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菇母种为什么会“发黄”?|菇行天下博客

 郑鑫fw60hr84ot 2016-09-29

经常有朋友给菇行天下发来照片,说自己的平菇母种“发黄”了,怀疑是染菌了,其实这种(见图片)“发黄”是平菇菌丝在母种阶段受到不良环境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产生的“橘黄色素”,这种“橘黄色素”不会明显影响产量,但是出现“橘黄色素”说明平菇母种在培养时受到了不良环境刺激,为了母种的质量,必须减少这种刺激,减少或者杜绝“橘黄色素”的产生。

194700735079874609

568731065077683813

651206609502407982

840027575766397085

1、培养温度高

平菇母种接种后,在22℃,恒温培养,温度高于25℃就非常容易出现“橘黄色素”。

2、培养时间长

制定好生产计划,平菇母种长满后,长时间在室温存放容易老化出现“橘黄色素”。

3、品种原因

有些平菇品种相对容易产生“橘黄色素”。

4、接种块过大

由于接种手法不熟练导致接种块过大,原始接种块很快老化,容易出现“橘黄色素”。

5、培养时见光

培养时见光,光线对菌丝产生生理刺激,容易产生“橘黄色素”。

食用菌母种培养:恒温、避光、适温,这三点必须满足。

李崇鑫(菇行天下)微信号:3140797309,欢迎从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术,解答生产、技术难题。

菇行天下食用菌微信公众号:guxingtianxia-li,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