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止损快消,加仓金融,恒大新多元化战略

 金志恒牙医 2016-09-29


中国恒大集团9月28日发布公告称出售集团粮油、乳制品和矿泉水业务的全部权益,总代价约为人民币27亿元,这个决定是从公司的战略考虑出发,使公司更加专注于房地产和其他相关业务。这是用大新闻向市场宣布:我恒大又回来了。

业务出售:


代价:

代价的10%在有关协议签订的3日内支付,剩余代价咋有关协议签订之后的三年之内,按年支付剩余代价的1/3。

商标使用:

根据协议规定,恒大集团同意粮油集团公司、乳业集团公司和矿泉水集团公司在维护恒大品牌、不扩大使用范围,不得转授权他方使用及造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之下,可以在交割后的5年之内继续使用“恒大”字样。当然对方如果违反协议,恒大集团会提前终止授权,并要求赔偿。

这个大甩卖的方案简直是跳楼价...不过一扒接盘方的信息,这样的价格也就不意外了。

▌快消业务的前世今生:

2014年8月7日,恒大集团同时成立了新业务公司,为恒大乳业集团。8月28日,恒大集团在其总部举行发布会,宣布恒大成立粮油集团。9月,恒大乳业收购了新西兰咔哇熊乳业有限公司。

在恒大的快消品里,最能给消费者留下印象的,是恒大冰泉,2013年11月10日,恒大集团迈出了进入快消品行业的第一步,集团宣布推出一款高端矿泉水产品——“恒大冰泉”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这款出身豪门的高端水的定位为4元/瓶。

恒大前期对营销投入大量资金,前20天完成第一拨全媒体广告营销,投放了13亿元,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娃就是这么阔气!高举高打的投放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恒大冰泉上市2个月后,在清远的恒大旅游城召开了一场逾3000人的经销商订货会,现场签约订货的交易额达57亿元。


为迅速占领快消品市场,恒大前期投入巨大,但后期的营销战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加上恒大冰泉的售价偏高,销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2015年3月30日,恒大集团向外界披露其2014年业绩,矿泉水业务亏损达23.7亿元。同年7月,恒大曾计划分拆恒大冰泉单独上市。

恒大长白山矿泉水股份有限公司(“恒大冰泉”)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恒大矿泉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月至5月分别营收3480.22万元、9.68亿元和2.8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52亿元、-28.39亿元和-5.55亿元,累计额亏损高达40亿。

2015年9月,恒大冰泉500ml瓶装水降价到2.5元,其他容量的产品价格也同时下调。此次价格的全线下调不但没挽救恒大冰泉,反而使其陷入了目标消费群体界定混乱的泥潭。产品定位下降到中低端之后,恒大冰泉直接与传统矿泉水品牌竞争。

对于普通消费者,他们大多数并不关注恒大冰泉的优质水源地的优势,同时恒大冰泉从换广告语到换代言人混乱的营销策略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转化率不如人意,贸然进入一个和主业相关度不高的成熟的红海市场,又没有做持久战的预算和耐力,最终还是会被盘踞在市场上的老巨头收拾,况且传统的快消品行业的老巨头日子过得也并不如意,最终把流血的快消业务剥离,聚焦主业,对上市公司是最好的。

▌恒大真的放弃快消业务了吗?

看前面的公告里的代价和商标使用部分就能感受到恒大这次出售给的条件比较宽松。恒大地产砸了这么多钱,投入这么精力的快消业务它真的放弃了吗?我们可以扒一扒接盘方公司的信息:

买下乳制品业务的深圳明晟都灵商贸股东为王伟民,他同时兼任北京金庭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监事一职。

买下恒大的粮油业务的深圳涞涞涞实业,股东为王海笈和谢丽文。

买下矿泉水业务的深圳市三维都灵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是王忠君,公司股东为张清梅。张清梅还担任深圳市兴明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王忠臣是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王忠新、王忠奎和王忠君均有参股。

这个公司对外投资了深圳市钜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而钜丹实业又投资了深圳市翠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翠林房地产参股了金庭基房地产。对,王伟民就在这个公司里担当监事。翠林房地产的董事就是王海笈,没错,前面提到的涞涞涞实业的股东也是王海笈。

翠林投资的法定代表人为王忠新,王忠明担任总经理,公司高层与买下恒大矿泉水三维都灵汽车销售高层相关联。从上面千丝万缕的联系来看,此次交易的三个购买方都与深圳翠林投资有关,而深圳翠林投资是恒大集团的参股公司,这也就不难理解这个跳楼价以及宽松交易的支付安排。

