年有福;   

切莫奢侈过分闻到处向隅而泣试问你独乐何心。    

黄炎培自题书斋

   

酒阑兴倦事往情迁祗不忘游过名山别来旧友;   

春去仍归人老难复更休诧殿前起草海外题诗。   

费西墉京兆(锡章)自撰书室联   

 

  书斋对联有两种,一种是与斋主、书斋无关,纯粹作为装饰点缀,以示风雅的,如名家手迹、历代名联等;另一种是与斋主有关的,或描写书斋景象,或抒发壮志情怀,这类对联大多出自斋主手笔,亲自题写,也有友人赠予的。我们这里讲的是后一种对联。

 

  读文人学士的书斋对联,可以明了他们的心迹志向。苏东坡早年书斋中悬一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咀嚼这副对联,可明晓他日后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真谛即源于此。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上世纪三十年代居住在上海忆定盘路(今江苏路)的一幢花园洋房里。他在洋房的楼下辟有一间书房有不为斋,布置得非常幽雅。书架上洋装书和线装书并存,显眼处挂着梁启超亲笔书赠的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将这位留美博士的志向表露得一清二楚。

 

  读文人学士的书斋对联,亦可想见他们的读书环境,感悟其当年的读书生涯。郑板桥年少时家境清贫,他在书斋橄榄轩中的对联写的是: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一个穷书生挑灯夜读的情景跃然纸上。清代学者孙星衍在书斋岱南阁中书写对联一副: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令人如闻他书斋中的浓浓书墨清香。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在其安徽怀宁县的铁砚山房内,撰有一副长联,云: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房。听其口气,其铁砚山房,不但似合宇宙奇观的美术馆,同时也像收古今绝艺的博物馆了。

 

  读文人学士的书斋对联,还能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情趣。现代作家丰子恺先生早年在故乡浙江桐乡筑有缘缘堂,内有楹联曰: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这是借用了宋代王安石之妹的诗句。据说丰子恺当年常邀老友在斋内闲谈人生,直至上灯不散。火油灯暗淡平和的光线,笼罩了座中人的感情,长夜闲谈,另有一番诗情画意。丰先生晚年寓居上海陕西南路日月楼,楼中也有对联一副:日月楼中日月长,星汉界里星汉转。原来丰先生的书房在二楼,楼内既有室内阳台,又有南窗、东窗、西南窗,再加上天窗,可谓光线充足,豁然洞明,白天可看到太阳出没,晚上可仰望皓月当空,满天星斗。明代书画家徐渭在其青藤书屋中有楹联一幅: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寥寥数语,一个放言高谈、落拓不羁的狂生形象,显现面前。

 

    作家冰心的书斋里悬有一幅梁启超的手书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冰心的书斋内还挂着另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书画大师刘海粟在画室内悬挂一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书画家关山月集鲁迅诗句成一联悬于画室:聊借画图怡倦眼;只研朱墨作青山。

 

    语言学家王力于书斋内挂一副集句联: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

 

    红学家俞平伯的书斋内悬一联:千古一诗人,文章有神交有道;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

 

    宋代诗人陆游,以书为伴,将书斋取名书巢,并自题一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爱国教育家蔡元培曾在北京绳匠胡同的书斋题联明志: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书写一联悬于书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语言学家王力于书斋内挂一副集句联: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

 

    蒲松龄的立志名句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文学家、画家郑板桥在自己书斋题有一副幽默风趣的对联: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培养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书中,回忆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生活情景,提到鲁迅书房里挂着这样一付对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这是从屈原的《离骚》中摘取而来的。

 

    陆游的书屋名书巢。屋子尽为书占,故以巢称。也见藏书之丰。老先生无愧字务观,凡藏书是一定要来观看的。他从读书中所寻得的乐趣非常人可能比。他道:读书有味身忘老。万卷伴终生,耽书如命,暮年亦青春。他书屋的对联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春晓送流年。读书使他不知老之至,每一天都是春晓。

 

    黄庭坚的书斋所自撰的对联是: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龙。他的书斋已不仅是读书的屋子了,同时兼作创作间。作诗如坐春风,每每吟罢一诗,便觉春光在眼,似见草木荣发,妙手回春了。下联体现的是作为书法家的书功,那笔力千钧,犀利锋快的铁划银钩犹似顿现眼底。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这里是集晚唐诗句所成的书屋对联。系随园的主人袁枚所集。他的书屋俨然成了会客厅。看出主人乃好客之人。无论骚人墨客、才子佳人,一任来园,至诚欢迎。这书读的不苦,倒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之洒脱情境。

 

    大画家徐渭的书屋题联作: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这联中不只诗意盎然,尤见浓浓画意。那蕉叶新绿逼眼,那藕花嫩红夺目。诗梦赖雨醒,书声凭风载,用词新奇,画家诗力了得!

