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是不需要明显后熟就能出菇的品种,也是最容易出菇的品种,如果出现整批的不出菇现象就一定会是哪个环节出现错误导致,下面是几种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实际生产中情况比较复杂,不局限于以下几种,请朋友们参考,具体分析。 1、菌种 不合格的菌种,这里是指菌种的结实能力,一般常见于新分离的菌种,特别是孢子分离,所以无论是组织分离还是孢子分离,都需要进行出菇实验才能进行正式生产栽培。 解决办法:因菌种不具有结实能力导致的平菇不出菇的损失很大,后期采取任何措施都不会有效果。 2、培养基PH 灭菌后的PH过高,主要是因为白灰添加过量造成。 解决办法:不要轻易放弃,菌丝经过一段时间的代谢产生代谢酸,达到出菇条件一般都会出菇,但是产量会明显降低。 3、药物 配方中错误的添加了防虫或者杀菌的药物,或者是过量添加。 解决办法:可以尝试继续管理出菇,如果环境合适不见效果,尽快放弃。 4、碳氮比 碳氮比过低可能导致不出菇,营养料添加过多,碳氮比过低,高营养的配比导致菌丝营养生长时间过长,不利于过渡到生殖生长。 解决办法:可以暂缓出菇管理,等待菌丝营养消耗一定程度,个别菌袋开始有原基出现,在开始全面进行出菇管理 5、出菇环境 温度过高、过低,湿度偏小等极端的环境,都能导致不出菇。 解决办法:采取措施满足平菇的出菇条件,很快会出菇,菌袋料面过干很难在表面出菇了,这时继续正常管理,愿基会在菌袋和培养基的缝隙发生。 李崇鑫(菇行天下)微信号:3140797309,欢迎从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术,解答生产、技术难题。 菇行天下食用菌微信公众号:guxingtianxia-li,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来自: 郑鑫fw60hr84ot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