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人的世界观是以什么为基石的?

 真友书屋 2016-09-29

世间的至美

可繁秾

可绚烂

最终却常归于“简素”之中


东瀛之美在简素

林颐 | 文

  


 
  《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

(日)冈田武彦 著 钱明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9月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之根。那么,日本文化的根本是什么呢?思想家冈田武彦将之归纳为——简素


《简素》这本书的前几章是比较抽象的理论阐释,结尾收录冈田的哲学随笔《崇物论》。前后呼应的这些章节奠定了本书的论点。冈田的气质接近宋儒名士的风姿,娓娓清谈,说的是大道理,却不晦涩、不高冷,基本上属于阳明学的践行态。


日本九州学派的道统可追溯到江户中期,具有日本传统的神儒合一的特色以及传统书院教育的诉求。作为九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冈田致力于阳明学与神道教的结合,并努力将其日本化、庶民化,因此《简素》一书非常注重中日文化的渊源及日本的衍化创新,尤其是对阳明学、新儒学的发展。


阳明学强调知行合一,重视天人和谐,必然要求在道德层面做人生的减法。这跟日本民族的传统精神相当符合。冈田说,“日本人的世界观就是以简素的精神为基石的。”日本人相信“万物有灵”,从《古事记》《日本书纪》所描述的族群起源开始,神话与历史、自然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阳明说:“人生达命自洒落冈田解析这个“命”字,也解析“洒落”的心境,中国与日本的生死观既相似又相异,最后以禅宗之意大化无形。其余章节以哲学思想为根基,发散延伸到文学、艺术、建筑、茶道、音乐、宗教等各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挖掘日本文化中的简素精神及其意义。


冈田是文学博士出身,所以其行文除了理性之辩,还兼具文质之美。“古池塘,青蛙跳入水音响”。若干年前,读到芭蕉的这句名俳,我那时犹未懂得,这怎么就能算是一首好诗呢?后来渐渐明了其中意韵。如今读到冈田的论解,更增几分喜爱。冈田并未着力描绘芭蕉吟咏的情景,反而转向说起了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杜甫的“伐木丁丁山更幽”和王维的“空山松子落”。




孤寂清净的禅趣,是日本从中国借得的一方水土。文化之暗流激荡,其前因、其后果,就是藏于这样千丝万缕的羁绊。诚如唐诺在《尽头》里说的:“日本的美学根本上是王维的,比起中国,日本人把王维推得更极致,使用得更全面(包括他们写只十七个音的俳句,微形之诗)。”你领略到俳句的简素之美了吗?这种美还体现在清少纳言的《枕草子》、鸭长明的《方丈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还有《万叶集》《古今集》,心敬和宗祗的连歌,子规的和歌……冈田带领我们踏上日本古典文学的美的历程。




涧户寂无人,纷纷自开落。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穿一袭和服,踏一双木屐,徜徉于京都的街巷。两旁是低矮的木结构建筑。木易朽,风动雨淋,古都千年的繁华何以守护?如果累了,歇歇脚,觅一间小店,不起眼,可是传承了很多代。午后的闲暇,听一场能乐,三味线轻轻挑。希望逢得一场画展,可以看到桥本关雪的《陶渊明》、雪舟等杨的《四季山水长卷》和宫本武藏的《枯木鸣鵙图》。


找一间数寄屋,且去喝茶。壁上书画残卷,园中落叶飘零,茶碗粗铁锔过,耳瓶缺了一角。没关系,日本文化喜欢残缺的美感,觉得这很天真。黄昏时分,悄然北向而行。鹿苑名庭,金阁临池,乔木繁荣,小池涌泉,挂一夕斜晖,最是让人流连的佳处。


自在悠游于审美各领域,万流同宗,殊途同归。保持自然朴实,剔除芜杂烦扰,信仰天地万物,顺势而为,格物致知。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世间的至美,可繁秾,可绚烂,最终却常归于“简素”之中


不过,简素不等于简单。陶器的歪瓜裂枣,园林的枯山水,绿植的整齐划一,诸般种种,过于执着讲究,免不了用力过度。毕竟是刻意所为的异化,手段有时就走了极端,而这种极端也是构成日本审美体系的一个支撑。人工化的自然之道,算不算得简素呢?过犹不及。这也许是日本民族性的矛盾之处吧。




冈田武彦 | 1908~2004

当代著名思想家,儒学家,日本“九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文学博士。1966年受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并获“中华学术院荣誉哲士”称号。曾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东方学会名誉会员等职务。主要论著有《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江户时期的儒学》《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宋明哲学的本质》《贝原益轩》和《山崎闇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