 

    郑燮,书屋联子当然要张显他的怪才。联曰: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上联抑笔在先,道出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之窘。然命运虽穷蹇,笔墨却富庶。下联笔扬显志。凸见老骥伏枥的情怀。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联语如人。信笔拈来青山、红豆作比,巧为对工。一份勤读,一份疏慵;观书作美,藉蕴风流。此正是纪昀,晓岚的书屋对联。

 

书斋联撷英

  历代文人都喜欢在自己的书房县挂一副对联,或以自勉、或以抒情、或以明志。现收录部分文人书斋楹联。

  陆游的书斋联为: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南宋名士楼大防的书斋联为:门前莫约频来客;座同同观未见书。

  明末金声的书斋联为: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死;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炼,文通即是运通。

  明代右都御史海瑞的书斋联为: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徐文长的表藤书屋有许多,比如庄重的:未必玄门别名教;须知书中孕江山。比如恢谐的: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也有意境美妙的:日午凭栏,有几点落花,听数声啼鸟;夜深缓步,待半帘明月,来一榻清风。他为好友题写的书斋联有:春云绕室琴书润;嘉树当轩几席清花香满座客对酒;灯影隔帘人读书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

  与诗人袁枚、赵翼齐名的蒋士铨的书斋联为:到乐莫过读书,至要莫于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文学家纪晓岚的书斋联为: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书斋联为: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林则徐的书斋联为:家小楼台天地起,案余灯火有无知。

  清代陈元龙的书斋联为: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晚清学者张维屏为晚年寓所听松园书斋题写的楹联为:为词客,为宰官,为老渔,卅载风尘,历几多人海波涛,才得小园成退步;爱诗书,爱花木,爱丝竹,四围溪水,喜就近佛门烟雨,且营闲地养余年。

  孙中山的书斋联为: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黄兴的书斋联为:墨磨日短,人磨日老;寸阴是况,尺壁勿宝。

  范文澜的书斋联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刘海粟的书斋联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老舍的是:付出九牛二虎力,不写七拼八凑文。

  毛泽东在1913年写过的书斋联为: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名人书斋楹联欣赏

    历代文人留下了很多名联,他们把人生的理解寓于平淡字句之中,把自己的性情寄托于对联的言外之音,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读来富既有生活气息又充满哲理,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出历代学者、名人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

      

  一、陆游: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自题书巢联。以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土!

 

 二、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   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邓子龙:   月斜诗梦瘦 ,   风散墨花香。

     自题书房联。此联以意境取胜,上联通过视觉描绘梦境,下联以嗅觉传达书香。充满诗情画意的书房,乃主人的理想世界。

  四、袁枚(四则)

     <一>   放鹤去寻三岛客 ,   任人来看四时花。

    自署随园联。集晚唐诗句为联以署其园。随园主人好客,骚人墨客,窈窕淑女,云集于此,放酒豪歌,及时享乐。此联清空潇洒,且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之概。

 

    <二>   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 ,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自题随园联。据传曾有友人想寻他开心,故意向他借阅这坟、典、索、丘四部书,他只好收起这幅对联,因为这是失传了的书,他只是自吹而已。

     <三>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题所好轩联。有魏晋遗风,是愤世嫉俗的缘故,意为淡薄官场生活。这是明清时代退隐政台、独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此公平生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古玩字画,尤好书籍。其书斋故名为所好轩

 

     <四>   朱藤花压读书堂 ,   分得桐阴半亩凉。

    自题书斋逃避现实,与世无争,企图营造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半耕半读,自娱自乐,是性灵派诗人理想生浩的真实反映。

  五、郑板桥(四则)