套路这么深,有一种看法是恒大先把业绩不好的快消业务剥离给“自己人”,方便盈利的房地产业务的运作,万一花了这么大心血的业务以后发展的好了,还可以再买回来,想想多年以前美的集团的小家电业务,那波段玩的溜。

▌房地产多元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周三接受CNNMoney采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目前的市场泡沫是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万达集团也正在投资到其他它认为有增长潜力的领域,比如娱乐、体育、旅游。

你可以把王先生的话当做一家之言,不过即使不认可也应该提高一定的警惕。其实恒大之前的多元化的战略并没有错,之前房地产时不时来一个调控,好的地块就那么多,僧多肉少,上游还背着政府和银行两个爸爸,日子时好时坏,周期性那么强,当家作主的拍板搞多元化还是立足长远的正确决策,只是恒大之前多元化的方向(快消)和方式(自营)都出了问题。

市场上房地产发家完成原始积累转型多元化的公司很多,但成功的不多,回顾成功的案例不外乎两类,一类是依托房地产业务的资本积累,以投资为枢纽,进入新的领域,保留原有管理团队,通过整合提升效益,代表就是万达(文化、旅游、体育)、长和(公用事业);另一类就是以房地产为基础,向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利用公司的行业积累(现有团队),促进在关联产业的发展,代表就是泛海(金融)、嘉华(博彩)。

恒大公告称这次业务剥离是从战略出发,使公司更加专注于房地产和其他相关业务。那么恒大目前除地产主业外最主要的布局就是金融,目前的恒大在金融领域已经完成了核心布局:2015年10月,恒大集团以39.9亿元竞得中新大东方人寿50%股权,并将其更名为恒大人寿。恒大金融控股集团随后陆续成立:恒大金融资产管理、恒大金融财富管理、恒大金融投资、广州恒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公司。

2016年4月28日,收购10.01亿股盛京银行(2066.HK),加上此前持有5.77亿股,总计持有盛京银行约27.24%的股份。9月5.7亿收购广西集付通,曲线获得支付牌照,一转眼恒大金融已经完成了在银行、保险、资管、支付牌照等战略部署。

随后恒大离开主场港股,大举进入A股,加入万科股权大战,廊坊发展以至最近的深深房A,不管什么领域,许老板一出手,永远都是必上头条,汪峰老师应该好好向许老板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房地产转金融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回顾泛海集团的多元化历程,在房地产行业完成资本积累之后,1996年参与发起了民生银行,开始了金融布局,到2007年,卢志强的“泛海系”先后成为民生银行、海通证券、民生保险、民生证券、民生典当的大股东后,全方位搭建起了一个金融王国。2014年年初,泛海控股正式提出“三年打基础、十年成大业”的战略目标,公司转型随即全面提速。

在一系列并购过程中,从地产向金融、投资迈进,同时还加强了海外布局,在香港和美国都拓展了相关业务。目前泛海控股已取得和近期即将取得的牌照囊括证券、银行、信托、期货、典当、保险经纪、财险、互联网金融、担保、基金、资产管理等。

据信未来还将寻求合适的机会,继续争取寿险、再保险、黄金交易、外汇交易等其他金融牌照,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金融版图。其实除了传统金融,泛海开始布局的互联网金融,也同样性感:网络银行,网络券商,网络保险,P2P,从房地产到金融全部局,泛海系的转型简直华丽。

泛海系的金融多元化历程,走得早,且走得稳,早早就进入了房地产上游的银行业,想必在应该没为资金问题发过愁,同时迅速的获取所有能获取的金融牌照,搭建综合的金融平台,一来扩大金融行业的业务发展基础,二来反哺房地产行业,这可是资金黑洞的行业。

虽然这个金融的方向是个房地产老板都想动,但是在中国,这种靠牌照且躺着赚钱的生意,要么上面有人,要么太大而不能倒,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想必此时恒大已经到了自信太大不能倒的地步,而且足球踢了这么多年,也积累够一定的人脉,跑步进入大金融领域应该就没问题了。

只要拿下相关的金融牌照,以恒大现在的体量,把现有集团的资金流内部化已经不小了,然后再通过高举高打的方式向外展业,这才是房地产多元化转金融的正确打开方式。

再说,许老板炒股这么厉害,将来代言恒大证券肯定没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