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笈|《何绍基的书法特点》节选一

 陇上撷英斋 2016-09-28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别号东洲居士、猨臂翁。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享年七十五。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五年解元,十六年进士,时年三十七岁。曾做过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并先后担任过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正副考官,五十三岁时改四川学政。他少年时就才名卓著,很受当时的体仁阁大学士阮元及户部侍郎程恩泽等人的器重。

 

▼《重谒三苏祠诗稿》



书苏轼《和子由论书》



他是晚清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其论诗推崇苏东坡和黄庭坚,所作诗词,歌行纵横,近体较俊逸。一般多是写的个人日常感受,有《东洲草堂诗集》。又精小学,曾著《说文段注驳正》。他对于诸经注疏、《说文》考证也深有研究,并长于金石、图画、篆刻、律算等,曾据《大戴记》考证《礼经》,又为《水经注》刊误,均较精切,为学术界所重视。


《诗稿横披》纸本行书


《致平斋书》


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靠本人的刻苦钻研,但也与他所处的环境影响不能分开。他父亲凌汉做过户部尚书,能书,家里收藏的金石图书很多。在他所任职的单位,也能经常接触一些善本秘籍,耳濡目染,从而增长了知识。

何绍基嗜酒、健谈,爱好游览,凡名山巨泽,别人所不愿去或不能去的,他总是想方设法看个究竟。为了拓碑访古,他经常脚穿单鞋,头顶斗笠,风餐露宿,出入于崇山邃谷之中,因此,他一生收藏的金石墨拓数量相当多。

《隶书蕴真赏心五言联》



《论画语中堂》



何绍基对金石书画都有所长,但书名最著,曾有人评为清代第一。他自己曾讲过:“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又说:“余学书从篆分入手,故于北碑无不习。”“余四书泛滥六朝,仰承庭诰,惟以横平竖直四字为律。”从他的这些自我介绍中,可以知道他学书的规律和方法。他的楷书宗法欧阳通的《道因碑》,行书宗法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和《裴将军诗》。他年轻时学颜书非常用功,每日悬腕作书五百字,上自周秦两汉古籀篆,下至六朝南北碑,无所不习。他四十九岁临《道因碑》第三通时,曾给做过两江总督的李星沅的儿子李仲云写信说:“从未临《道因碑》,冬间忽发此兴,每日晨起临十纸,得百八十字,汗流肱背矣,真消寒妙法也。然中间有事耽搁,即此晨不得临写。大约需廿余日方可毕一通,若得二三十通,或书理当有进耳。”直到晚年,临碑习书仍不间断,每种碑要临摹数十通或上百通,特别是对《礼器碑》和《张迁碑》,用功更深。他二十六岁时获得《张黑女墓志》,每天都要观赏临摹,他在跋《张黑女墓志》拓本时说:“余自得此帖后,旋观海于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戌入都,丁亥游汴,复入都旋楚,戊子冬复入都,往返二万余里,是本无日不在箧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所获多矣。”以前有人评他的书法,说他中年极意北碑,尤得力于《张黑女墓志》,这是有道理的。


《楷书“鹏鹗龙鸾”五言联》



《篆书论书轴》



何绍基的临碑,“或取其神,或取其韵,或取其度,或取其势,或取其用笔,或取其行气,或取其结构分布,当其有所取,则临写时之精神,专注于某一端。”①从他传世的临本来看,还没有发现与原碑完全形似的。他反对墨守成规、不求创新的一味临摹的方法,所以他说:“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镕铸古人,自成一家,否则习气未除,将至性至情不能表见于笔墨之外。”②他自己在跋《法华寺碑》中还说:“北海与鲁公同时并驱,两公书律皆根矩篆分,渊源河北,绝不依傍山阴。余习书四十年,坚持此意,于两公有微尚耶。”③书法家谭畏公在跋他所书的《二汪墓志铭》也说:“何道州书渊源于篆分,泛滥于北魏,通会于兰台,根底于鲁公,拟之则石庵、钱南园,所谓专精少劣,而博涉多优,三百年来莫能尚矣。”④从而可见他是以怎样的态度去学习古人的。据说他生平于隶书不满郑谷口,于画不喜王石谷,因郑与王的书和画,专重临摹,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未完待续)

晒出个性 传承国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