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是一个被缪斯宠爱的对象;秋月,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对象;秋月,是无数文人骚客吟诵的对象。时值中秋,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人吟诵秋月的诗词。
1.王勃:江亭夜月送别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感怀此夜,将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干月夜图。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
2.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方亲朋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全篇回环曲折,缠绵悱恻,格调清新淡远,音韵圆转和谐,是唐诗中的珍品。
3.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4.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首山水名篇,把山村的秋夜描绘成一个清新明爽、洁净纯美的世界,而在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5.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以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离人思妇之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的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正如明朝胡应麟评论这首诗所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
6.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虽题名标有“怨”字,诗的字里行间却全不见“怨”字。主人公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侵湿罗袜;从夜色之浓,伫立之久,可见怨情之深。全诗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是难得的佳篇。
7.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从中也显露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意绪多端,随兴发挥,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
8.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又无限的凄凉。
9.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全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虽单纯,却又十分丰富;它既容易理解,却又体味不尽。诗的构思细致而深曲,却又脱口吟成,浑然无迹。
10.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呼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此诗的背景是安史之乱,杜甫在这次战乱中颠沛流离,因而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端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11.王建:十五夜望秋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这一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12.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自然会联想到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嫦娥。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13.范仲淹: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
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这首词一版本有副题“秋日怀旧”,可以认为是本词的主题,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柔情似水的情怀。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性格坚正刚毅,也写过《渔家傲》那样情调苍凉悲壮、气概雄伟的作品。而这首词写柔情,千回百转,似乎不象范文正公的为人。其实这并不矛盾,正所谓“铁石心肠人亦作此销魂语”。词的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如情,情景交融。
14.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飘逸空灵,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在此中,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透着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将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作品。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在表现上,本词前半纵写,后半横叙;前半高屋建瓴,后半峰回路转。笔势错综回环,摇曳有力。在布局上,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相萦,徐徐作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