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读不下去还记不住?那就把书翻译成人话啊

 霸王龙勇士 2016-09-29

有这样一些时候,会让我觉得,自己终究是个学渣:

那些清闲又充实的下午,完全凭兴趣和学习热情啃一本专业书,最后,似乎只对一两句话有印象,还不确定是否误解了作者的深意。

那些从图书馆里借来的“必读书目”,申请了一次延期还书,还是只看了三分之一。

再翻翻在亚马逊、京东和罗辑思维的订单,瞅瞅书架上还没拆封的崭新书封。老话说的好: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不怪我们渣,只怪大牛不说“人话”


有些书,学霸学渣都会行云流水地读,比如各种流行文学、马桶读物。

而那些严肃、抽象、专业题材的书,之所以令我们苦恼,是因为一颗磨人的上进心——我不想没文化,不想没有技能,不想在同学聚会上插不上话,不想在工作中处处露怯。

但问题是,那些严肃、抽象、专业的书,看过根本记不住啊。

其实也不怪我们“渣”,读书本身就是苦差事。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效率,受我们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影响。我们刻意去学习时,新旧知识就正面冲突了,要融合在一起还是要费些力气。

说白了,那些大牛说的并不是熟悉的“人话”,我们怎么能明白呢?

如果你只是简单粗暴地要求自己,n小时读多少页多少章,只能说,你完全定错了KPI(关键绩效指标),最终还是白费力气。

一下午翻了50页专著,除了对教科书上也引用过的话有印象,别的还是一头雾水,不如慢慢读上10页,理清这一章节的逻辑,甚至能用自己的“人话”转述出来。

把书翻译成“人话”的三大定律


既然很多书都不说“人话”,就把它们翻译成“人话”。

有一个人人都会的人话翻译方法,就是做读书笔记——把一本书的要点,在尊重原书逻辑的基础上,按照自己能明白的方式,摘抄整理出来,并配上自己的批注。

做读书笔记,有很多方法流传于世,经常听说的康纳尔笔记法、曼陀罗法之类的,都是工具。我并没有正式用过哪种“笔记法”,只是按自己习惯各取所长。长期以来倒是慢慢体会出了“读书笔记三大定律”

  • 第1定律:读到有感悟的地方,当时就摘抄,不要等到感情淡了或忘记了出处。

  • 第2定律:摘抄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段落,不要迷信作者标注的重点或段落的第一句话。

  • 第3定律:摘抄的段落不能脱离原书整体的逻辑框架。

当然,在“三大定律”之前还有:

  • 第0定律:读书笔记是给自己看的,首先自己要看得懂,在淡忘了书的内容后依然能唤起记忆。

做读书笔记的必选动作


有人习惯在书上画线线,请问,两个月后,你还会找到你画的那些句子吗?你会记得你为什么画了这句吗?

还有人喜欢在本子上手抄。虽然我很喜欢字写得漂亮的人,但也奉劝你们使用电子工具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目的,是留下你最及时的理解和印象最深的内容,留作日后回顾查阅,电子工具便于留存和检索,请不要拒绝科技让你的学习更高效。

笔记工具很多,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涂书笔记,甚至锤子便签,这些我根据不同需要多少都用过,看书时做摘抄整理用的比较多的还是有道云笔记。

那么,是用手机app,还是电脑客户端呢?

这虽然不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还是建议大家养成用移动端的习惯。毕竟现在读书的场景实在太多:床上、地铁上、抢不到插座的自习室、没有wifi的咖啡馆……适合同时抱着电脑和书的地方实在不多。而且,有些很好用的功能,比如给书拍照扫描,只能在手机上用。再说,我们每天被大量的碎片阅读、碎片信息包围,口袋里一定要有个随手保存好东西、记录好想法的工具。

哦对,请不要用word!“笔记”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即时保存,即时同步。电脑突然抽风导致前功尽弃的悲剧发生的概率基本为0。

做一个以后真能用得上的读书笔记,这几个动作一定要完成:


1、良好的整理习惯


简单说,就是建文件夹。

通常是按照书的题材分文件夹,比如专业类、美文类、工作技能、网文收藏等等。


如果你有其他的分类习惯,都OK,还记得第0定律吗——让自己看得懂。

重点是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每新建一个笔记,立刻归到某个文件夹里。比如,你在微信里读到的好文章,可以右上角一键保存到有道云笔记,默认保存到“我的资源”-“微信收藏”目录。天长日久,不仅这个单独的保存位置不方便查找,越来越多的文章堆在一起也只会贬值。所以当时就要记得把文章归档。



2、记录一篇笔记的“出身”


每新建一篇笔记,一定要记好书名、作者、版次。

是的,版次也很重要,同一本书不同的版次,页码、章节、译法等等都会有出入。如果以后需要照着笔记再翻原书,版次不对就乌龙了。


另外,如果你想完整地记录阅读生活,也不妨把什么情境、什么初衷读的这本书一起记下。


3、开抄


边读边抄的段落是零散的,所以更要为日后回顾着想,尽量标记好出处,安排好逻辑层次。

一段笔记大概是长这样的:


要是在pc或者手机上很方便复制粘贴的地方阅读,复制粘贴就好啦。

读纸书就麻烦了,你八成不想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费时又费力。好在有道云笔记有个“语音速记”的黑科技——把要摘抄的句子念出来,当时就可以转换成文字,然后再进行一点修正就可以保存了。


要是读kindle呢,网上有些工具可以帮你把kindle笔记导出,不想折腾的话,就采取和纸书同样的解决方法。


4、抄完就完了吗


如果你只是摘抄一些美文作为日后写作/发朋友圈的素材,那确实抄完就完了。

如果你是抱着啃透一本书的目的去读,你需要把切的七零八碎的小块儿重新摆摆好,最终整理成一本书的浓缩版。

原书的目录是帮你回顾全书逻辑的最好工具。你已经大体上按照目录的顺序整理了全书的重点,有些地方作者没有划分章节,需要你自己把内容分块。这个工作正是更深地走进作者思想的时候,也难免出现误解或解读不够。读完整本书,记得回来重新审视、修正这些地方。

除了边看书边摘抄,还有一些更灵活的方式,随手记下有用的知识。

比如,虽然我倡导做电子版笔记,但有时想把看到的东西整理成逻辑图,就是各种连线、各种箭头的那种,显然用笔在纸上画更方便。画好后,直接用“文档扫描”存到有道云笔记。或者,有时想记录下两整页的内容,对着手机念出来就不现实了,我也就一股脑扫描了存起来。


 
从何开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