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尉晓榕的画与话

 Chen195800 2016-09-29

尉晓榕

笔名潇乙,号司雨堂主
1957年生于福建福州
197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首届中国画创作与理论博士,硕、博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美协副主席、福州画院院长









此趣定教闲里得 一天秋思满疎林

——尉晓榕人物画辨意/王 源

 


 一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国画系师生们心照不宣的神圣信条中,对于造型能力的膜拜,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上述判断随着近十年美院的教师与学生队伍的迅速扩张,有一定水分的稀释,但已足够解释,为什么尉晓榕能在一九八六年,毕业五年之后,重新回到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任教。


其时主管国画系教学的顾生岳先生,于寒夜中亲往杭州火车站候车大厅,观尉晓榕给乘客速写,这位五十年代曾受命图记前苏联元首伏罗希洛夫访杭胜景的速写大家,于次日系里召开的用人会议上,力荐尉晓榕任教,他说了一句日后也经常对人谈起的话:阿尉的速写,现在已经超过我了。


英雄造形势,秀才造形式。在承受潮流之下必然给定的世界观同时,浙江美术学院的国画家却先于他处,轻车疾进地摸索出自适的方法论。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杭州的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刘文西等人,在他们的师长潘天寿、陆俨少诸家指引下,支撑国画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中,探索并制订了符合认知规律的基础教学大纲,为意笔人物画提供了造型、笔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指针,这可以视作中国人物画通过学院机制另辟新意的浙派模式。


或许顾生岳先生于速写的惺惺相惜之外,还会想到,身为工笔人物画家,用另一种谨小慎微的准确来追求古朴厚重的趣旨时,似乎与速写带来的身心俱畅与飞扬灵动,形成了巨大的冲克。即便是在速写领域影响更巨的黄胄,要找到他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个性,也令人感觉,除了精准之外,有相当成分属于速写在宣纸上的介质实践。因此,心态更为放松的青年才俊承继前辈的衣钵之后,当可能将造型优势与笔墨精神做出新的会意。今天品味尉晓榕作品中对绘画语言的控制和推动渐入自由之境,确应有感顾先生的良苦用心。







白衣大士持经图   36.5×7.5 cm   2016年   纸本设色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福州人尉晓榕此刻徜徉于比福州西湖更为知名的杭州西子湖畔,执掌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与书法学院(二0一五年之前为国画系)之牛耳,按履新之日算起,当属该专业历史上较年轻的一位负责人。


冥冥中自有天意,一百年前,尉晓榕的外曾祖父,建国后福建文史馆首任名誉馆长何振岱(一八六七——一九五二),辞闽入沪,将杭州西湖吟咏数韵题于扇面赠诗人陈衍,内有《孤山独坐雪意甚足》:山孤有客兴徘徊,悄向幽亭藉绿苔。钟定声依无际水,诗成意在欲开梅。暮寒潜自湖心起,雪点疑随雨脚来。一饮恣情宜早睡,两峰晓待玉成堆。海上名流沈曾植等观之击节。


六十年前,尉晓榕的外祖母何曦(一八九六——一九八二),林则徐的曾外孙女,何振岱长女,福州著名文媛,也曾游历杭州,并作诗多首记之。其赋《湖上第一诗》云:甫离尘嚣意已开,涌金门外放舟来;淡烟斜日苏堤下,记取西湖第一回。


在其下的《初泛西湖》诗中,何氏用“夙念有湖山,始晤如夙识;层峦丛树势,若自梦中得”句,抒写了对西湖的一见如故。


是时倾盖相交的畅怀与惜别的伤怀杂糅,以至于诗人在匆忙离开时,犹发出“何年结屋湖山畔,待看他人事送迎”(《廿六日黎明车发杭州车中坐》)的留连难舍之情。(以上诸诗均摘自何曦《晴赏楼诗词稿》)


