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王尚武,卒之。

 昵称30950927 2016-09-30
——左传拾趣26,把左传掰开了揉碎了喂给你的系列


公元前六七五年春,巴楚两国交战,楚军战败。尽管胜败兵家常事,但当楚文王率军回城时,负责把守城门的大阍鬻拳竟将楚王一行拒之门外,理由是败军不得入城。无奈之下,楚文王只好率军转而北伐,攻打黄国去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楚文王大概因连日征伐,操劳过度,竟病死军中,越发为整件事情添加了几分传奇与悲壮的色彩。


这是文王和美女的故事(之前写过了)


事情要从权国被灭,楚设权县说起:


权国位于楚国南面,商王武丁后裔所建。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时期,楚灭权。与通常分封而治不同,楚武灭权之后,将权国故地设置为县,在当地建立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任命大夫斗缗为县尹——斗缗也因此成了中国最早的县长。


不过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楚武王意料,斗缗大概不满足于只做个县令,如果给他做采邑的话估计就没事了,加上权国遗老也想复国,于是斗缗带着权县人民造反闹起了独立。事情的结果是楚武王迅速平息了这场叛乱,杀了斗缗,将权县民众集体迁至那处(今湖北荆门东南),重新委派了一位叫阎敖的官员前去主政。


一晃到了楚文王时期,楚国与巴国联手讨伐申国,不料两国军队竟不知因何起了冲突,以致于巴人背叛楚国,转而攻占那处(即权县)并进而攻打楚国都城。权县首长阎敖抵挡不住巴人,只好弃城跳入涌水(今湖北监利东南乾港湖),用了自由泳、蛙泳、潜泳等若干种泳姿才逃出,算是暂时拣回一条命。然而,楚国尚武,战败和逃跑都是不可容忍的懦弱行为,楚文王一怒之下将弃城逃跑的阎敖杀了。阎敖死后,其族人不服,发起叛乱。巴国人趁势再伐楚国,楚文王遂率军抵御。(“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取之,遂门于楚。阎敖游涌而逸。楚子杀之。其族为乱。冬,巴人因之以伐楚。”——《左传·庄公十八年》


楚国在楚武、楚文两任君主期间,正处于国力快速增加,积极谋求对外扩张的上升时期,中原各国对楚都忌惮几分。《左传·桓公二年》记曰:“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时为楚武三十一年,中原的蔡国、郑国已开始会商如何应对楚国的崛起。不过,勇猛善战的巴国历来天不怕地不怕,一言不合即向强楚发起挑战。


巴、楚两军在津地(今湖北江陵江津戍,或云今湖北枝江津乡)对垒,结果楚军大败。楚文王领军回城被拒之后,转而讨伐北面的黄国,在踖陵(今河南潢川西南)打败黄国军队。有了战功,楚军这才二次班师。行军至湫地(今湖北钟祥县北)时,楚文王病倒,至六月十五日,卒于军中。楚文王死后,大阍鬻拳自杀殉葬,埋于楚文王地宫前庭,侍君于地下。


鬻拳此人,可算是楚国历史上一位相当独特的忠臣。有一回鬻拳强谏楚文王,楚文王则坚决不采纳其意见。倔强的鬻拳竟然拨刀相见,楚文王“惧而从之”。事后,鬻拳说:“我以刀威逼君主,罪莫大焉。”说罢,自断双腿以为惩戒。以其忠诚且坚持原则,楚王任命鬻拳为大阍,掌管首都城门事务,人们称其为大(音泰)伯,鬻拳的后代也因此世掌此职。左传亦赞其忠:“君子曰:‘鬻拳可谓爱君矣:谏以自纳于刑,刑犹不忘纳君于善。’”


楚国尚武,首先体现在君主身体力行上,春秋时期楚国历任君主,如果不是夭亡或身体原因,均亲自带兵打仗。楚文王的父亲楚武王,明知死期将至仍坚持带兵出征,亦死于行军途中,其夫人邓曼在楚武出发说:“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意思是君王此去即便身死,只要于军队无损,则是国家之福了。其尚武意识一至于是。甚而至于,楚国还有“三年不出兵,死不从礼”的说法,意思是在任的楚王如果连着三年都不出兵打仗开疆拓土,死后连葬礼都要降低规格,甚至不让进入祖庙。楚国的强盛,真是其来有自。


上一期:春秋各国有多少军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