     <一>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自题书斋联。号称三绝诗书画,自然富于笔墨,老夫子到是不谦虚。官仅七品,是穷于时而非穷于命。下联扬起,老当益壮,杜甫诗云:白头虽老赤心存。使人于安贫乐道之时,仍存奋进之志。

      

     <二>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 ;   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自题书屋联。好一幅月夜读书图。此联对仗工稳,词语别致。撑、锁二字足见怪人笔下之功夫。

     <三>   室雅何须大 ,   花香不在多。

    自题书屋联。此联是为别峰书屋所题写的木刻联。书屋位于镇江焦山别峰庵中,门头上有郑板桥读书处横额,门楹上存有郑氏手书此联。联语言简意深,看似一幅写景联,实则包含着一定的哲理在内,耐人寻味。

 

     <四>   删繁就简三秋树 ,   领异标新二月花。

    自题画室联。联意谓画三秋树宜简洁,画二月花宜奇异。虽是扬州八怪自言其画,实亦蕴含为诗为文之道。

   六、梁同书(三则)

      <一>   万卷编成群玉府,   一生修到大罗天。

    题北京阅微草堂联。阅微草堂乃清代纪昀书斋。此联明题草堂,实写草堂主人。群玉府即帝王藏书之处;大罗天道家所言最高之天。极言纪氏著作等身。

      

      <二>   无事此静坐,   有情且赋诗。

    自题书斋联。此联朴素淡雅,像是随口吟和而成。君子之交淡如水,这里没有美洒佳肴,有空来坐坐,喝杯清茶,兴致高了咱们就赋诗唱和。反映了旧时士大夫的日常活动。

      

      <三>   至乐无声唯孝弟,   太羹有味是读书。

    题三味书屋联。书屋所以名为三味是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书读得这样有味,这或些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七、纪晓岚(二则)

      <一>   书似青山常乱叠,   灯如红豆最相思。

     题书斋联。读书读出颜如玉,非风流人物不能为之。疏慵平淡,蕴藉风流。读此联可以想见其斋其人之风貌。

      <二>   小筑当水石间,直以云霞为伴侣;   大名在欧苏上,尽收文藻助江山。

     贺法式善梧门书屋落成联。上联盛赞书屋构筑之美,下联称颂主人才能之高。这是典型的阿谀逢迎之作。

    八、李石贞:   彼何人,予何人,都是穿衣吃饭 ;   穷亦命,达亦命,不如闭户读书。

     题书室联。文句通俗易懂,读来郎郎上口。联语表达了一种宿命观念,这或些是当时封建士大夫的奇特心态。

   九、邓石如(二则)

     <一>   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洒,可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自题画室联。室贫又如何、贱又如何。自耕自乐,有洒有花有书,与世无争。如此清淡恬适的生活,谁不想过?

      <二>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自题碧山书屋联。上联写景,天下奇观,历历在目。下联论文,古今奇书,皆藏我胸。此联用词精到,玉缀珠联,浑然一体,不着一丝堆砌痕迹,气势磅礴,蔚然大观。确是传世之佳联。

      

   十、佚名:   天下文官祖,   古代帝王师。

    题曲阜孔府书室联。文武百官、帝王将相都尊孔夫子为祖师,孔子思想一统天下。此联以儒学观念,极力赞颂孔孟之道。

 

 

   十一、林则徐(二)

    <一>   坐卧一楼间,困病得闲,如此散才天或恕 ;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

    自题书房联。此乃告老还乡后所作,壮志未酬人已老,渐感倦于时事。欲借林泉一隅,读书以终老。读此联有英雄无奈于时之感。

    <二>   家少楼台无地起,   案余灯火有天知。

    题少时书室联。儿时贫寒,无地筑屋。秉烛夜读,以求富达。联语暗隐抱负。日后确也功成名就。有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意。

    

    十二、乾隆(三则)

