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趁着红砖美术馆的免费日,首次走访现场。赶上天阴、游人众多,本人还是努力完成了《红砖红》和《红砖青》两篇博文。
9月20日,应邀又陪同几位摄友前往红砖馆采风。这一次,美术馆的红砖主体展馆和青砖组成的园林建筑,在蓝天白云下更为突出。馆内的绿植在阳光下更显生气。建筑、植物的黑色投影又为景物增添光影之美。我就用红、青、绿、蓝、白与黑,组成我这次到红砖馆拍摄的图片的基本色调。在拍摄上,我尽量不重复上一次拍摄的角度。关于红砖美术馆的详细情况这次我就不说了,想知道的请看本人已发的《红砖红》和《红砖青》。希望大家能喜欢。
 ↑(2)红砖美术馆平面图:1,主入口(大门);2,展销厅;3,展厅;4,发布厅(接待大厅);5,小方厅;6,配电室;7,大展廊;8,主展厅;9,西门厅;10,咖啡厅;11,小餐厅;12,红青庭;13,小教堂;14,雕塑展庭;15,堆货场;16,茶轩; 17,西大门;(以上为红砖建筑区的建筑)。18,停车场;19,藤圆庭;20,槐谷;21,下沉院;22,槐谷庭;23,十七孔桥;24,临水阁;25,小湖;26,小瀑布;27,月亮串门;28,盲亭山;29,山泉口。
↑(3)蓝天、阳光下的红墙和黑影,摄于展馆外墙。
↑(4)蓝天白云,红墙绿植。摄于展馆外墙。
↑(5)绿植、树影,红墙月亮门。摄于展馆外墙。
↑(6)红色折角墙体,蓝天白云。摄于展馆外墙。
↑(7)红展馆入口处(拍摄于示意图中1处)。
↑(8)红展馆入口处头道门和二道门之间(拍摄于示意图中1处)。
↑(9)入馆后向主入口(大门)外拍摄。
↑(10)发布厅(接待大厅),(拍摄于示意图中4处)。
↑(11)发布厅南侧折角墙体,(拍摄于示意图中4处)。
↑(12)由“红青庭”花架,观展馆主体和附属建筑(拍摄于示意图中12处)。
↑(13)“红青庭”的部分建筑(拍摄于示意图中12处)。
↑(14)登上旋转楼梯,俯瞰“红青庭”一角(拍摄于示意图中12处)。
↑(15)“小教堂”内部结构(拍摄于示意图中13处)。
↑(16)“小教堂”西侧墙体(拍摄于示意图中13处)。
↑(17)“小教堂”西侧墙体上的砖砌十字架,(拍摄于示意图中13处)。
↑(18)蓝天白云下的红展馆园区一角,(拍摄于示意图中10和13之间)。
↑(19)穿过“茶轩”(示意图16处),展馆园林区用青瓦铺设的园林小道。
↑(20)位于园林区“小湖”东侧的“临水阁”,(拍摄于示意图中24处)。
↑(21)从“临水阁”可观赏园林区“小湖”景色(拍摄于示意图中24处)。
↑(22)园林区“槐谷庭”景区一角(拍摄于示意图中22处)。
↑(23)拍摄于“月亮串门”北端的青砖建筑(示意图中17处)。
↑(24)拍摄于“月亮串门”北端的青砖建筑(示意图中17处)。
↑(25)“藤圆庭”内景色(拍摄于示意图中19处)。
↑(26)“藤圆庭”顶部天窗(拍摄于示意图中19处)。
↑(27)红砖附属建筑“咖啡厅”(10)和“小餐厅”(11)(拍摄于示意图中15处)。
↑(28)“小餐厅”西侧结构,(拍摄于示意图中11处)。
↑(29)红砖馆西大门(拍摄于示意图中17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