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盗冒充的太守,居然比正牌的官员更加贤能*

 飘影23号 2016-09-29

海盗冒充的太守,居然比正牌的官员更加贤能

崇祯初年,有某官自京师出守雷州,帝国最南端,一向被视为蛮荒之地,此行当然是作为一种惩罚,皇帝在震怒之余的决定,挥了一下衣袖,就把他赶到了万里之外,王权的神异莫过于此。

新太守一路南行,在到达广东时,一路劳顿,力不能支,于是取海路去雷州半岛。他的运气差到了极点,就在这次为期不远的海上航行中,恰恰遇到了海盗。海盗船斜刺里靠上了航船,霎时间,群盗从海盗船上跳到了航船之上,亮出白刃,将航船上的新太守截获,搜身时搜出了官牒,盗首见了,如获至宝,赶紧将这名前去上任的新太守捆住手脚,推进了海里。水花起处,人已沉没,不见了踪影。

盗首一一安排,将太守夫人占为己有,余者一并推入海中。于是取了官牒,盗首自己冒做太守,用太守的名号及印信,他手下的群盗则冒充为僚属,凑齐了一套班底,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雷州去上任,成为新任太守。

太守到任之后,不到一个月,便已查明前任太守积压的案件,称得上断案如神,尤其对盗贼的征剿最为得力,附近匪患基本肃清,这时人们才发现,这位新太守虽是两榜进士出身,却会带兵打仗,能骑马上阵,亲冒矢石而毫无惧色,剿匪时每战皆捷,所到之处无不披靡,百姓无不称奇,太守真文武奇才,国朝以来所罕有。

荡平匪患后,太守又开仓赈济灾民,百姓以手加额,无不称颂太守的贤能,太守的部下及监察司,也都对太守赞不绝口,超过了以往的历任太守,朝野之中也渐闻新太守之贤能。

就在这时,太守忽然公布了一道禁令,严禁金陵人进入雷州地面,并在各处设哨卡,盘查行人。众人不知其意。只有太守自己心里清楚,在夜里,屏退左右,拿出了他所冒用的官牒,在灯下翻来覆去,那上面写得明白,原太守的家乡就是金陵,也就是南京,若有人从金陵来,恰巧认识原太守,难免要穿帮了,为保险起见,只有出此下策。

禁令一下,水旱码头,城门官道,都有兵丁在沿途盘查,将金陵人拒之门外。可巧原太守的儿子未能随父来上任,一直在金陵求学,听说父亲被贬到了雷州,便千里迢迢来寻父。到雷州境后,虽是金陵人,但一说是太守之子,无人再敢阻拦,一路畅通,最终到得雷州城中,先后经历的盘查已有十几次。太守之子不禁心生疑惑,于是先不到衙中去见父,而是先躲在路边,等着太守出来,直等到薄暮时分,才见太守出行,冠盖之下,太守骑马,两边卫队罗列,太守之子躲在道旁小巷之中,朝队伍中观看,两旁百姓说骑马者是太守,出门去赴宴,而太守之子瞧了多时,竟然不认得此人,良久乃醒悟,这必是盗贼冒充,父亲大人怕是凶多吉少。

太守之子连夜拜谒监察使,监察使听说后大吃一惊,赶紧想了一计,决定第二天请这个假冒的太守来赴宴,在门外花树中埋伏下刀斧手,以摔杯为号,擒拿假太守。

次日平明,请柬发出,太守前来监察使府上赴宴,觥筹交错之间,太守的儿子突然从门外迈步而进。

假太守惊问——你是何人,为何如此无礼,不经通报,就敢闯进来?

太守的儿子道——我是你儿子,你却不认识我?

假太守仓促之间不知如何应对,这时监察使将手里的酒杯摔得粉碎,两廊下藏匿的刀斧手涌入,假太守刚要起身迎战,就被刀斧手按在了椅子上,早有两把明晃晃的钢刀十字交叉,架在他的脖子上,动弹不得。

急变之下,假太守的随从有数十人,皆是当年的盗贼,双方展开混战,多数盗贼逃去,只抓到了其中的七名。

假太守知道东窗事发,却仍不服,高叫道——吾何罪,吾何罪?

监察使挥挥手,命人将假太守押了下去,按律治罪。为盗杀人,冒充朝廷命官,以及昔年的案底,数罪并罚,问成了死罪,押送到京师问斩,举国哗然,围观者如堵。在刑场上,假太守仍自高叫——吾何罪,吾何罪。

当人们听说雷州太守是海盗假扮的,不由得感慨唏嘘,以海盗的身份冒充太守,居然治理地方颇有成绩,他也乐于做太守,不愿做海盗了,如果不被拆穿,还真有出将入相的可能,历任太守,居然也都不如海盗贤能,真是咄咄怪事了。

继任的新太守昏聩无能,境内盗起,无力弹压,百姓怨声载道,认为此人尚不如海盗。此后,候补官员都不愿意去雷州上任,若是不幸补了雷州的缺,则要上下打点,打通关节,另换一地,生怕被当地百姓拿来跟海盗太守作比较。庸才为官甚易,海盗为官却甚难,海盗太守让官员们颜面扫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