包括西湖置业,诗中所有的希冀都被他们的后代不折不扣的变成现实,甚至打得一手好乒乓球和篮球的尉晓榕,竟不会开车,亦由他人专事送迎。


家学渊源与闽人方俗,让尉晓榕在杭州的生活别具名士风度。也不单是他,中国美院全国范围招生选材的制度装置,吸纳了众多的福建籍美术家进驻浙江,目前可能是绝对人数最多的时期。如果说浙派人物画之称是以一省为名界定画派的地域外延,那么中国美院的品牌为人物画在内的各个艺种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国家内涵。有趣的是,闽省师生贯穿国画、油画、版画直至工艺,在形式感和思维上多有异质同构的默契与呼应。其与浙江人身亲近,品好疏离,修禊梁园,乡愁不改的文化根由,大抵能从林则徐《题祝誉廷广陵观潮图》诗中咂出一二:闽越连江共一海,潮来海气相吐吞;君今仕越饮越水,水味何如君故园?

 




 

钟馗见福   36.5×7.5cm   2016年   纸本设色






尉晓榕在文史典籍中用功甚勤,不仅超越同侪,哪怕在与写字工作者的辩谈中,他也是令人紧张的角色。


敏于思辨的个性,促成他经受国画界衮衮诸家或是专奉前贤笔墨,以文人格调满足市井趣味,或是鼓吹现代水墨,抽象于西式玄想的两极牵引之时,站在了守望图像意义的中间地带。


浙派前辈多兢兢于为古人、村人、疆人造像,在半个世纪前如一枝春信,犹见清新,然而,笔虽能成而意难其就的意笔写实体系迁延至今,因为学院天然的知识传递与生源供应功能,导致继承的规模不断放大,习惯易趋固化,破立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当下我们除了珍视技术和方法之宝贵,更需认识流派化的潜在风险,强调学院应有的独立品格、包容气象及创新禀赋,以理性态度指引自身去探究更多的未知,再获境界更新。


知易行难。画外求意,不如画中有意。尉晓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以过人的造型和精到的用笔见称,所幸他并未将上述功夫的格式化视作行进的终点,而是孜孜于内容和构图等深层要素上全情拓展,巧用实力,自行其道,一如浙江人物画史中最杰出者陈洪绶在四百年前的选择。实质上,无论陈老莲,还是尉晓榕,都酷爱用高超的笔墨逞光怪戏谑之能,皮相上亦古亦今,亦庄亦谐,骨子里却希图拊鼓抱琴,高行兰渚,用“实笔写意”称其画,臆可近之。他有相当多的作品集中扫描饮食男女,当初看时,由于切近浮世众生,人或目为稍欠古意,有流俗之忧。酒须陈年,画亦如之。今日再抚他当年之作,其瓶不旧,其味正醇,其趣更谐,其意犹新。我以为在艺术圈经历了集体无意识的山呼一律,和对西方雌雄莫辨的满堂喝彩之后,他直面现实的内容自信与价值坚持,证明了只有先“致”生活和观察的“广大”,才可能“尽”表达与情绪的“精微”!


在展厅和展品不断庞大化的参照下,尉晓榕前段时间的作品,看起来相对小了,以至于让他创作巨幅作品的期待显得日益合理,这种销售作品越来越贵和展出作品越来越大的反向运动,折射出中国式的艺术家存在实况。


我记得他曾经说过非常想画重大题材创作中的《虎门销烟》,可惜那次向先人致意的重要机会最终没有给他。其实大国小鲜,作诗销烟,个体背后的力量,往往来自于适度的情绪间离,间离是为了更好的聚合,如同超逸与入世,构成完整人生精神的两面。尉君若读林则徐《题秋林逸趣图》,当有戚戚。


本来无地着尘心,何事山居悔未深;

此趣定教闲里得,一天秋思满疎林。







大神   75.5×22.5cm   2016年   纸本设色



 



