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兴趣而四处奔走 寻找内外长城交汇点

 晋龙哥哥 2016-09-30

  【车讯网 报道】    每个人买车的目的不一样。有人为谋生而买车,有人为面子而买车,更多的人们,是为了上下班方便而买车。我从1988年买第一辆车至今,目的始终未改:为了自己的兴趣。所以,我既不关心汽车品牌,更不关注汽车动力,我只注重汽车的功能,因为,我要依靠强大的功能实现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兴趣。当然,每次出游,并不是单纯为了游山玩水,旅游景点更是极少光顾,我的兴趣点,在于某个话题。比如,为了寻找长城交汇点,我曾一鼓作气,连续跑了2次山西的最西端。

 

    先说说长城

    1368年,明军刚进军到通州,元朝的第11位皇帝——惠宗,便带着后妃、太子和群臣,从健德门离开大都,经居庸关回到上都,明朝统治者从此取得了长城以北的统治权。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元明更迭时,在明军和蒙古军之间,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元朝的国家军队实际上还很完整,而这支军队对明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他们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所以,对于明朝帝王来说,蒙古是他们的心腹大患。

    为了提防这个心腹大患,整个明朝的276年间,始终把修建长城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丝毫不敢怠慢,仅大规模修建就多达18次,工程规模与工程质量,大大超越了此前的任何一个王朝,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石筑砖砌长城。虽然秦始皇是第一个下令修筑万里长城的统治者,但秦长城保存到今天还清晰可见的,少之又少,而明长城则留存甚多。

    长城的东极不是山海关

    明长城东起辽东,西到甘肃,全长8851公里。长城的两级——东极是辽宁省的虎山,西极是甘肃省的嘉峪关。这两个地方眼下都是热闹非凡的旅游区。

    有人曾误以为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是明长城的起点,可实际上,《明史》上有记载:“东起鸭绿,西抵嘉峪”。到了1989年,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发现了数百米的长城遗址。相关专家认定:明长城的东起点在宽甸县的虎山。

    虎山距离丹东很近,从此成为丹东市的旅游景点。花上60元的门票,游人们可以看到建于1992年和2000年的虎山长城。我去过那里,对崭新的长城提不起兴趣,所幸自然风景还算不错,山很矮,不足百米,山脚下就是鸭绿江,对面是另一个世界:朝鲜。

    嘉峪关是明代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关隘,尤其是在祁连山的皑皑白雪映衬下,显得更为壮丽。素有“天下雄关””之称。沿丝绸之路旅行,嘉峪关不可不看,虽然门票高达101元,但游人攒动,比肩接踵,热闹程度不输王府井、南京路,一点儿也看不出这是当年的国境线。

    内长城与外长城

    长城从辽宁虎山一路走来,在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西边的一座山上,一分为二,一路向西北,直奔张家口,一路向西南,来到了八达岭。长城由此分出了内、外两段,两段长城最终在山西与内蒙古的交界处归于一统,聚首后继续往西,直到甘肃的嘉峪关。

    也就是说,长城在北京、河北、山西境内,分成内长城和外长城两条军事防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防御。内长城从怀柔往西南方向延伸,经河北省的易县、涞源县、阜平县,山西省的灵丘县、繁峙县、代县、平鲁等,最后抵达偏关县;外长城从怀柔往西北方向延伸,经河北省的赤诚县、张家口、怀安县,山西省的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左云县、右玉县,最终在偏关县老营镇的柏杨岭,与内长城汇合。

    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这事儿几乎人人皆知;眼下能见到的长城基本上都是明朝修的,大多数人也知道。可是,当您站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上抒发边关情怀时,您是否知道,脚下并非前沿阵地,八达岭的外边还有一道长城呢。

    寻找内外长城的交汇点,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东交汇点比较容易找(下图),就在慕田峪长城的西边,10年前曾多次来到这里,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它的每一幅画面都永远地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尤其喜欢坐在山下的巨石上,拿出烤炉和啤酒,遥望伟岸的长城剪影,沐浴在落日余晖中。后来,野长城不让爬了,这几年才较少光顾。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在书籍和网络中,对内外长城西端的汇合点,有“偏关说”、“老牛湾说”、“五眼井说”、“柏杨岭堡说”,究竟是哪里呢?为了探个究竟,我驾车往西,开始了寻找。

