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政录》点评

 过而能改 2016-09-29


                         《从政录》点评

                                                                              明  薛文清 

【原文】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惟亲历者知其味。余忝清要,日夜思念,于职事万无一尽,况敢恣肆于礼法之外乎?

【点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在社会上、在单位里,很多人总在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慨谈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从不思考自己是否已具备“被重视”的能力和基础。退一万步讲,即使你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也要看机缘有没有这样的巧合,上天给不给你机会。此时,不妨抱定“不怨天、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的心态。薛说:“惟亲历者知其味。”真是精辟,我就是个亲历者,所以更深谙其中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原文】程子书“视民如伤”四字于座侧,余每欲责人,尝念此意而不敢忽。

【点评】“视民如伤”,语出《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副也。”其意为:对待百姓像照顾有伤病的人一样。宋大儒程颢任县官时,书“视民如伤”四字为座右。

  

【原文】凡国家礼文制度法律条例之类,皆能熟视而深考之,则有以酬应世务而合乎时宜。

【点评】“在其位,谋其政”,干什么就要研究什么,就要精通什么,这个原则不仅仅适用于官场。

 

【原文】作官者于愚夫愚妇,皆当敬以临之,不可忽也。

【点评】必须学会尊重他人,而且是由衷的,那种对上恭,对下踞者,只能说明其没有教养。这个原则也不仅仅只适用于官场。

  

【原文】学者大病在行不著,习不察,故事理不能合一。处事即求合一,处事即求合理,则行著习察矣。

【点评】《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做事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习以为常却不知道所以然,一辈子随波逐流而不明就里。这样的人很多。“处事即求合一,处事即求合理”,做人做事要力求“知行合一”要力求符合道义。

 

【原文】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点评】为人处事,应深思熟虑,三思而行。冲动是魔鬼。

 

【原文】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点评】“一字不可轻与人”,我理解是要慎于著述。亭林先生《日知录》卷21《文须有益于天下》:“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语,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一笑不可轻假人”,从字面上理解是“不轻易对人笑”,我理解是不可无原则地“媚于人”,不可趋炎附势。

 

【原文】至诚以感人,犹有不服,况设诈以行之乎?

【点评】以至诚去影响他人,还是有人不接受,何况以欺诈呢?这话说得有点迂了……


【原文】防小人密于自修。

【点评】修炼自我固然重要,但防小人更重要。精辟!

 

【原文】事最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点评】细节决定成败。

 

【原文】丙吉深厚不伐,张安世谨慎周密,皆可为人臣之法。

【点评】丙吉,西汉名相。汉昭帝死后无嗣,新即位的昌邑王荒淫无道,丙吉说服霍光立武帝曾孙、戾太子之孙,是为汉宣帝。《汉书·丙吉传》记载,有拥戴之功的丙吉对此绝口不谈,“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张安世,张汤之子,与霍光共谋废昌邑王,立宣帝。为人处事,不可张扬,一定要低调,否则可能祸患旦夕而至……

 

【原文】论万事皆当以三纲五常为本。学者之所讲明践履,仕者之所表倡推明,皆当以三纲五常为本。舍此则学非所学,仕非所仕也。

【点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今天也要坚持。三纲,我不敢评论……

 

【原文】按物太宜含弘,如行旷野,而有展布之地,不然太狭,而无以自容矣。

【点评】人一定要有胸怀,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所谓胸怀,就是能容人,能容事。

 

【原文】左右之言不可轻信,必审是实。

【点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领导者,一定要提防身边的人。他们想向你渗透的东西,未必都出于公心,当心“祸起萧墙”!

 

【原文】为政通下情为急。

【点评】作为领导者,最可怕的就是“被高高在上”,耳目壅塞,不知下情。

 

【原文】爱民而民不亲者,皆爱之未至也。《书》曰:“我务省事。”则民不得其死者多矣,可不戒哉!

【点评】《孟子·离娄》:“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原文】作一事不可苟。

【点评】一事苟且,事事苟且。

 

【原文】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主之事功。

【点评】百忍成金,莫与人争执。这就是韩信与杨志的区别,一个做了大将军,一个做了草寇。但韩信也没能一忍到底,被贬为淮阴侯后,“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史记·淮阴侯列传》)最终被杀时,他的狂妄早就把人得罪光了,没人给求情,终难免横死。人哪,何必逞口舌之利,痛快了嘴,却丢了命!

 

【原文】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

【点评】精辟!淡定!

 

【原文】处人之难处者,正不必厉声色与之辨是非,较长短,惟谨于自修,愈谦愈约,彼将自服。不服者妄人也,又何较焉?

【点评】还是那句话,莫逞口舌之利!犯不着!对方如果是个明理的,你越平和,他倒越能接受;如果赶上个混蛋,你又何必生那个气呢?

