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汉图集—清.许从龙《五百罗汉图》

 愚雅轩 2016-09-30

 

罗汉图集五百罗汉


清.许从龙《五百罗汉图》

 1985年庐山博物馆也搬到此处。这里展出了庐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五百罗汉图

常熟名家--许从龙(清代画家)《五百罗汉图》

    许从龙,字佐王,号虎头,浙江嘉善人,后迁江苏常熟定居。以荐入南薰殿,康熙四十五年(1706)充誊录官。卒年八十二。擅山水、花鸟,取法宋元,尤工道释神仙,开相诡奇,不资粉本,悉出胸臆。尝受江苏布政使金世扬布施,绘制《五百罗汉图》,历时六年,绘成于康熙五十一年。此画轴分置在两百纸画面上,纵274厘米,横125厘米,笔力遒劲,栩栩如生,运至江西南昌,展于佑清寺,轰动一时,后归庐山栖贤寺收藏。因迭经兵燹外盗,只存一百一十二幅,现藏江西省庐山博物馆。

 

庐山镇宝《五百罗汉图》鉴赏

  许从龙所绘《五百罗汉图》均为立轴,原作共200幅,每幅纵274厘米,横125厘米,纸本设色。画幅气势恢宏,博大精妙,画面钤有“许从龙印”、“丙戌会试谦官” 印章、“江苏布政使司金世扬铁山出捐资制”、“铁山鉴定”印及康有为鉴赏印等。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成画面世,距今已300余年,堪称中国古代佛教绘画艺术瑰宝,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唯一成套大型卷轴式罗汉图,为国家一级文物。

    许从龙,字佐王,号虎头,浙江嘉善人,奉旨捐职,充誉录官,曾任职南薰殿,后移居江苏常熟,卒年八十二岁。据清代鱼翼在乾隆十年所作《海虞花苑略》记叙:“山水花鸟,得法宋元。尤工仙释神,奇异状形,匠心而出,不资粉本,自成一家”。《五百罗汉图》以佛教故事为题材,其创作手法不拘一格,采用多轴式、超大画面的连环图形式,每幅长八尺有余, 宽近四尺,使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受任何束缚,营造出博大壮阔的气氛。在人物描绘上注重以形写神,强调了人物喜、怒、哀、乐情态的变化,渲染了眼神的传神作用,匠心独运,出神入化地反映出佛教徒罗汉的不同生活侧面。五百罗汉形象个性鲜明,从行坐姿态到容貌长相、面部神情,均各具性格, 无一雷同。或慈眉善目,或奇特怪诞,或气度不凡,或端庄自若。有的腾云驾雾,有的降龙伏虎,有的策仗云游,有的托钵化缘,有的跨海求经,有的进山朝佛,既神通广大,心怀旷达,又诸相皆忘,心境专一,情节异常丰富生动。

  《五百罗汉图》每幅画独立布局,构思巧妙,虚实得当,罗汉或一个或多个,组织在不同的环境之中,组合多样,又风格统一。这些罗汉的造型,真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画幅中画了不少“胡貌梵相”的表现神通和法力的西域罗汉, 也有不少画幅展现中国化的佛教徒的生活情趣,罗汉的行为举止无不烙上中国佛教徒的生活印记,如借境摄心、旅途小叙、川含月印、谈笑风生、分洒甘露、口称三昧、玄妙之悟、搔背补衣、津津乐道、小憩山林等。这些画幅上的罗汉们,或策锡杖登峰峦,或林间会莲友,或托钵汲山泉,或临潭赏水中月等,无不透露出中国古代文人崇尚自然的情趣,中国山水美学的情致。画幅以工笔重彩、正峰画法为主,构图完美,设色浓丽,线描勾勒罗汉,用笔遒劲,色调、笔触与形体之间相宜适应,人物衣褶线条流畅,局部山水树木偶作写意,达到了意存笔先、画意尽在的境界,显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特色。在背景处理上,使用多种表现技法,画面背景就是一幅山水画,背景画与人物构图相呼应,或高山,或大海,或悬崖,或丛林,以万种状态的飞禽走兽、松竹花草、天云地物、海浪江月,构造了形形色色的波澜壮阔、透逸细致的自然环境,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和潇洒严谨的笔法来表现主题,主次、虚实相当,达到画面天然完整的效果,体现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