    进入山西,不时出现带“鲁”字的地名,这些地名在明朝时都叫“虏”,比如,平鲁、破鲁、镇鲁,等等。“虏”是我国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游牧族的贬称。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时,定下的政治纲领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样,在山西带“虎”字的地名,在明朝时都叫“胡”,两千年前,匈奴冒顿单于曾写信给汉朝皇帝:“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在内陆,人们用“胡”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咱们生活中带“胡”字的东西,往往来自上述地区,比如,胡琴、胡椒、胡萝卜。

    就拿最出名的杀虎口来说,它的原意是杀胡口,如此暴力,如此血腥,可以想象,明朝的时候,汉、蒙两族统治者相互之间的仇恨,到了何种地步。清朝时,为了缓和民族矛盾,“胡”被改成了“虎”,老虎这种可爱的猫科动物,从此成为了替罪羊。

    眼下,杀虎口变成了旅游区,长城被局部重建,关口大门也是崭新的,关内还有博物馆、度假村和商店、餐馆。门票10元,还算公道。

    看到一家“西口饭店”,忽然想起,杀胡口就是“走西口”的西口。

    清雍正年间,由于废除了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的税赋制度,我国人口开始激增,到乾隆朝时,全国人口已破3亿。土地开始短缺,一部分人为了生存,开始“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意在谋生。其中,山西民众通过杀胡口,移民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中国人口问题,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没有得到重视。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高瞻远瞩,于1957年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人口过多将会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此,马先生遭到了大批判,但他公开声明道:“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为此,马先生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1963年又被免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居家赋闲时,他撰写了探索我国农业经济规律的著作—《农书》,遗憾的是,这部100万字的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付之一炬。

    “摊丁入亩”奠定了我国13亿人口的基础;“走西口”预示了升学、就业、居住、交通等一系列压力的必然。所以,如果抱怨升学压力大,买不起房,始作俑者,是雍正。

    长城沿线的城堡

    在《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五里一墩,十里一堡,大小相依,远近相应,寇将无所容足,可坐收不战之功”。

    长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道连绵万里的墙,其实,长城除了墙以外,还有关、口、城、堡、障、墩等各种建筑。关和口是大型重要建筑,比如,山海关、古北口;城和堡次之,前者有军有民,军民同居一城,后者则为纯粹的驻军之用,并伴有烽火台(在明朝叫烟墩),以传递军情。

    在山西沿长城旅行,能看到很多堡,堡的周围有数个墩,与书上记载的“五里一墩,十里一堡”很是接近。比如,镇宏堡、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镇鲁堡、镇河堡、镇羌堡、破鲁堡、威鲁堡、宁鲁堡,等等。明朝时把长城叫边墙,而大同镇所属的边墙上,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比较有名的,是被誉为“边墙五堡”(内五堡)的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

    以今天的尺寸测量,这些堡彼此之间相距20里左右,每座堡的围墙周长大都在1000米左右,墙高5-7米不等,多数堡只有面南之门,堡北侧2、3公里的地方是长城,堡的东西两边的田野上,都有高大的烽火台。

    这些昔日的兵营,如今已演变成座座村庄,村民们的祖先,说不定就是当年戍守边关的兵士。或许有的城市人会认为这里落后、贫穷,可凡事都有阴阳,起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为悠闲、轻松,没有交通拥堵,也没有工业污染,更不会因为买不起房而禅精竭虑。

    遗憾的是,大多数堡都处于“裸体”状态,因为,堡墙昔日是有垒石和包砖的,不过,它们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夯土伫立。在镇河堡,我向一位年迈的村民询问原因,他说,解放以后都被拆回家盖房去了。

    我问:为什么非得解放以后,解放前就不需要盖房吗?

    他答:解放前有土匪,不敢拆,解放后土匪没了,这些墙没用了,所以都拆了。

    万万没有想到,长城能从明朝保存到1949年,居然有土匪的功劳。不过,这个回答我是相信的,广东的碉楼,福建的土楼,不都是解放前为了防匪患而修建的吗?对于村民来说,堡是自己祖先所建,后人想拆,旁人似乎无权过问,何况堡就在家门口,拆起来容易。可实际上,即使数里之外山巅上的长城包砖,一样也被剥了个一干二净,几天走下来,完整的敌台只看见一个,没有被扒光的城墙只有不足百米。

    北京人艺曾有出话剧:村民把山上长城的砖石拆下来,用小毛驴运下山,驮回家盖房。旁人问:为了几块砖头,这么麻烦?答曰:人民是不怕麻烦的。

    让我说,人民不仅不怕麻烦,人民的力量还特别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