近四年来,尉晓榕(以下部分称谓为阿尉)的行踪可用日益飘忽四字形容。假使说四十岁前的阿尉面有奇气,现下偶然见到,则是更多和气。如果台湾那位魔术师刘谦,化妆成阿尉目前年龄,他们应该是神情肖似的,不过刘谦的魅力在于五指间变化无方,阿尉除了手上功夫了得,更兼一项特色是经常把自己也在公众的视野中变没,当手机与微信的联系成为人际互相打搅以便证明共同存在的普通方式之时,他本人在大部分时间因为屏蔽这种方式而处于失联状态。但他毕竟是中国当下美术类最高学府中核心院系的在职主官,所以不能称之为隐士,我想用隐师二字,比较准确。


此外,阿尉可能是画家中起得最晚的之一,但一定是睡得最迟的一位(失眠者除外),当万物喧嚣之时,无人知其所在;万籁俱歇之际,其人或吟或游,此刻你或许明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本意,不见得是“我”天生海量或滴酒不沾,而是提前醉过,此刻醒来。人生有谁可以逃避困苦而直入逍遥呢?


隐与夜这两个关键字,使得尉晓榕带给我们的观感笼罩于一种灰色的朦胧调性之中,这倒是与他自己在切入物象与历史时,所选择的“虚室生白”式的观看趣味吻合。


水墨至于当代,充斥各种化学式的水墨反应,泼洒混沌者有之,玄秘构成者有之,但反应之后,最佳的成果还应该是澄明清澈,阿尉的性格与喜好,使得他在实现上述成果时,走了一条“改良并渐进主义”的道路,水与墨的微妙交融,形成了灰色系丰富且辨识度极高的尉氏用线,千言万语,化成一线。历朝画论鲜说用线,避讳为用笔,仿佛说线就不高级,但笔在语义学里,依然替代或覆盖不了线,比如潘天寿的指墨,点线面俱在,再非说见笔就有点牵强。同样,在黄宾虹那里,所有的线和面都可以括为一点,那么在尉晓榕这里,点未尝不可以视作极短的一线。阿尉与其他画家相比,是极其重视局部的,回顾他历年的作品,包括文字著述,甚至他的职业生涯,都证明了他从一点到全面,局部向整体的突破过程观,是其扎实修炼的心法。


二0一四年,尉晓榕作为策展人,负责组织“辑页掇英”水墨双年展,主题是册页创作,这其实是他非常拿手的项目,可惜,由于双年展有规定曾经参展者不得再参展,使得最优秀的选手之一只好作壁上观,这次人为的抑制,也可能从另一面带给他更强烈的绘画欲望。


今年暑期,闻阿尉去德化绘瓷,兴致起时,挥笔达旦。我虽未见一作,但也能想见到他爆发式的激情,这个阶段的瓷作,当是他把线条从宣纸上隔离出来,转而在光滑的瓷面上,这样一种特殊的媒介,重新检测自己的实力。因为是渐进,所以我觉得他在经过数年的沉潜后,应该会有值得期待的意趣,在这次纸面与瓷上的创作中集中释放。


尉晓榕在二0一三年的一段访谈中,被问起关于国画家的黄金创作年龄的看法。他大致的回答是:过去五十岁的国画家尚属早慧,真正成熟可能要六十五岁左右。现代的人有可能提前,这个时代的信息量大,刺激多,确会催人早熟。青年尚形,老年尚意,因此人物画家的黄金时期大致在五十岁前后十年。


这段话折射出阿尉对艺术周期的度量感,以及他给自己毫不含糊的阶段要求,已知的过程证明了他现今的成就与价值,至于接下来的探索,我们没有理由不抱有充分的期待,如同我们没有理由对走过金婚的伉俪停止祝福。

 

 