     <一>   烟霞并入新诗卷 ,   云树常开旧画图。

     题荫榆书屋联。烟霞入诗,云树成画,是舞文弄墨者之常情。乾隆爷也附庸风雅。此联并无新意,只因是皇帝老儿所作,而得以传世。

     <二>   诏绪仰斯文,识小识大 ;   趋庭传至教,学礼学诗。

    题孔尚任读书处。读书处位于孔庙承圣门内故宫井前,斋名诗礼堂,孔尚任曾在此堂为康熙讲过经书。乾隆到此留下这幅御联。

     <三>   深心托豪素,   怀抱观古今。

     题三希堂联。乾隆帝喜收藏碑帖书画于书斋中,其中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皆希世珍宝,故名书斋为三希堂。上联意谓潜心于纸墨笔划。下联则谓要用宽旷的襟怀鉴赏古今贤人。

      

   十三、许文恪:   但有余闲惟学帖 ,   即逢佳客莫谈天。

     自题书室联。语朴实无华,告诫我们不要虚度时光。有朋自远方来,咱们就谈书论文,莫闲聊。

   十四、何绍基(二则)

      <一>   明月同行如故客,   异书难得比高官。

    题书斋联。异书难得高官难求,在作者心目中孰轻孰重,看此联便一目了然。此种思想境界确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二>   江上此台高,问坡颍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蜀中游迹遍,信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题东坡读书楼。此楼位于四川乐山市凌云山栖鸾峰上,相传苏轼曾在此读书。读此联便能感知这里确是个读书的好去处,站在滚滚东去的大江边,引昴高歌大江东去,………。何等潇酒。

      

    十五、佚名:   屋小如舟,   人淡似菊。

      三味书屋旧联。联语清新淡雅,尤如在大热天喝到一杯凉水。屋虽小如扁舟,但它却孕育出一代文豪---鲁迅。此联久已散失。

    十六、曾国荃:   瓶花落砚香归字 ,   风竹敲窗韵入书。

     题书斋联。读书写字有如此雅致,可见其人不俗。字含花香,书有竹韵。闲情逸致,跃然纸上。

   十七、黄庭坚:   诗罢春风荣草木 ,   书成快剑斩蛟龙。

      自撰书斋联。上联言吟诗之味,好象春风荣草木;下联指书法笔见功力,犹如快剑斩蛟龙。语出不凡,足以惊人。

  十八、徐渭(三则)

      <一>   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

     自题书舍联。读此联仿佛在眼前出现一幅韵味别致的写意画,我们能从”“响中,清晰地看到蕉叶之碧绿,藕花之艳红。联中二字新颖奇丽,别具匠心。

      

     <二>   未必玄关别名教 ,   须知书户孕江山。  

      题青藤书屋联。此联刻在青藤书屋的石柱上。书能孕育出大千世界,非读书人能有此奇想。他取名自已的书楼也叫孕山舫

     <三>   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 ;   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题张氏书室联。本联以绘声绘色的笔调,描绘了张氏书室的优美环境,水鸣鸟啼、花艳竹翠,尽收眼底。下联由景及人,缘景入情。大自然使生命重焕青春。

    十九、王咨臣:   环壁列奇书,有史有文堪探讨;   小楼多佳日,宜风宜雨足安居。

      题书屋联。王咨臣著名藏书家,家藏文、史、医、农、历法等一万五千余册。上联言明藏书之多,下联叙述书屋之佳。读此联能感受到大藏书家的风采。

   二十、史可法:   斗洒纵观廿四史 ,   炉香静对十三经。

      题书屋联。看史要有豪情,斗洒壮胆,纵横于历史长河。读经须练静功,一柱清香,万念俱灭。联语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看不同的书要有不同的心态,用平常心观史,以激昴心念经,那么看到的将是一团解不开的迷。

      

   二十一、石涛:   耽文艺如嗜欲,   以古人为朋曹。

     题书室联。食色,性也,人之常欲。大画家石涛的欲望已超越于此。精艺通文成为他的本能欲望,非常人是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二十二、刘熙载:   东壁图书西园翰墨 ,   南华秋水北苑春山。

     环壁皆书籍字画,饶屋是山水美景。联语连用方位词东、西、南、北四字,攘括了文化人理想的生活环境。有书有画,有山有水,在这种充满艺术气氛的书室内玩弄笔墨,有多少文人能不向往。

      

   二十三、黄铖:   旧书细谈犹多味,   佳客能来不费招。

     中国旧式文人有这样一个传统观念,大丈夫应云游四海,寻觅知音,多交益友。如遇知音,则放酒豪歌,谈诗论文,彻夜不眠。文坛祖师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联传达的正是这种思想观念。

