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法治频道停播背后?

 细雨青衫 2016-09-29

文化产业评论:深圳法治频道停播原因尽管众所纷纭,但地面频道的窘境确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影视类、综艺类、新闻类等地面频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将会逐渐丧失竞争力;贴近性强的民生类、生活类频道可能更容易“劫后余生”。

 

作者:宝剑

来源:新剧观察

编辑:邹银娣

 

9月15日,深圳广电集团法治频道多档栏目发布消息,称法治频道因技术性原因将于2016年9月16日凌晨1点57分暂停播出,原先在法治频道播出的三档常规节目移至都市频道继续播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近年来地面频道的发展举步维艰,但除了江苏教育电视台曾因“干露露”爆粗口事件被迫停播外,还没有出现频道“关停并转”的案例。深圳法治频道事件一出,业界纷纷惊呼,难道地面频道“关停并转”时代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到来了?

 

其实,如果认真研究各类型地面频道的编排和节目构成就不难发现,不只是深圳法治频道,多个类型的地面频道“关停并转”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份额跌幅达两位数,地面频道的“地基”作用开始动摇

 

近年来,省级非上星频道、市(县)级频道等地面频道组份额呈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走势。

 

与2012年上半年相比,2016年上半年省级非上星频道组全天时段份额为20.66%,跌幅达到了10%;市(县)级频道组份额仅为8%,跌幅高达22%。




多个地区的地面频道份额下滑,呈现“大面积塌陷”的特征。

 

其中,省级非上星频道,主要的25个省会城市中(不含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含直辖市)有14个城市的省级非上星频道组份额低于去年同期,占比高达56%。市(县)级频道,21个省会城市中(不含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不含直辖市)有16个城市的市(县)级频道组份额出现下滑,占比高达81%。

 

地面频道向来是各省级电视台“地基”一样的存在,尤其是卫视相对弱势的省级台,依靠若干精英地面频道也可以“霸占”一方水土。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地面频道都有未来可期。

 

影视、综艺、新闻等地面频道困境加剧

 

1、影视类地面频道,多集模式在视频网站时代失去意义

 

25个主要省级台中,2016年1-8月份,有9个影视类频道(名称中含有“电影”“电视剧”“影视”等关键词)进入了省会城市所有可视频道收视份额排名前三。可见,影视类是目前电视台收视竞争力的支撑型频道类型。

 

高收视影视频道突出的编排特点是黄金剧场集数多,或者是双剧场联播,让观众看过瘾。与卫视频道黄金档只能播出两集相比,影视类频道4集以上联播的收视优势突出。

 

比如:湖南电视剧频道黄金档为5集联播;四川影视频道黄金档8集联播,每天前面3集为重播昨日的后面3集;北京影视频道为双剧场编排,2集剧场+5集剧场。



 

但是,新媒体时代,影视类频道的这种多集联播优势与视频网站无数部电视剧、电影的所有剧集同时在线相比,就变得没什么意义了。将来,随着中老年观众越来越熟悉视频网站的收看方式,影视类地面频道的危机就会真正的到来。

 

而且,近年来电视剧尤其是优秀电视剧的价格水涨船高,并且,优秀剧目多是跳过地面频道直接发行到卫视和视频网站。因此,拿不到好剧、买不起好剧也加速了影视频道优势的逐步丧失。

 

2、综艺类地面频道,竞争激烈,投入不足,难以为继

 

上半年,2个省级综艺类频道(名称中含有'综艺'、'文艺'、'娱乐'等关键词)进入了当地收视份额的前三。

 

高收视综艺类频道一般在傍晚和黄金时段几档形式多样的综艺类节目联排,形成综艺节目带,支撑频道收视。如:上海娱乐频道周六晚间时段编排为18:00-19:30《一呼百应》、19:30-20:30《乡约星期六》、20:30-21:00《新娱乐在线》、21:00-22:00《陈辰全明星》。