               庚寅立秋初稿

              乙未中秋再句


国士系列



人瑞图   62.5×19.5cm   2012年   纸本设色


守望者   68.5×31cm   2015年   纸本设色


局部


国士之忧   68.5x31cm   2014年   纸本设色


局部


傅斯年   48.5x27cm   2014年   纸本设色


局部


爱之歌者   68.5×31cm   2014年   纸本设色


局部


弘一   13.5×12cm   2015年   纸本设色


西望   13.5×12cm   2015年   纸本设色


鲁迅   13.5x12cm   2015年   纸本设色


苍石先生   13.5×12cm   2015年   纸本设色


林风眠   13.5×12cm    2015年   纸本设色


寿者   13.5×12cm   2013年   纸本水墨


鲁迅先生沉吟图   27.5×24cm   2013年   纸本设色


仁者破险   27x24cm   2015年   纸本设色


我把他画在一个悬崖的边上,后面没有路,四周都朝他倾斜,是一种很险的趋势。孔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他等于是站在危墙之下,这是他一生作画的态度,他的人生轨迹基本也是这样的。(尉晓榕语)




冯友兰先生立像   27×24cm   2013年   纸本设色



马浮翁临崖诗   49.5×17cm   2015年   纸本设色





梦溪笔谈(未托裱)   360×18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尉晓榕、卢志强合作)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局部四


局部五




西泠印社   500×200cm   纸本水墨   2016年

(尉晓榕、林皖合作)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局部四


局部五


局部六


局部七


局部八


局部九


我认为本质的东西大于学问,本性中闪光的东西,其魅力往往超过学问,艺术尤其然,很多人苦苦修行,想悟到真谛,其实悟就是去接近人性中闪光的东西。(尉晓榕语)





一支如意抛于谁    36.5×7.5cm    2014年   纸本设色


观音菩萨   70×35cm   2005年   纸本设色


局部


菩萨护佑   13.5×12cm   2013年   纸本水墨


持经观音   27×24cm   2012年   纸本设色


局部


观音   13.5×12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局部


观音俯察图   27×24cm   2012年   纸本设色


局部


八仙任逍遥   27×24cm   2012年   纸本水墨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八仙   27x24cm   2015   金卡水墨


局部


八仙过海   68.5×68.5cm   2015年   纸本设色


局部(横看)


八仙微醺之图(横看)  

138.5×34.5cm   2002年   纸本设色


八仙悠游之图(横看)   69×136cm   2004年   纸本设色



局部






太白邀月(未盖章前) 36.5×7.5cm   2016年   纸本设色





悬画月令   36.5×7.5cm    2016年   纸本设色



陆羽煮茶   70×12cm   2012年   纸本设色


峋嶁山房清修图   27.5×24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局部



焉知无语   27.5×24cm   2016年   纸本设色



局部


宗炳的游戏   27×24cm   2013年   纸本设色


江淹像   27×24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局部






一张未完成的画



未盖章前的一张画





陆羽事茗图   27×24cm   2012年   纸本设色


老手艺人   13.5x12cm   2015年   纸本设色


 “我画了一个正在编竹编的民间艺人,他用脚夹着竹子,咬牙用力拽紧,看他的表情多好玩。哦,对了,脚趾之间还要补上一根线条。”尉晓榕站在画案前,说话间便取了一支小笔,舔了舔墨,快速在人物脚趾间补上一截爽利黑线。“好了。”他拿起这幅画,仔细端详一会,放在画案上。 