 

【原文】为官最宜安重。下所瞻仰,一言不当,殊愧之。

【点评】《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领导者,要保持应有的威仪,当然适度的轻松幽默也是需要的,但要把握住度,“近之则不逊”!

 

【原文】张文忠公曰:“左右非公故勿与语”。予深体此言,吏卒辈,不严而粟然也。

【点评】领导者,不要和下属谈论不是公事的事,尤其是私事,这样做很容易遭至下属的漫待,影响威信。张文忠公,指元代名臣张养浩。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拜养浩陕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月,劳瘁而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就官路过潼关,看到民生凋蔽,张养浩写下了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原文】待下固当谦和,谦和而无节,及纳其悔,所谓重巽吝也。惟和而庄,则人自爱而畏。

【点评】对待下属要谦和,但要适度,威严而不失亲和。

 

【原文】慎动当先慎其几于心,次当慎言慎行慎作事,皆慎动也。

【点评】所谓“慎动”,首先要慎于“起心动念”,心思不动,其言、行、作事自然谨慎。

 

【原文】闻人毁已而怒,则誉已者至矣。

【点评】领导者,如果听到别人的诋毁而发怒,那么,拍马屁的马上就会过来,因为你已经向他发出了召唤。其实诋毁又不能把你怎么样,本来就没必要往心里去,至少喜怒不形于色,不给居心叵测者以机会。

 


【原文】法立贵乎必行,立而不行,徒为虚文,适足以启下人之玩而已,故论事当永终知弊。

【点评】法律和制度是用来执行的,因此要慎于立法立规。如果法律和制度制定了却不能执行,干脆别立,立法立规者只能最终成为笑柄而失去人们的尊敬。就像之前的《禁放令》和《限养令》。作为企业也一样,制度一旦颁行,就要严格执行,如果执行不了,就别制定颁布。

  

【原文】为人不能尽人道,为官不能尽官道,是吾所忧也。

【点评】此句仿《论语·述而》第七:“子曰:‘德之不休,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原文】使民如承大祭,然则为政临民,岂可视民为愚且贱,而加慢易之心哉?

【点评】《论语·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暂时还是理想。

  

【原文】处事,不形之于言犹妙。

【点评】《论语·里仁》第四:“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原文】尝见人寻常处置得宜者,数数为人言之,陋亦甚矣。古人功满天地,德冠人群,视之若无者,分定故也。

【点评】《论语·公冶长》第五:“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P大点事,频频在人前自夸,真的很无聊,徒自辱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文】如治小人,宽平自在,从容以处之,事已,绝口不言,则小人无所闻以发其怒矣。

【点评】精辟!修理小人,举重若轻,不着痕迹,其欲报复亦不可得。不过,这境界要慢慢修炼……

 

【原文】胆欲大,见义勇为;心欲小,文理密察;智欲圆,应物无滞;行欲方,截然有执。

【点评】精辟!胆子要大,才能见义勇为;心思要缜密,学问才能深入细致;智慧要圆通,处事才能顺畅;行为要有规矩,才能坚守原则。

 

【原文】事事不放过,而皆欲合理,则积久而业广矣。

【点评】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且每一件事都合情合理,时间久了,自有成就和收获。无论做什么,只要是好事。

 

【原文】养民生,复民性,禁民非,治天下之三要。

【点评】《明太祖宝训》洪武二年六月丁卯:“太祖谕国子学官曰:‘治天下,以人材为本。人材,以教导为先。今太学之教,本之以德行,文之以六艺者,遵古制也。人材之兴,将有其效。夫山木之所生,川水之所聚,太学人材所出,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欲水之常流者,必浚其源,欲人材之成效,必养其德性。苟无作养之功,而欲其成材,譬犹壅百川而欲水流,折方长而求大木,其得哉。”首先要让老百姓能过得下去,其次,要“作养士气”,也就是导人为善;第三,要严禁乱七八糟的东西。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企业亦如此。

 

【原文】治狱有四要:公慈明刚。公则不偏,慈则不刻,明则能照,刚则能断。

【点评】不仅治狱,管理企业也是“公慈明刚”四要:持公心则不偏袒,心存慈悲则不过分严苛,公开透明则塞流言,刚毅则易决断。

 

【原文】大丈夫以正大立心,以光明行事,终不为邪小所惑而易其所守。

【点评】核心是心正。《典故纪闻》卷8——仁宗为太子,曾侍侧,成祖顾问讲官:“今日说何书?”对曰:“《论语》君子小人和同章。”问:“何以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则易进难退?”对曰:“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问:“何以小人之势常胜?”对曰:“此系上之人好恶,如明主在上,必君子胜矣。”又问:“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曰:“小人果有才不可弃者,须常警饬之,不使有过可也。”

 

【原文】疾恶之心固不可无,然当宽心缓思可去与否,审度时宜而处之,斯无悔。切不可闻恶遽怒,先自焚挠,纵使即能去恶,己亦病矣。况伤于急暴,而有过中失宜之弊乎?经曰:“忽忿疾于顽。”

【点评】疾恶如仇很好,但处理事情不可急躁,尤其不宜动怒。伤人一千,自损八百。

 

【原文】孔子曰:“肤受之愬,不行焉。”皆当深味。

【点评】《论语·颜渊》第十二:“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领导者,不可不察此!