  《五百罗汉图》受到历代许多文人学士的赞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18年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第二次上庐山,游庐山栖贤寺时,寺僧将当时尚存约120幅的《五百罗汉图》给他观赏,康有为见此画,赞不绝口,当即在每幅画上钤鉴赏印,在《坐证渴法》图上题跋:“图写罗汉二百幅,变幻雄奇似贯休。如如不动镇庐阜,千古同传许虎头。”称《五百罗汉图》堪作庐阜镇宝,赞画家许从龙与此画千古同传。

    追溯庐山镇宝《五百罗汉图》的来历,还得从清康熙年间一个叫金世扬的说起。据清代学者王承苍在《栖贤寺罗汉图记》中记载:金世扬,字铁山,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清康熙初年,少年时慕名游庐山,被庐山的雄山秀水、奇丽多姿的山川胜景所吸引,栖贤寺的晨钟暮鼓、栖贤谷的盈耳涛声令他陶醉,遂许下宏愿:“吾他日必以名迹酬山灵。”三十年后,约康熙四十四年(1707),金世杨由河南观察升调苏州布政使,他为政廉明,不畏权势,为百姓造福,为了兑现少时诺言,他捐巨资布施,将居住于常熟的山水画师许从龙请到苏州,由他创作绘制《五百罗汉图》,许从龙费时六年多,精心构思,潜心创作,耗尽心血,将500个罗汉画于200巨幅画面上,画上罗汉大者如真人一般,小者不足一尺,栩栩如生,笔力遒劲,所画罗汉没有一个画像相同,所画山水花鸟禽兽没有一幅相似,每一幅画都赋予不同形象的罗汉处于不同样式的特定环境,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画幅中神异夸张的描绘,灵妙变化的手法,生动活泼的形象,跌宕多姿的意味,行坐笑语,山海木石,鱼龙鸟兽,变化无穷。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金世扬将200幅《五百罗汉图》画卷加以精妙装裱,贮满八大箱,用专船从苏州往运河,由长江如鄱阳湖,运往庐山。途径江西省城南昌时,适逢“浴佛节”(四月初八),于是在南昌佑民寺以虔诚礼仪将《五百罗汉图》200幅张挂展出数日。《五百罗汉图》的展出,轰动全城,“远近瞻礼者凡数万人,无不称妙,皆叹曰:兹足以重山灵也。”不久, 金世扬又将这八大箱罗汉图运至庐山栖贤寺, 由该寺永远供奉,了却了他三十年前许下的宏愿。由于《五百罗汉图》的“精妙之状,不可名焉”,因而自供奉于栖贤寺后,即驰名远近,使观者不绝于途……

   《五百罗汉图》作为国内一套卷轴式罗汉绘画,是极其珍贵的古代艺术杰作,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在中国佛教艺术史和中国美术史上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鲜为人知的《五百罗汉图》历险记

     以收藏古代名人字画著称的江西庐山博物馆, 有轴五百罗汉图最为中外游客所称道。关于这五百罗汉的来历和这套大型图画的绘制, 及其百余年来所经历的种种厄运和险遇, 却是一部生动、惊险而又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简称, 是受释迦牟尼佛嘱咐住世护法的弟子。关于罗汉的来历有种种说法:

    一说是释迦牟尼圆寂后, 大弟子迦叶在王舍城选召学、德并高的比丘五百人, 回忆释迦生前宣讲的佛学, 并将其整理成佛经总集《三藏》。后世就把它们尊称为“ 五百罗汉”。

    第二种说法, 五百罗汉原是五百个强盗, 在释迦的感召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遂为五百罗汉。

    第三种说法, 据西域记记载, 从前一棵枯树洞里栖息着五百只蝙蝠。一天夜里, 歇息在树下的商旅在树下生火做饭时引起火灾, 其中一客诵起阿毗达摩经》, 蝙蝠听经不散, 被火烧死, 后转人世, 出家念佛, 成为五百罗汉。

自南北朝以来, 以罗汉为题材的雕塑名师辈出, 佳作如林。我国现今保存较好的罗汉图只有清初画家许从龙绘制的五百罗汉图。

据清初万承苍所撰《栖贤寺五百罗汉图记》中介绍, 康熙年间,有奉天铁岭人金世扬少时游庐山, 为名山胜景所倾倒, 许下大愿说他年得志必以珍品酬报庐山神。30年后, 他果然青云得志, 由河南观察院升调苏州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财赋人事, 这时他感到要了却当年的宏愿。他打听到浙江民间画家许从龙外号许虎头善绘山水、花鸟及佛道人物, 即以千金请画于宫邸。

