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墨雪夜疯狂 2016-09-29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X

穿过这美如油画般的黄县路,岛城独有的富有诗意的马牙石路立马就跳入了我们的瞳孔里,凝视着这满眼的一块块充满个性和灵气的的小石块,再用你的脚心去爱抚一下这泛着青光的小石块,时光仿佛倒退回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两侧斑驳的围墙里是一座座陈旧素朴的小二层楼,那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里都秘藏着这条街这座城市里的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黄县路是青岛典型的老街,清净,凉爽,地形起伏,有着交响乐的旋律。红瓦的老楼和小院的树木特别富有韵味,有的墙皮已经脱落,斑斑驳驳,显露出时间的痕迹。支撑起阔大绿阴的梧桐,爬在院墙上的蔷薇,院子角落的几株竹子,开着米粒般大小黄色小花的冬青高出了院墙,让人感受到青岛小街的幽静,蝉的鸣叫时隐时现,这些花草树木营造出庭院深深的感觉。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继续沿街而上,欣赏着青岛独特的欧陆风情,寻觅着名人的故居......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沿街直行,前面有三岔路口。有了前几次寻找的经历,于是拐到了小道,果然,黄县路16号,映入眼帘......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这座看似方正的小楼应该就是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了吧!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老舍故居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面南背北,楼下为老舍全家居所。老舍于1934年来青岛受聘于山东大学,直至1937年离开青岛,大部分时间居住于此,这是他在青岛的三处借寓住所之一,另两处一在莱芜一路,一在金口二路。在此写下了许多小说、散文和杂文,其中有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现为青岛市著名风景点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黄县路19号:台静农故居。简单的石制墙面,却有欧式建筑的精致,仍可见昔日之美。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台静农,(1902-1990),本姓澹台,字伯简,原名传严,改名静农,安徽霍邱县叶家集镇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早年系“未名社”成员,与鲁迅有过交往。曾先后执教于辅仁、齐鲁、山东、厦门诸大学及四川江津女子师范学院,1936年来到青岛,担任国立山大的讲师,经常与老舍在平度路的酒馆“茂荣丰”饮酒,饮的是即墨老酒,饮时要煮热了喝,味苦,有焦煳味,被称作“苦老酒”。台静农晚年时一直对即墨老酒念念不忘。后为台湾大学教授。其书法广泛涉猎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迹,篆、隶、草、行、楷诸体皆精。亦擅篆刻、绘画。有《台静农书艺集》及小说、散文等书出版。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黄县路7号,这里就是杨振声的校长官邸。当年,青岛大学的校长杨振声和教务长赵太侔就住在这里。青岛大学的教授们、来青岛的作家、学者经常到这个两层的小楼作客。
杨振声少时在家乡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8年与进步同学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任编辑部书记。1919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专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获博士学位,又入哈佛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4年回到祖国,投身于教育事业,历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任职期间,民主办学,广罗人才,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一时间学者名流云集,人才济济,灿若群星,迎来国立青岛大学(现山东大学)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不辞劳苦,亲自开设“小说作法”课。1933年,杨振声受教育部委托,主编《高小实验国语教科书》和《中学国文教科书》;同时与沈从文合作编辑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
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文系教授,后任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主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负责北京大学北迁筹备工作,并任教。同年与沈从文、冯至合作编辑《现代文录》,主编《经世日报·文艺周刊》。新中国成立后,杨振声仍于北京大学任教,兼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1952年调任长春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当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春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长春分社委员。1956年,病逝于北京,终年66岁。临终,唯一的遗嘱是将其全部藏书(2379册)捐给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陡峭的几条小街宛如几条小河自北往南流过穿过这美如油画般的黄县路。那条蜿蜒的小路,就是龙江路了,依然是一条充满故事的小街......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百年石桥:据当时的德国海军部档案记录,此桥建于1905年,是宾馆“院落”的一部分。这是德国“殖民地样板城市”给我们留下的一件“水上小品”,当时,德国驻青的胶澳总督非常喜欢在石桥上散步,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有时他还与家人一起在桥下的小河里划船,以消磨远离德国的怀乡之情。后来,石桥边也成了德军饮酒游玩的地方。有一次两个德国水兵因为喝醉了,还在这里用酒瓶子打得头破血流。而最令青岛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老舍不仅经常在这里散步观风景,而且,据说他的名著《骆驼祥子》,也是在这里构思形成的。到了后来,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考察过这座石桥后称,此桥不仅装饰性、观赏性好,而且建筑结构也很好,体量不大,但很稳定,很壮观。此桥是青岛最早的一座具有西方美学概念的石桥,属青年派风格,建筑手法非常简练。事实确实如此,这座石桥直到今天,仍巍然矗立如初,仍是这一地区泄洪的主要涵洞。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消失的青岛河:说起青岛河,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概念,现在青岛河已经在青岛地图上消失了,只有残存一段留存在黄县路和大学路路口附近。
青岛河曾经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青发源于青岛山,并在今青岛39中、掖县路一带汇集成水潭流下成河,全长不到5里。河道上游的掖县路大沟于上个世纪70年代被覆盖成平地并建起楼房,把两岸的大学路、龙江路连成一片。下游出海口一段则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修成空心马路,成为大学路末端一部分。
如今,百年的石头桥栏坚守着不足70米的一条小沟,沟里的水有点浑浊,从黄县路经过大学路一直往海边流去。在大学路和黄县路路口,行人走在木栈道上,几乎没有人会关注旁边的桥下小沟其实是条名叫“青岛河”的小河,曾经被誉为青岛的母亲河。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沿河道走到黄县路与大学路的交叉口,发现了一处小小的街心公园,这里介绍了附近的历史景点......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黄县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