      

    二十四、张廷济:   拣茶为款同心友 ,   筑室因藏善本书。

     此联写得比较平淡通俗,自平淡中见真情,拣茶为友,筑室为书,反映了读书人的奇特心态。

    二十五、李璧瑜:   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桂院剩一枝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自题书屋联。此乃清代一名不经传的学官,自书的一幅对联。联语生动地刻划出社会下层学吏凄冷清寒的生活境况。所有词语如伤心”“寒灯”“秋风”“秃笔等,都含有一股悲凉的气息,写者悲凉,读者更悲凉。

      

  二十六、俞樾(二则)

        <一>   仙到应迷,有帘幕几重,阑干几曲;   客来不速,看落叶满屋,奇书满床。

    题红叶读书楼。此楼为孙叔莲读书处。上联极写书楼之盛之美,连神仙都要为之迷到。下联点明主题,与楼名关合,落叶满屋,奇书满床,乃红叶读书楼之特色。

 

       <二>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传矣;   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自题俞楼联。此联描述俞楼的壮观,不免有点自吹自擂,五百年后又有谁在此作诗为文?

 二十七、吕留良:   囊无半卷书,惟有虞廷十六字 ;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自题居室联。先生是晚明抗清志士,作此联以明已志。上言虞廷十六字,系指<书·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语;下云目空天下士者,乃不耻屈节者所为之谓也。口气虽大,气节却高。

      

  二十八、张载: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此联勉励自已抓紧时间,刻苦读书。早起晚睡,实不利于身心健康。合理按排时间是现代读书人应当时刻注意的,不可仿古。联语虽写得通俗流畅,但用字绝对符合楹联规则,夜对,字字对应,无一遗漏。可见平谈中藏有奇诡。

      

  二十九、徐霞客:   春随香草千年艳 ,   人与梅花一样清。

    自题小香山梅花堂。梅的特性深受中国文化人的宠爱,梅的清高、脱俗、孤赏、冰清,是中国多少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上联的千年艳点出梅花的悠久历史,暗喻本家族爱梅风尚代代相传。下联的一样清道出了自已志洁行高的情操和不随俗流的人格。

 

 

 

 

名人故居楹联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晶莹的项链,那么,名人故居就是这串项链上的一颗颗闪亮珍珠。名人故居是往昔岁月的印痕,是灿烂文化的遗存,是人文精神的延续,是名城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一种物化。楹联无疑是名人故居的点睛之笔,而了解名人,走近名人故居,每每是从楹联开始的。

 

    名人故居楹联通常有这样几个特点:

    总括名人的辉煌历史和人生价值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有些是在某方面有特别建树或过人之处;另外一些则可能是枭雄,在历史上能留下一些影子,必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一些名人故居的楹联属于后人对宅主的全面评价,或褒或贬,自有其道,从中可以追寻到时代和其人生的灿烂轨迹。这类楹联是精神的咏叹,是正义的赞歌,常常能够激励人们奋进、自励和反思。

 

    如天津饮冰室梁启超的故居联: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简约地概括了这位大学问家的革命牺牲精神和对学术的远大追求。

 

    忻州公孙杵臼祠堂联:打开生死路,生也在赵,死也在赵;识破难易关,难亦存孤,易亦存孤。在历经劫难的赵氏孤儿存活的危难关头,映现出公孙杵臼和程婴两位晋国大臣深明大义、视死如归的无私胆略。

 

    上海邹韬奋故居的郭沫若题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既高扬其理想旗帜,又紧扣书店事业,还巧妙地嵌名,堪称完美。

 

    上海黄炎培故居联:笑倾牛斗一腔血;傲尽风霜两鬓丝。则形象生动地概括出这位一手开创中国职业教育、却两度拒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教育家,如何在事业上义无反顾,在立身上啸傲风霜。

 

    南京曹雪芹故居联:几番成败兴衰,引来笔下幽思,心中血泪;多少悲欢离合,写出人间青史,梦里红楼。完整地概括了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背景和艰辛。

 