习得兵书斗蛐蛐   13×12cm   2012年   纸本设色



思退图   13.5×12cm   2013年   金卡设色


事茗图   13.5×12cm   2013年   金卡设色


葫芦娃   27×24cm   2012年   纸本设色


局部


家山坐望图   68×44cm   2003年   纸本设色


局部


太湖揽胜图   70×38cm   2004年   纸本设色


局部

春山小集图   41×31.5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局部一


局部二








唐人诗意   137×34cm   2016年   纸本设色





四时不宜图   27×24cm   2009年   纸本设色



角力图   27×24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局部


游牧之诗   27.5×24cm   2016年   纸本设色


局部



人体系列



无马的驭力   33.5×20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局部


自救方略   13.5x12cm   2015年   纸本设色


花非花   76.5×37cm   2004年   纸本设色


夜读西厢   12×13.5cm   2015年   纸本设色


晴窗   41x32cm   2014年   纸本设色


局部


女人体   38×18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局部


软玉   38×18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局部


绵   13×12cm   2013年   纸本水墨


功夫茶   21×21cm   2009年   纸本设色


局部



动物系列



四睡图   27×24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局部







松鼠   35×34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局部


虎年画虎   27×24cm   2010年   纸本设色


虎虎生风   26.5×24cm   2015年   纸本设色


队列训练(横看)   76×24.5cm   2013年   纸本设色


鼠   27×24cm   2008年   纸本设色


鼠趣   21×21cm   2008年   纸本设色


紫皮花生   18×13cm   2012年   纸本设色


核桃   13×12cm   2012年   纸本设色



笋煮肉   13×12cm   2012年   纸本设色



无上清品   21×21cm   2008年   纸本设色


草虫盆景   13×12cm   2012年   纸本设色

动物狂欢节   53x38cm   2015年   纸本设色


局部一


局部二



盈尺间赏清雅

文/尉晓榕


正如风筝是为天空和长风发明的一般,这扇子则是为了盈尺间软风的体己所发明。

扇子的来历是博物学家的话题。扇子的好处却是人人上手就悟得的,自不必当话题说。若要说,也是引风取凉,鼓灶旺火之类,平实得了无趣味。如果碰上会聊天的,还能说到掸拂衣尘和驱赶蚊虫,这已提到它的旁用了,大抵在拂尘和药烟不到场时,才拿它行方便的。可文化人谈扇子,这么谈就寡淡了,他们爱谈戏文里娘子引扇遮羞的妙招式,爱谈室内雅设中红木架上的漂亮工艺扇,还会拿羲之书扇换鹅或晴雯撕扇等老事情缅想古人的机趣……

据说宋元始,帝臣们突然喜用扇子珍玩与赠赐,于是帮闲的文人便也开始在扇面上书画起来,这倒是为书画添加了一种雅赏的新法,美术史家归其与册页同属,雅称“册扇”。

近些年画人们画了不少册页,但画扇不多,因送来的多是折扇,怕碰那一折一折的骨架子,一划好线条辄成锯链,岂不大坏作画的雅兴。幸好世上还是有明白人,近日总算拿宫扇来了,还是绢本的,画者屏息一用,不觉大喜,平滑如肌肤横陈,墨到似水银泄地,如此画来,不亦乐乎! 



朝牧图   2014年   绢本设色


局部


清供   2014年   绢本设色


局部





咫尺彼岸   27.5×24cm   2013年   纸本设色


虎溪形胜图   27×24cm   2011年   纸本设色


微闲图   41×32cm   2016年   纸本设色


局部


某个展览的前一天晚上,学生来取画,他顺手加了这只小船。




起信的瞬间   137×68.5cm   2015年   纸本设色

局部一


局部二


当一个人生存成为问题时,周围都是那些不能交流的动物,周边兽性泛滥,他会受到威胁失去安全感,这时可能会突然需要信仰,这就是起信的瞬间。这张画,有了一些驰骋的空间。这张画远看的话有点异样,尽管还是比较纯正的中国画技法。画面上颜色比较透明,有光感,色彩之间的对比也考虑到明度和光感,这个人物画得比较大,也是考虑到光感和宗教感,还有前面那个老鹰的那个翅膀。其实弗洛伊德谈到梦中的大翅膀,也是有宗教情绪的,一种神秘的色彩,我就拿这个大翅膀来造成一种神秘的氛围。(尉晓榕语)





