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okemonGo的进化版?有了他的逆天发明,宅男都用游戏抓女神了

 长沙7喜 2016-09-29


几年之前,如果提到“手游”这俩字,

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

一干男女宅在家里,

充钱刷怪打宝的情景……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

手游也有着更大的世界,

正是一种新类型的手游,

重新定义了它本身,

让所谓

“死宅不务正业”的旧形态

彻底成为过去式。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新类型呢?

为什么很多人只要一接触到它,

就会如痴如醉,

无法自拔呢?

 

今天,爱玩游戏的蛋蛋姐

就来说说这类游戏的前世今生。

 

2004年时,

为了打造新的街景应用,

Google公司试图完善它们的地图系统。

在过去想要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依赖很多志愿者

自发地拍摄周围的照片。


然而,这种方式毕竟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Google的高层看中了一个人:

约翰·汉克

他经营着一家,

名叫Keyhole的创业公司。


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却掌握着一种

不为人知的黑科技:

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

Geospatial Data Visualization

 

约翰·汉克把这项技术,

运用在了媒体实时报道中,

并在早期伊拉克战争使用。

这一切,

都没有逃过谷歌创始人

谢尔盖·布林的法眼。

在和汉克亲切交谈之后,

布老总决议收购了他的公司,

Keyhole纳入谷歌帝国。

从此,汉克开始负责

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图的技术工作。



开始时,工作进展很慢,

汉克试图找到一个办法,

能够快速地收集大量街景照片。

恰好,这货是个

MMRPG游戏的爱好者,

他灵机一动,

为什么不设计一款游戏,

诱导玩家主动为我们拍照呢?

 

在这种独特的思路之下,

他着手设计了游戏的雏形,

利用实时地图技术,

可以让世界各地的玩家,

在真实的环境中互动。

而且,游戏会鼓励玩家走出去,

到户外进行交流、对抗、收集,

当然了,还有拍照。


2011年时,

这个游戏的大体框架已经完成,

汉克也将Keyhole公司重新改造,

摇身一变,

成了日后声名远扬的

Niantic Labs公司

 

2012年时,

Niantic Labs公司的第一款游戏

Ingress”初次发布。

这种拥有全新模式的手游,

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玩法,

将虚拟环境

和真实地图融为一体,

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款游戏的背景就很诱人:

几个欧洲科学家发现,一种叫做XM的神秘能量在地球各地涌动。人类对于能量的使用,产生了分歧,于是催生了启蒙军和抵抗军,也就是蓝军和绿军两大阵营,对于能量展开了争夺。

 

在游戏里,

每个玩家都是一名特工,

他们的任务简而言之,

就是为自己阵营“圈地”。

 

圈地行动中的核心目标,

就是一些所谓的“传送门(Portal)”

巧妙的是,

这些据点大都是

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比如雕塑、旗舰店、公园等等……

玩家亲自来到这些地点,

在游戏中安装八枚“共振器(Resonator)”

并拍照标记,

就可以占据该传送门,

收集到其中的XM和其他装备。


这只是最基本的概念,

更好玩的操作在于,

只要玩家占领两个相邻的传送门,

就可以将它们连接,

如果占据了三个传送门,

而它们彼此之间,

没有其他阻碍的话,

就可以形成一块三角形的区域。

 

这块区域叫做“控制力场”,

控制力场所在范围内的玩家,

会成为己方阵营的“心灵单位


而且作为一款现实基础的游戏,

为了活跃游戏气氛,

Google 每个月都会

从全球挑选出一些城市,

举办特殊活动。

这些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圈地,

圈得越大越好……

 

去年京都的一次活动中,

双方阵营交战火热,

分别圈出一个庞大的势力圈。

蓝军在一位叫做AterLiu的特工领导下,

连接起一个地跨中国西部、

马来西亚沙巴和浙江宁海县

的跨国巨型三角控制场。


绿军也不遑多让,

建立起一个南起台湾省东北部,

北至勘察加半岛

的巨型控制场,

甚至覆盖了日本大部分国境。

 