     关于画家许从龙生平事迹, 我们从清代鱼冀《海虞画苑略》中得知, 他原籍浙江嘉善, 后来移居江苏常熟。他以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的不倦追求, 经过近七年努力, 终于完成了两百轴巨幅五百罗汉图。时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1712, 苏州布政使金世扬将两百轴罗汉图装质精妙, 分贮八大箱, 租了专船, 运到南昌。在“ 浴佛节” 四月初八这天在佑民寺展出, 全城倾倒。远近观礼者凡数万人, 皆叹曰“ 兹足以重山灵也”。不久, 金世扬又将这八大箱罗汉图运至庐山栖贤寺, 由该寺永远供奉, 了却了他30年前许下的宏愿。

    这两百轴罗汉图, 每幅长八尺余, 宽近四尺, 每幅画皆出自一个佛教典故, 如“ 法海茫茫”、“ 济度苦津”、“丰陀护法”、“佛国在彼”、“法轮如意”、“ 佛象诵经”等等。每幅绘画一至几个罗汉, 远近错落, 互相呼应。大的高近一米, 小的不到一尺, 每个罗汉从衣衫服饰, 行坐姿态到容貌长相, 面部神情, 均各具性格, 无一雷同。有的温尔含笑, 俯视大千, 谊洒甘落;有的脚踏鳌鱼, 乘风破浪, 普渡慈航;有的执剑托塔, 鱿髯凸睛, 降妖伏魔;有的飞舞锡杖, 昂首仰天, 呼风唤雨。每幅画配以相应的背景每海天佛国, 或灵山古刹,天风浩浩, 海水茫茫, 降龙伏虎, 鱼跃鸟翔, 一派生气勃勃的情景。

    许从龙的《五百罗汉图》虽然画了不少“胡貌梵相”, 广目虬髯的表现神通和法力的西域罗汉, 但也画了一些表现古代僧人日常生活, 富有“人情味” 的中国化了的罗汉。例如“ 搔背补衣”这幅图画的是两个罗汉相对而坐, 右坐者祖脚阵背, 手执抓痒扒, 自搔其背, 面部流落出扒到痒止的舒适快感。左坐一手拈针带线, 一手托衣缝补, 神情专注中表现出闲适。更有趣的是一只白毛猴, 蹲在罗汉膝前, 口衔手搓, 为补衣罗汉理线。这完全是清代僧人日常生活的写照。许从龙若非深人到寺院悉心观察僧人日常生活, 断然画不出如此充满人情世态的僧人生活小品。

    由于五百罗汉图的“ 精妙之状, 不可名焉” , 因而自它供奉于栖贤寺后, 即驰名远近, 使观者不绝于途。

    在这同时, 也引起国内外文物盗窃者的垂涎, 两百多年来围绕这《五百罗汉图》展开了一系列的惊心动魄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这里仅述其历险之梗概, 以表明我爱国军民为保护中华文物所表现的真诚团结, 同仇敌忾的精神。1850, 栖贤寺遭兵燹之祸, 损失罗汉图70余幅。1911,一军阀从寺僧手中强买去一幅。1935, 一美国游客在栖贤谷洗澡归来, 人寺憩息, 无意发现罗汉堂悬挂的《五百罗汉图》,大为吃惊。开始, 他问寺主能印可否出卖,能印回答此乃镇庙之宝, 只能观赏, 不可出卖。这个美国游客推说口渴, 打发能印到斋堂烧水煎茶, 乘罗汉堂无人之际, 取走一轴, 逃之夭夭。

    护图最为艰苦的岁月在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九江、星子相继沦陷后, 栖贤寺寺周围成了日军的世界。仅有少数抗日游击队在庐山活动。1940, 管辖栖贤寺的星子县伪县长罗福初前往栖贤寺附庸风雅, 两次从寺中取去七轴, 赠送日军以取媚。日军对我中华文物素怀凯觑之心, 见栖贤寺有如此艺术珍品, 不禁垂涎三尺, 遂生劫去彼国之歹心。

    1943年重阳节前夕, 驻星子日军百余人, 荷枪实弹, 前往栖贤寺夺宝。我庐山游击队60余人闻讯在前往栖贤寺的途中堵截, 双方在阮家牌激战, 庐山游击队凭藉地形熟悉和民众支持, 以少胜多, 使日军败退县城。