浮游者的靶向   137×68cm   2016年   纸本设色


局部一


局部二



尉晓榕谈瓷器


我对瓷器的爱好由来已久,仅付诸收藏,便已有二十年了。当然,在职业收藏家看来,我这样一个连像样的官窑都拿不出来的所谓收藏家,只能算是在收藏前期而已。即便是这样,也未能伤及我的热情。因为我的持久热情,乃出自于绘画。而不主要是敛物,更不是经济增值手段。所以我对官窑这类吃钱的重器,只好释然地止步于读图的乐趣之中。不再做他想。长期的职业性绘画哺养了我对形质的高度敏感,也撩起了我对瓷艺这种极富形质美感的尤物的亲近欲望。但私以为在收藏领域中以美感和汲取学养的方式切入才是高雅的。

其实,仅是瓷器的形质美感。已寓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望之可以养眼开窍;思之可以通古;触之可以享佛典中所示的“细滑欲”;藏之可造光华显晦之境;展之而可娱人而后自娱。此外,对我最有补益的。还是落在我的绘画上。我画的是中国画,与传统瓷艺同属国粹一族,这两相之间在由共同的归属感、认同感而生发出的互动互补空间上,有很多事情可做,只要我们将两者陈其左右,互为观照,则必然有助于对中国基因、中国气派的进一步确认。

除了形质之美。在古瓷艺的时间分类法中尚有一种由其衍生的时代感能启迪我的绘画,这里的时代感不是指当下,说的是深藏在其制作年代中的审美特性,它体现在形质设置、功能设计和工艺手法上。晋唐瓷的形质有雍容宽厚的体魄,而明瓷则另有方折简明的干练作风。这些都是那个时代一揽子综合因素的集中休现,只要结合了这种认知,破译了这种通感,对其同时代的其他艺术样貌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和民艺做一番链接,便不难获得对一个过去时代艺术况味的整体把握。

这些肯定不是出自印刷车间的艺术文文本能带给我们的。我曾尝试用明瓷的那种简明的方折结构和爽利线条处理明代人物及其配景,又加之挪用了明代插图版画的一些造型要素。即在明代题材的绘画中投放了明代艺术的视觉因子,从而获得了近于“明代典型器”意味的良好反应。只是由于这种尝试时程太短,故未能顺势做大。大概是多血质性格使我过早地转移了兴奋点。但这并不表示我对之失去了兴趣。事情有点像在探得了做酒的秘方并投放了酒料后,从此将酒坛封口了事,看似由它去了,实则怀藏着期待和窃喜。

前面写到的,只是古旧瓷艺和我的关联。及至去年,有人约我去景德镇画瓷,称条件齐备,并称当今名家瓷大可作官窑名瓷观,从而触发了我对新瓷的寄望。一段时间画下来,虽是用笔维艰,倒也出了几件佳制。当时返家,因碍于规定,只取回三两自绘的小件,时常陈玩于案上,共于对视缠绵之间仿佛已是灵物,方知这种作为艺术品的瓷件,是一种介体,承载并守护着画者彼一时的生命讯息。因此我想,当我们打量一尊瓷件的当儿,兼能体味或动情于他者生命的迹动,是高尚审美的应有之义。而最后,炼土为艺的高温工序,不禁使人想起火凤凰化自烈焰的高贵出身。


弥勒   德化白瓷   2015年   釉下彩


凉席   德化白瓷   2015年   釉下彩  


红祭   德化白瓷   2015年   釉下彩  



破帐(未烧制之前)   德化白瓷   2015年   釉下彩  


水麒麟   德化白瓷   2015年   釉下彩  


圣斗士   德化白瓷   2015年   釉下彩  



攀附者(未烧制之前)   德化白瓷   2015年   釉下彩  


攀附者   德化白瓷   2015年   釉下彩  


知道分子   德化白瓷   2015年   釉下彩  


农牧攻略草案   德化白瓷   2015年   釉下彩  







一张课徒稿










尘埃多了可种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