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天王”和“五方揭谛”是哪路神仙?

 青梅煮茶 2016-09-29

提要:“四大天王”和“五方揭谛”是《西游记》中的重要宗教人物。《西游记》在前部把他们写成是道教系统的“天将”,后部却又把他们写成是佛教的“天神”。在宗教上,四大天王和五方揭谛到底是属于佛教还是归属道教?《西游记》为什么又会出现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
 
《西游记》中许多章回都讲到了“四大天王”和“五方揭谛(dì)”。在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中提到孙悟空因大闹天宫,玉帝差遣十万天兵天将下界捉拿他,其中即有“四大天王”和“五方揭谛”,“四大天王总制,五方揭谛调重兵”。这回中还具体地讲了“四大天王”等众神兵神将与孙悟空相斗的过程,以及孙悟空如何“拔毫毛一把”“变了千百个大圣”,“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四大天王”加上托塔李天王李靖)”。

在这里,四大天王和五方揭谛都是道教的天将,受着道教最高的天神玉皇大帝(简称“玉帝”)的管辖和差遣。

其实,在宗教上,四大天王和五方揭谛都不是道教的人物,而是佛教的护法神。

佛教认为,古印度传说中的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山的四周为四大部洲(北为北俱卢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瞻(shàn)部洲),是人类所居住的地方。须弥山山顶居有帝释天,四个山峰有四大天王。他们都是护持佛法的护法神。

四大天王不仅镇守须弥山,而且守护着四大部洲,故又称“护世四天尊王”,俗称“四大金刚”。东方为持国天王,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他身为白色,穿甲胄(zhòu),手持琵琶,表明用法音护住众生,负责守护东胜神洲。南方为增长天王,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负责守护南赡部洲。西方为广目天王,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身为红色,穿甲胄,因为是群龙领袖,故手缠一条金龙,负责守护西牛贺洲。北方为多闻天王,意为多闻于四方。他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左手握一神鼠(寻宝鼠),能制服妖魔,护持众生资产,负责守护北俱卢洲。

五方揭谛为金头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是佛教中五方的守护大力神。

对于四大天王和五方揭谛,在《西游记》的后部分,即唐僧取经过程中,书中却又恢复了他们的佛教人物身份。第三十六回,唐僧在取经路上,路过宝林寺借宿,进入佛寺二层山门之内,“见有四大天王之相,乃是持国、多闻、增长、广目,按东北西南风调雨顺之意”。这里,显然四大天王是供奉在佛寺中,而与道教无关。

至于“五方揭谛”,更是由菩萨派遣,一路上与孙悟空等一齐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第九十九回,唐僧见到如来取得经卷后,五方揭谛与护教伽蓝等便“向观音菩萨启道:‘弟子等向蒙菩萨法旨,暗中保护圣僧,今日圣僧行满,菩萨缴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萨准缴法旨’”。菩萨准其缴旨后,又看了他们一路记录唐僧所遭灾难的簿子,发现只有“八十难,还少一难”,遂“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让唐僧“再生一难”,以合于佛教“九九归真”的八十一难之数。

《西游记》一书这种前后矛盾的记述情况并非偶然,而是与其成书的年代密切相关的。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佛教亦与我国传统的儒教(儒家学派),以及土生土长的道教,互相吸收,彼此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到了元明两代“三教合流”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早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悬空寺,即是这一情况的典型表现。悬空寺既有佛教殿12座,如雷音寺(以佛祖释迦牟尼弘扬佛法时,其声音如雷鸣般响亮而得名)、观音殿等,也有道教殿12座,如纯阳宫,亦称吕祖庙,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同时,还有一座三教殿,中间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供奉着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教尊奉为祖师的老子,三教“教主”供奉于一座殿中。吴承恩生活于16世纪的明朝,在他写作以宗教题材的《西游记》时。不可能不受到这个“三教合一”“三教合流”思想的影响。在《西游记》里,佛教与道教不但不是对立的,而且是相互一致,彼此支援的。如佛祖如来帮助天庭降服了孙悟空,而在唐僧取经的路上也有不乏道教诸神(如二十八星宿、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等)的扶助,帮其排除各种魔障。在第六十一回降服牛魔王时,连托塔天王、哪吒太子都奉了玉帝旨意前来相助。因此,《西游记》在神位上佛、道两教的人物出现相互混淆交叉的情况也就是很自然的了。“四大天王”和“五方揭谛”只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案例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