    日军大为恼火, 数日后调集枯岭、马回岭、星子等处驻军数百人, 卷土重来意图报复。哪料我游击队早已接到情报潜人深山避其锋锐。日军欲袭庐山游击队而不得, 愤将阮家牌、高家岭一带村庄悉行焚毁, 并于当天下午闯入栖贤寺, 向寺僧索取《五百罗汉图》。此时, 寺住持能印已随游击队进山, 并早将罗汉图密藏于神龛之下, 巧加饰盖, 未被日军发现。日军一无所获, 且天色将暮, 恐遭游击队袭击,遂捕去守寺沙弥二人, 山民七人, 寺中法器如玉佛、舍利等亦悉数劫去。临走时在佛殿放一把火, 欲将栖贤寺化为灰烬。幸被离寺不远的广福庵应能和尚发现, 他带着徒弟闯人火海,把即将烧毁的三大箱《罗汉图》东挪西藏, 不胜其苦。194427, 能印请庐山游击队众人扼守栖贤寺前的观音桥, 防止日军袭击, 能印组织村民将罗汉图分装几大箱以夜色掩护, 乘帆船走都阳湖水道运往尚未沦陷的都昌县境, 呈交流亡在这里的星子县政府代为保存, 星子县政府除嘉慰护图有功外, 并赠栖贤寺住持能印以钱米。

     能印又将护图经过具文呈报流亡于泰和县的江西省政府。省政府亦于当年330日通令嘉慰护图有功人员。抗日战争胜利后, 星子县政府借故迟迟未归还栖贤寺的罗汉图。

     194695, 抗日战争胜利一周年之际, 江西省政府主席王陵基视察秀峰寺。该寺住持广宁(星子县佛教会主席), 提出归图一事。王陵基慨然应允, 并在呈文上批字“ 所呈文节, 均属实情。委员对此古画甚为重视, 自应准为发还。能印要前县长张国猷会同现任县长刘相共同负责, 如数发还,并不得短少一轴, 是为至要。”

    根据王陵基批文, 栖贤寺住持能印于当年98, 赴星子县政府将《罗汉图》领于寺内供奉。

    抗日战争胜利后, 罗汉图重归栖贤寺, 僧众以为从此可以安享太平, 不会有人来打罗汉图的主意。其实不然, 1948年夏, 从外地来的一法名小颠和尚, 云游至栖贤寺挂单, 诈称出家前曾任张学良的警卫员, 因张少帅发动“ 西安事变”,兵变不成, 反被蒋介石软禁,从此看破红尘, 出家为僧, 云游庐山, 广结善缘。此时, 栖贤寺住持能印已往九江龙泉寺任住持, 栖贤寺住持由副住持果一负责。果一见小颠和尚已50余岁, 粗通文墨, 谈吐不俗, 未加防范, 遂留在寺里作客。

    那小颠和尚除在罗汉堂内盘桓外, 常往星子县城访友。原来,他与当时驻星子县的国民党整编第四师四十九旅某情报营长是老乡, 往来密切。出家人“ 四大皆空” , 对这果一也未引起警觉。谁知, 小颠和尚是某情报营长收买来盗窃罗汉图的。他乘果一不备,盗走罗汉图一幅, 贪心未足, 复又藏起两轴, 用松缎包好, 正欲外出, 撞见沙弥, 只好将罗汉图匿藏于僧房的板壁间。此时, 地方绅士项作壁、江文荣与高峰住持广宁有隙, 项、江两人风闻罗汉图被盗, 故来检查, 果然发现少了三轴, 遂向星子县政府告了一状, 指控广宁盗买罗汉图。而广宁虽是栖贤寺代理住持, 但近月内并未到栖贤寺去过, 遂将责任推给果一。果一有口难辩, 即被星子县政府派兵抓去, 投入牢房。果一在牢中想起小颠和尚的异常表现, 便在过堂时向法宫提出自己的怀疑。星子县法院复派兵至栖贤寺捉拿小颠, 谁知小颠已从某营长处得知“ 东窗事发”,乃转道庐山, 搭九江客轮远走高飞。果一仍旧脱不了干系, 冤枉坐了218天的牢。

