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李咏山水作品

 美揽资讯 2016-09-29

笔底有江山,心中蕴丘壑——画家李咏秋的“山水情”

李咏秋,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美院导师,翰墨千秋签约艺术家。1978年被民国神童阳太阳老先生收为关门弟子;翌年,阳老先生复任广西美院院长一职,自此开始潜心跟随老师学画;1984年被老师推荐给李可染大师。他的作品《旭日东升》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广西厅;《万里江山》悬挂于钓鱼台国宾馆。

笔底有江山,心中蕴丘壑——画家李咏秋的“山水情”

笔底有江山,心中蕴丘壑——画家李咏秋的“山水情”

“江山如此多娇”,自古以来,大好河山就是画家笔下竞相描绘的对象。山水画,寄托了文人雅士对山川河谷的赞美,更寄托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情思。李咏秋,将山水情思诉诸笔墨,作品灵秀却又不失磅礴之气势,衍生“变、顺、狂、形”的山水创作理念,开创水墨新格局。

翰墨千秋:您被民国神通阳太阳老先生收为关门弟子,成为一段佳话。能为我们讲下这段传奇经历吗?

李咏秋:和阳太阳老师认识挺偶然的。记得当时市里有个画展,我寄了几幅自己的作品去参展。那个画展分为两场,前一场主要展出画坛有一定名气的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后一场展出青年一辈画家的作品。当时我记错了时间,展出的全是老艺术家的画,看到自己作品没被展出还挺沮丧的。后来在和一位老艺术家聊画的时候我说了句“这种画风就像穿衣服一样跟不上时代,过时了”,没想到当时阳太阳老师就在旁边,也就和我们聊了起来,就这样和阳老师认识的。后来发现阳老师家离我家不远,早晨散步的时候常遇到,我们就常在一起聊一些书画的事,从阳老师的谈吐中我学到很多绘画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最后拜阳老先生为师的。

笔底有江山,心中蕴丘壑——画家李咏秋的“山水情”


翰墨千秋:您被赞誉“虽云笔底有江山,自是胸中蕴丘壑”,您是如何做到下笔“胸有成竹”的呢?

李咏秋:主要还是多看多学。我比较喜欢看大师的作品,像李可染、傅抱石的用墨啊等等,吸取他们作品中精华的部分,自己再进行创新。另一方面也与写生有关,仔细观察、多加练习。在我创作过程中总结出“变、顺、狂、形”这四字诀:“变”就是总结以前画法,进行大胆革新,与时俱进;“顺”就是画面虽繁杂,但一定要有秩序,要错落有致,给人以舒服之感;“狂”就是要下笔大胆,随心所欲,有纵横千里的气势;“形”自然是万物之形,给人以美的享受。我的山水作品都是根据这四字诀,以小见大来刻画自然美景的。

笔底有江山,心中蕴丘壑——画家李咏秋的“山水情”

翰墨千秋:您曾拒绝日本东京大学年薪八百万人民币教学的邀请,被赞誉“软笔的工具,铁打的脊梁”,您当时是如何想的呢?

李咏秋:那是十几年前了,当时有个日本学者经常来看我和画友画画,在书画创作上经常参与我们的讨论。后来邀请我们去日本东京大学教书,我当时是不想离开熟悉的家乡,不想离开这大好河山,对去日本没什么兴趣,但又不忍心直接回绝一位老者的邀约,就以作品还不够专业给婉拒了。

笔底有江山,心中蕴丘壑——画家李咏秋的“山水情”

翰墨千秋:您曾随阳老先生遍访名山大川,作品也以山水为主,您能说说山水画有何吸引您的地方吗?

李咏秋:开始的时候我也画花鸟,后来才慢慢转向山水画。我自己觉得山水画蕴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一幅山水画会让人越看越有意思,每次看都能给人不同的感悟!

笔底有江山,心中蕴丘壑——画家李咏秋的“山水情”

翰墨千秋:有人评价您的作品融入中国千年玄学文化,您是否对玄学和佛理也有研究呢?它们给您的创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李咏秋:研究倒是谈不上,中国玄学有神秘色彩,像什么“风水大师”之类的,但是运用于绘画中,我的理解更偏向于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吉祥的寓意。比如我看到一处景物,我会想如何画人们会觉得它是美的,是祥瑞的,这或许就是玄学中所说的“好风水”吧。

笔底有江山,心中蕴丘壑——画家李咏秋的“山水情”

翰墨千秋:那在您看来中国山水画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李咏秋:我觉得这个还主要是看年轻一辈的艺术家如何理解山水画,对山水画的革新他们能做到哪一步。毕竟,未来在他们手中,他们是主角!

笔底有江山,心中蕴丘壑——画家李咏秋的“山水情”

李咏秋老师的作品虽有南方山水的清秀俊逸,却又不失北方山水的大气豪迈。在山水创作中,其更是融入中国玄学因素,山水清新自然,用笔气势磅礴,浓淡相宜,大有海乃百川、道法自然之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