    常熟翁同龢故居联:一代完人,风烟乔木长留,忧国当初,谣诼到蛾眉,零雨东归龙阙变;九州硕望,日月新天临照,升堂此际,精灵通肸蚃,大云西仰鸽峰高。追溯了翁同龢帝党领袖的坎坷历程,写出了后人对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的怀念和景仰之情。

 

    淮安吴承恩故居联:搜百代阙文,采千年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点评了这部神话名著的成书过程和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显著地位。

 

    淮安梁红玉祠联:也是红妆翠袖;然而青史丹心。寥寥数语便简练地塑造出抗金的巾帼英雄的绰约风姿和义胆侠肝。

 

    济南李清照故居: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这是反差很大的两组词汇,既闻丽曲妙词,又见战乱硝烟,才女的坎坷人生一语述尽。     

   彰显名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追求

    名人故居的另一类楹联,是故居内部陈设本身的悬挂品,包括故居正厅、内宅、书斋悬挂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对联,有故居主人生前喜爱的对联条幅,也有后人设身处地地精心布置,从中可以看到主人的思想境界、精神追求和审美观。

    北京茅盾故居联:青松寒不落;云鹤高其翔。描绘出宅主冰清玉洁的人格和崇高的志向。

    冰心燕园故居联:文藻传春水;冰心归玉壶。冯友兰题赠的这副贺婚联既嵌入了吴文藻与冰心的名字,也赞美了二人高尚的情操。

    天津李叔同故居联: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当思求己胜求人。则概括了感恩生活、珍惜幸福的做人态度,强调了要靠自强自立改变命运。

    上海孙中山故居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抒发了孙中山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宏大志向。

    上海张大千故居联:立脚莫从流俗走;置身宜与古人争。显示了大千先生特立独行、不媚世俗、承古开新的宏大气魄和高远追求。

    山西阎锡山故居: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吐露的是一种气度,又有一种无奈,非经沧桑历练之人难有如此深沉的感触。

    南京李鸿章故居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即是山中宰相;祈新年无须用果,但愿月无满,心无忧,便称地上神仙。则体现了大人物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处世态度,让人充分理解了这位始终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达官贵人的平和心境。

    南京徐悲鸿故居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表达的是这位著名画家在艺术领域里的真知灼见和顽强追求的执著精神。

    南京傅抱石故居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传达的是画家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和放荡不羁的处世方式。

    江阴徐霞客故居联: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用香草、梅花衬托旅行家独立寒风、不屈不挠的高洁品格。

    蒋庄马一浮故居联:胸中泛滥五千卷;足下纵横十二州。渲染的是一种吞古涵今的博大气势。

    济南李苦禅纪念馆:未曾出土便有节;乃至凌云尚虚心。赞颂的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

    海宁王国维故居郭沫若题联:发前人所未能发;言腐儒所不敢言。褒扬的是一代学人的卓越见识和振聋发聩的雄才胆略。        

 

    反映名人建树的深远影响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座座千年城市的余温尚能真实地触摸,虽然蒙着一层灰尘,但拂去浮土并不费事。那些影响了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一个个文化巨子、风流名士虽然作古,但他们的风采和精气神还留在老宅的青堂瓦舍中,留在古老的匾联中,依旧散发着浓郁的余香。

    南京吴敬梓故居联: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强调了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民间的深远影响。

    扬州絜园魏源故居联:才堪救世方英杰;学可垂人始圣贤。强调了一个心胸开阔的学者才学垂世的巨大影响。

    常州金坛段玉裁纪念馆周祖谟题联:说字解经,功超许郑;审音辨韵,名震乾嘉。宏观上肯定了段玉裁学术方面的建树和在学林的影响。

    杭州虎跑寺李叔同故居赵朴初题联: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形象地展现了这位在现代艺术史上创下多个第一的大艺术家、大哲学家的思想艺术光辉。

    杭州龚自珍故居联: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用形象生动的诗句揭示了一代奇才的宏阔气度和深远影响。

    修水汤显祖纪念馆:近千年诗派无二主;七百里修江第一山。千年无二主对这位戏剧家的历史地位做了很高的评价。

    海宁徐志摩故居流沙河题联:天空一片白云,先生你在;海上几声清韵,后学我思。虽未具体罗列其成就影响,读来极富有诗情画意,且很有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