     果一在牢房里结识了一个姓白的犯人, 此人40多岁, 原为四十九旅文书、四十九旅是国民党在江苏招募壮丁组建的一支杂牌军, 吃了共产党的败仗在星子整编, 白某是在津浦路上自愿买壮丁人伍的。由于他精通文墨, 被派在旅部当文书。几个月后, 白某奉命起草军令, 通知各团于某日下午二时开拔安徽省蚌埠与解放军作战。白某在起草军令时, 却出现不应有的疏忽, 将下午二时写为午夜12, 致使有一团士兵未能按时与主力汇合, 在途中被解放军歼灭。白某有“ 通共”嫌疑, 而被关入死牢。

    此时, 解放战争节节胜利, 蒋家王朝兵败如山倒。开赴安徽与解放军作战的四十九旅全军覆没, 在星子县的留守处人员人心惶惶。白某从牢里托人带信给留守处长, 要人保释出狱。处长明知白某与共产党有联系, 但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再加上与白某是同乡, 就保释它出狱了。从此白某身无分文, 果一向熟人借了几块光洋给难友作路费, 并问他是不是共产党。白某笑而不答, 又低声说, 解放后南京见, 并对果一的冤情和罗汉图的命运表示关切。果一听说白某出狱后将去南京, 就托他给南京法雨寺的师兄新道法师捎信, 请他通过国民党的上层关系搭救自己出狱。

     白某到南京后果然找到了新道法师。新道法师在南昌讲经时结识江西省警备司令, 便拜托他派人到星子县重新调查罗汉图盗窃案。此时, 小颠匿藏在板壁间的罗汉图亦被发现, 加小颠潜逃, 排除了果一盗画的嫌疑, 得以保释出狱。此时, 解放大军已迫近长江边上, 南岸的百姓能听到江对岸隆隆的炮声, 星子县国民党的党政官员都在收拾细软准备潜逃, 自然也没有人再来了结罗汉图一案。

    至解放时五百罗汉图只剩110幅。由于栖贤寺屡经战火,庙宇破败, 不蔽风雨, 且潮湿严重, 存图于彼, 有霉烂虫蛀的危险。解放初期, 九江地区文化部门遂将罗汉图调往庐山文物陈列室(今庐山博物馆前身)收藏。在横扫一切的“ 文革”期间, 劫后余生的罗汉图险遭浩劫, 幸被庐山军民将其转移密室才无损坏。“文革”后,庐山管理局拨出巨款, 将此劫后珍品修缮重裱, 装满一新, 细心珍藏。前些年又派人多方求教, 编印了《五百罗汉图资料汇编》, 为五百罗汉图的历史及其思想和艺术价值作了多方考证, 并派人到外地搜集寻觅两幅早年失散的罗汉图, 现在共有112幅罗汉图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每年暑期庐山博物馆在罗汉厅向中外游客展出部分罗汉图, 受到游客欢迎,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龙王古寺源于宋朝。 上世纪三十代初,周边地区渔民为了重现佛祖驯龙、龙受五戒、佛卧海边的传说而自发修建。渔民们出海前都要来拜奉龙王菩萨。龙王菩萨也成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护法神。建成后常年香烟缭绕,朝拜者络绎不绝。虽“文革”中遭到破坏,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在地方政府的领导及广大信徒的拥护参与下。二零零三年法海法师发心重建,使古寺又再现历史辉煌,寺宇殿堂楼阁错落有致,殿内佛像法像庄严肃穆。弶港镇黄金海岸线绵延85公里,150多万亩的滩涂资源。2002年弶港镇被列为国家级“中小城镇生态实验区”,“海边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地处东方湿地之都的弶港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潮起一望无垠,潮落一马平川”全世界仅有两处,弶港就是其中之一。东沙滩涂上活跃着l200多种海生物,其中鱼类400,甲壳类50,贝类40,鸟类210,爬行类40,海生哺乳动物15,海生植物近300种。在众多的海生家族中,10%的动植物为稀有品种。如仅产于东沙的“斧文蛤”,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黑嘴鸥和“四不象”鸟(即扁嘴海雀)等。东台市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开发带。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江苏省文明城市。全境路网发达,交通便捷,离上海车程仅两个多小时。即将成为AAA级旅游景区的龙王古寺已被列为沿海经济区的重点建设节点。崇启大桥通车以后,至上海的车程更将缩短至两小时以内,并划入上海两小时经济圈内的固定旅游线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