 

【原文】轻与必滥取,易信必易疑。

【点评】精辟!谨记!

 

【原文】韩魏公、范文正诸公,皆一片忠诚为国之心,故其事业显著,而名望孚动于天下。后世之人,以私意小智自恃其身,而欲事业名誉比拟前贤,难矣哉!

【点评】韩魏公,指北宋重臣韩琦;范文正,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心存“一片忠诚为国之心”,事业自然大著。


【原文】韩魏公、范文正诸公,皆一片忠诚为国之心,故其事业显著,而名望孚动于天下。后世之人,以私意小智自恃其身,而欲事业名誉比拟前贤,难矣哉!

【点评】韩魏公,指北宋重臣韩琦;范文正,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心存“一片忠诚为国之心”,事业自然大著。

 

【原文】成王问史佚曰:“何德而民亲上?”史佚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布令领信而食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名言也。

【点评】此典出自《淮南子·道应训》,原文是:“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原文】以已之廉,病人之贪,取怨之道也。

【点评】以自己廉洁的标准,去指责别人的贪婪,是给自己找麻烦。要学会保护自己,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原文】作事只是求心安而已,然理明则知其可安者安之,理未明则以不当安者为安矣。

【点评】老是说“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其实就是个心安。但要知道为什么心安,这里面还是有个“理”的,即所谓“心安理得”,若以不“理得”而心安,则心安则可能只是个借口。

  

【原文】前人为治,纯用德而以刑辅之,后人则纯用法术而已。

【点评】以德服人,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有时,“帝王术”倒是立竿见影。也不能太迂了。

 

【原文】以其能治不能,以其贤治不贤,设官之本意不过如此,有官威剥民以自奉者,果何心哉?

【点评】千古通病!同此问!

 

【原文】去弊当治其本。本未治而徒去其末,虽众人之所暂快,亦贤知之所深虑矣。

【点评】想起上本科时看到的某民国史料,现在已经记不起名号,大意为:“党··国这棵大树根儿都烂了,还说什么修枝剪叶!”修枝剪叶是必要的,但如果任由树根的腐烂,最终只有完蛋。做什么都是这个道理。

 

【原文】人皆妄意于名位之显荣,而固有之善,则无一念之及,其不知类也甚矣。

【点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追名逐利千古皆然。既然如此,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存在即合理。

 

【原文】机事不密则害成,《易》之大戒也。

【点评】《周易·系辞上》:“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必须管住嘴,少吃,身体好;少说,安全!切记!切记!

 

【原文】为善勿怠,去恶勿疑。

【点评】做好事不懈怠,去恶事别犹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谨记……

  

【原文】恭而不近于谀,和而不至于流,事上处众之道。

【点评】《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正所谓,恭敬但不谄媚,随和但不随声附和,是侍奉领导和社会交往的原则。

 

【原文】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

【点评】甭管是因为什么,能廉就好。但金山银山面前,谁也别说自己是英雄。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廉?如果能,自己属于哪一类?

 

【原文】一毫省察不至,即处事失宜,而悔吝随之,不可不慎。

【点评】要关注细节,小错误可能导致大失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

 

【原文】处事当沈重详细坚正,不可轻忽忽略,故《易》多言“利艰贞。”盖艰贞则不敢轻忽,而必以其正,所以吉也。

【点评】世上最怕“认真”二字。

 

【原文】天下大虑,惟下情不通为可虑。昔人所谓下有危亡之势,而上不知是也。

【点评】此意同上文“为政通下情为急”。

  

【原文】不欺君,不卖法,不害民,此作官持己之三要也。

【点评】最基本的三个原则,却是最难坚守的三个原则。

 

【原文】人遇拂乱之事,愈当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行有窒碍处,必思有以通之,则智益明。

【点评】天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摆不平的事。成语有“急中生智”,一味的焦虑、郁闷解决不了问题。

 

【原文】下民之冤抑不伸者,由长人者之非其人也。

【点评】大实话!明邱浚《大学衍义补》:“天下之事皆天之事,天以此事付之君,君不能自治而分之人,是庶官所治之事皆代天而为之者也。噫!人君诚知人臣所治之事皆天之事而付于我者,其必不肯任用非人,而致天事之旷以得罪于上帝矣。”

 

【原文】不虐无告,不废困穷,圣人之仁也。

【点评】圣人之仁!

 

【原文】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必有所济,盖天下事莫非分所当为,凡事苟可用力者,无不尽心其间,则民之受惠者多矣。

【点评】以天下为己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