综艺类节目尤其是明星类综艺节目对年轻观众具有较强的收视吸引力,因此,省级卫视的发迹以及视频网站的崛起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综艺节目作为努力的方向。

 

综艺类节目呈现出“白热化”的竞争局面,大投入、大产出成为主要制播模式,地面频道只能望而却步。尤其是近年来,大牌明星纷纷转战综艺节目,淹没了地面频道“本土明星”的声音和影响力。综艺类地面频道的危机进一步加剧。

 

3、新闻类地面频道,再难成为观众信息来源主渠道

 

2016年上半年,2个省级新闻类地面频道(名称中含有'新闻'等关键词)进入了当地收视份额的前三。

 

高收视新闻类频道傍晚和黄金时段的编排一般采用多个新闻节目联排的方式。如:上海新闻综合频道17:00-17:30《媒体大搜索》、17:30-18:30《新闻坊》、18:30-19:05《新闻报道》、19:10-19:40《东方110》或《案件聚焦》等节目联排。这些新闻节目形式和内容各有侧重,前后节目互相搭桥,吸引观众驻足。




但是,多数新闻类地面频道由于投入、技术水平等限制,这么多年以来,几乎都没有形成随时随地插播突发新闻的直播状态。而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的崛起,“人人都是自媒体”,新闻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以各种形式被迅速传播,新闻类地面频道丧失了新闻的第一落点。

 

并且,由于人才的缺乏,地面频道新闻节目普遍缺乏对突发事件的深度解读能力,于是又丧失了新闻的第二落点。这种情况下,地面新闻类频道对观众的意义还剩下什么呢?

 

民生、生活类地面频道一枝独秀,未来可期

 

1、民生类地面频道,目前的“铁饭碗”

 

收视进入本地排名前三位的地面频道中,有9个省级地面都市类频道,还有多个综合频道、科教频道、经济频道、公共频道等。这些频道的主打节目都以民生类为主。

 

这些频道全天收视率的最高点一般均为高收视的民生新闻类、帮忙类、调解类、法治类等贴近性较强的节目。如: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河南都市频道的《都市报道》、浙江教育科技频道《小强热线》、北京科教频道中午时段法治节目带等。




民生类节目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生活,平民化色彩浓厚,地域特色浓郁。通过民生类节目,媒体为社会生活提供服务的功能得到强化。虽然新闻专业主义拥趸者总觉得家长里短的民生节目不上了台面,但民生类节目确实是地面频道经久不衰的竞争优势,也是目前地面频道创收和收视的主要载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生类节目也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升级改造,以适应观众收视需求和偏好的变迁。

 

2、生活类频道,未来的“增长点”

 

近两年,随着更加追求生活品质的中产阶级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生活方式类节目的重要性得到提升。美食、减肥、家装、医疗、育儿类、情感援助类等生活方式节目崛起。在与广告植入结合方面,生活方式类节目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堪称“广告友好型”节目。

 

业内专家彭侃也认为真正的“电视台自救”可能来自于地面频道,他给出的“良策”是,地面频道在资源重新分配归档后,需要扎根当地,从“衣食住行”出发服务当地的观众,完成更多的垂直细分领域的节目开发。




因此,关注当地观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类”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如能做到细分、细致,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就会有较好的产业延展性和广告“友好”性,可能成为地面频道与卫视、视频网站进行对抗的有力武器。

 

对广告主而言,地面频道的最大优势是“地缘性”。在央视、卫视及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下,一定是那些针对本地市场的特色化、贴近性强的节目才能够更好的存活。

 

相信地面频道经过“关停并转”等去产能阶段之后,形成若干“精英频道”,用乡土感和文化归属感来归附本地观众,有效承接品牌渠道下沉的营销需求,未来依然可期。

一个很专注的文化产业公众号
精进自己·分享他人
文化+互联网+金融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合作
请加微信号:7759813
投稿:whcypl@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