Ingress成功开创了

LBS这种新类型手游,

所谓LBS,就是Location Based Service

其实它并不陌生,

我们熟知的高德地图、

美团、饿了么、优步,

都是基于这种技术。

但是运用到手游领域,

这还是头一遭。

 

LBS强调的,

是位置和与之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自然地形数据,

路网数据以及兴趣点数据。

所谓的兴趣点,

就是地图上那些热点坐标,

比如机场、加油站、酒店等等。

Ingress里,

热点坐标自然就是那些传送门啦。


说到LBS的核心技术,

自然就是定位系统了。

与想象中不同的是,

LBS游戏中的定位,

并不仅仅依赖于GPS系统,

还需要当地基站的

蜂窝数据、Wifi数据,

以及MAC地址等辅助参数。

将这些数据收集之后,

再经过复杂的运算和综合性分析,

最终判断出用户的具体位置。

可以说,

为了追求精度,

LBS技术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LBS技术还有另一大难题,

那就是系统数据的采集。

大框架的那些地图数据,

是通过进行航拍,

再处理图片来完成的。

 

至于那些细节的部分,

比如门牌号,街景等等,

就需要人工采集完成。


怎样,没想到吧?

想起来高大上的LBS技术,

其实也需要使用大量人力

这种土法子才能实现。

正如上面说的,

这也就是创作Ingress的初衷。

 

不过谷歌在后来,

收购了一家基于位置的图片网站,

于是不再需要Ingress来采集图片了,

Ingress也便成为了一个更纯粹的游戏。

但是创始人汉克的野心

远不止于此,

他还在酝酿另一个大计划。


2013年时,

汉克在谷歌地球团队里

一位日本工程师

野村达雄的牵头之下,

认识了两位日本游戏巨头:

时任任天堂社长的岩田聪,

和精灵宝可梦的社长石原恒。

几人一拍即合,

并决定先放出一个试玩版本,

测试一下玩家们的反应。

 

试玩版是以彩蛋的形式,

2014年愚人节那天发布:

谷歌在一则宣传视频中,

面向全球征集

“精灵宝可梦大师”


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谷歌地图,

在全球范围内,

收集151种精灵宝可梦,

找齐所有宝可梦的玩家,

真的会收到来自谷歌的

“精灵宝可梦大师”认证信件。

 

这个彩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反响空前激烈。

这一切都被汉克看在眼里,

他决定和任天堂合作,

一起开发相关游戏。



不用说你也知道,

这个游戏,

就是如今大红大紫的

Pokemon Go”。

 

精灵宝可梦,

这块本身就经营了20多年的金字招牌

在全球积累了无数拥趸,

再加上尝鲜式的LBS模式,

AR增强现实技术,

于是立刻风靡了世界。

只可惜,过去两年来

一直支持这款游戏的

岩田聪社长,

只能在天堂里看着它的成功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Pokemon Go中,

给玩家提供免费道具的,

宝可梦补给站(PokeStop

以及道馆(Gym),

都是基于Ingress地图上,

传送门的位置数据。

毕竟两款游戏,

都是Niantic Lab负责开发的。



聊到这里,

我忽然有点淡淡的忧伤,

因为,这两款游戏

都没有正式登陆国内。

也就是说,

除了一些“歪门邪道”之外,

想堂堂正正地玩上一款

咱们自己的LBS游戏,

貌似还没有特别牛逼的……

 

不过就在前几天,

忽然有一个视频

牢牢吸引住了我的视线:

视频里,

一个宅男一觉醒来,

居然从手机里收到了信号,

要他去到指定地点,

捕捉一个

身着制服,

笑靥如花的漂亮妹纸...

 


我表示已经无法淡定了,

这简直就是依赖LBS技术,

赤裸裸地鼓励宅男

上街捕捉各种妹子啊……

 

不过这个创意,

真的让我感到很惊喜,

试想一下,

要是真的能把LBS技术,

和社交恋爱结合在一起,

一边玩游戏,

一边找到真爱,

那简直是宅男福音啊~~



我找到了他们的主页

发现真有这么一款游戏

网易主打的最新手游大作。

嗯,就是那个中国最懂宅男的网易…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

反正我已经饥渴难耐了……



你与你的理想女友,只有一款游戏的距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