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熹识见 ▍前景“海”了去,须向“险”中求

 無情360 2016-09-29


转载请先与“天熹策论”微信公众号联系,征得同意。文内图片均来自网络。


金成波  ·中央党校政法部

张   源  ·中央党校科社部

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由此,海洋强国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随后,2014年和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今年年初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专列“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一章,全面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中国海洋经济总量巨大,部分海洋产业位居世界前列。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海洋保险不能缺位,也不应缺位。海洋保险并非一种特定的险种,而是指与海洋经济直接相关的保险产品的统称。海洋保险产业的状况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定规模的海洋经济是海洋保险存在的基础,而海洋保险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海洋经济的进一步拓展。海洋经济中的若干传统产业,例如渔业,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产业,如何有效化解风险,是我国海洋经济蓬勃发展、顺利“走出去”的关键。


一:
发展海洋保险的战略意义
意义

海洋保险是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必需品。海洋风险的不可抗力属性,决定海洋保险存在的必然性。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始于海上贸易拓展,而海上贸易的获利与风险是共存的,海洋保险作为由多数人分摊海上不可预测事故所致损失的方式,逐渐发展起来。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海洋保险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是市场需求的产物。保险是非渴求商品,在人们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对保险的需求也会受到抑制。中国正处于海洋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对保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海洋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据统计,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46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十二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比全国GDP年均增长率高出0.22个百分点。如此巨大的经济体量需要海洋保险保驾护航。


海洋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分散涉海产业风险。现代社会,保险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与服务,而是一种有利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设计,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保险将营造有利于涉海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散海洋产业经营中的巨大风险,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死亡(含失踪)30人。海洋灾害往往带来严重的损失,目前我国的灾害救助主要依靠灾后紧急财政拨款、改变预算用途等被动的灾后补充机制,属于应急性措施,保险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海洋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应充分发挥其帮助个体抵御风险的作用,让海洋保险成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海洋保险的发展趋势

趋势

海洋保险的全球化。在古代,由于工具和技术原因,人类分别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全球化的开始。当前,全世界的国家、企业、个体之间大规模的物质、信息交换,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海洋通道完成,这些通道是全球化的“大动脉”。到了21世纪,海洋经济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海洋保险作为与海洋经济息息相关的产业和保障制度,必须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其中最大的机遇在于全球化为海洋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既有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当然,受技术条件影响,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限制,海洋开发所伴随着的风险依然巨大,海洋保险如何在产品设计、风险规避、营销推广、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海洋保险的信息化。信息化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已经陆续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何将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应用到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去,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海洋保险业也不例外。无论是为了更精准有效的管理,还是为了促进市场经营,信息化都是海洋保险产业不可回避的趋势。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对政策性保险的精准制定、推广实施、效果跟踪等,需要信息技术支持;保险企业对海洋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营销等,同样需要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思维。


海洋保险的生态化。生态化在传统意义上指自然生态环境合乎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存。新时期,生态化的内涵有了拓展,主要用于描述人类生活方式的健康与低消耗、经济产业的可持续性,以及人类生产活动从对物的强调转变为对人的强调。可以说,生态化就是要构建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各领域内的生态文明。对于海洋保险,生态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保障、应对、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上要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污染防治和赔偿、海洋修复等方面;二是作为一种产业,海洋保险业本身需要生态化,如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要从长远角度考虑海洋保险的产品开发和营销。


海洋保险的发展路径

路径

海洋保险产业呈现传统与新兴并举发展的趋势,海洋强国战略将进一步带动海洋经济发展,进而将刺激和促进海洋保险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海洋保险的发展应该遵循以下路径:
第一,政府继续主导保险服务政策。世界各国在海洋保险领域实行的主要是政府主导型金融服务政策,包括发展政策性保险、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引导经济主体开展金融合作等。我国可适当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探索如何使巿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比如,目前全国渔船的承保率在30%左右,渔农承保率在40%左右,要提高在这些领域的政策性保险覆盖;水产养殖因为出险率高、损失不好界定,一直艰难推进,政府应该带头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等等。
第二,多样化发展海洋保险经营模式与产品。国际上海洋保险的经营模式有很多种,我国各省市应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探索了多种海洋保险经营模式,包括成立专业性的海洋保险公司,成立渔业互保协会等,通过商业保险公司的独立承保以及政府给予税收优惠、保费补贴、再保险等政策支持共同进行保险经营。对于海洋保险的产品,除了传统的沿海船舶险、进出口货运险、港口和码头财产险等品种之外,随着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能源产业、海水利用产业、海洋制造与工程产业、海洋物流产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矿业等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保险产品。
第三,海洋保险业要增强国际化水平。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为契机,商业保险公司或专门的海洋保险公司除了在我国境内发展业务之外,也应发挥承保传统产业风险的优势,实施积极的“走出去”战略,配合国家强国战略,特别是拓展在东盟国家的业务。此外,积极吸引国外涉海保险产品“走进来”,丰富涉海保险产品,引进相关领域的保险人才。海洋保险业国际化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创新动力和竞争能力。
第四,要加快海洋环境责任保险的开发。当前我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优先发展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海洋环境责任保险,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2007年底,江苏、湖北、湖南等地在重点行业和区域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但由于实行自愿性保险政策,发展至今,规模仍然很小。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有必要在海洋经济领域推行强制责任保险,海洋环境责任保险有可能成为又一国家主导型的政策性保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