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苟富贵 无相忘 ——小记田原先生与方成先生的朋友情谊

 大春观察 2022-09-30 发布于江苏

苟富贵,无相忘

作者孙连生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祖国大江南北的新闻战线上,曾活跃着一批在全国各大报社从事美术编辑的年轻人,他们用手中的画笔,热情歌颂祖国、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毛主席、颂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愤怒讨伐旧社会、鞭挞歪风邪气、反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新中国的打压与污蔑……

在当时这批年轻人中,就有后来成为当今著名书画家、漫画家的方成先生、钟灵先生、高马得先生、柯明先生、田原先生、苗地先生、詹同先生等。由于他们在我国漫画事业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他们都先后荣获了我国漫画界最高荣誉奖“中国漫画金猴奖”。

在当时这批年轻人中,田原先生由于年龄小几岁,因此,在他们这批年轻人中,田原先生属于小弟弟。也正是由于小几岁,田原先生才更加勤奋更加钻研,因而在当时这批年轻人中,田原先生涉及的艺术层面就更广一些,无论是书法、绘画、篆刻、版画、剪纸以及美术动画片,都“玩”出了成绩“玩”出了样儿,受到了同辈兄长们的大加赞赏。

在跨世纪的数十年间,无论是在阳光灿烂的年代或是在腥风苦雨的阴霾日子里,无论是在捉襟见肘的经济困难时期或是在名利双收的改革开放之时,他们这帮兄弟们始终心心相连、惺惺相惜。 

记得是一九七六年的春天,田原先生带着手写的且装订好的“毛笔书法《陈毅诗选》”及“硬笔书法《陈毅诗选》”,叫我陪他去北京出版社商谈印刷出版事宜,顺便去看望方成先生。
我们先去了《人民日报》社,刚好方成先生正在审阅画稿。一看到我们到来顿时喜出望外,连忙让座倒水,并用一口纯正的京腔嘘寒问暖……

在报社美术组坐了一会,方成先生就连忙推着自行车陪着我们一路聊回家。

当时正是国家以及社会政治氛围十分压抑的时期,加之方成先生老伴陈今言去世后,多年来他一个人带着孩子又当爹又当妈,生活极为艰难窘迫。好在田原老弟千里迢迢专程来看他,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老哥俩从国际谈到国内、从政治谈到艺术、从南京谈到北京、从家庭现状谈到介绍对象……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现实中的苦恼早已抛在了脑后。
晚上,由方成先生安排,在北京老“四川酒家”专门为田原先生洗尘。

参加餐聚的有许麟庐先生、毕克官先生、朱育莲先生、苗地先生、马克先生。由于朱育莲先生当时在《人民日报》是专门负责画国际形势地图的,而且那时朱育莲先生已开始学习画老虎,因此,各位先生们都戏称朱育莲先生是我国最大的“大画家”。 

第二天,正好赶上是方成先生与“介绍的对象”见面的时间。上午十点左右,在另一位友人的陪同下来了一位女军人,大家简单的介绍后,方成先生、田原先生等人就到了隔壁一间屋内谈事去了,我则在另一间小客厅翻看起方成先生用木盒子存放的两盒子未装裱的藏画来。

尽管方成先生这次难得的“军民联姻”又一次无果,但方成先生与田原先生在政治、经济环境十分艰难的状况下互相关爱的这种深厚情谊的无声展现,给我这个晚辈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后来总算不错。在侯宝林先生、钟灵先生等在京老朋友的关心下,方成先生终于与一位苏女士结成秦晋之好并共同生活了十六年。
方成先生与田原先生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老哥俩已携手并进了近一个甲子。
当年,只要方成先生有画展或其他活动,田原先生一定在场。田原先生只要有书展画展,方成先生也会前来捧场。

“苟富贵、无相忘”。

正如方成先生一九八九年春节在南京与田原先生、马得先生相聚时所言:当年咱们相识相交,谁也不知道谁日后会成名人。我们兄弟在人家眼里是名人,但对于我们各位来说,就不存在名与不名之说了。

如今田原先生与方成先生均已先后离我们而去。但他们“苟富贵、无相忘”的诚挚友谊已成为后继者们的典范。 

【注:田原先生2014年7月19日逝世。享年90岁;方成先生2018年8月22日逝世。享年100岁】                         

2022年中秋  孙连生修改于“难得清闲斋”

作者简介:

孙连生,一位业余书画、古玩艺术爱好者。曾经是“老三届”中的一员;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的普通一兵;曾经是南京市燃气行业的一位老同志;曾经是南京市城建集团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探索者、实践者。在文学写作上,曾受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包忠文教授;在书画艺术上,曾受教于书画艺术家田原(饭牛)先生。退休之前,闲暇之余喜欢收藏、写写画画;退休之后,受任江苏省大众书画院任常务副院长,在收藏、写写画画之余,为一些老中青书画家写一写书画印方面的鉴赏评论文章。在书画艺术方面,侧重于在游艺中“寻兴”。在撰写书画印鉴赏评论文章方面,有志于:“用文字留住历史、让历史记于平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