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鏡許多德國光學廠都做過,後來的 Carl Zeiss Jena 、Pentacon 等都生產過同樣結構的鏡頭。 銘環上的小沈頭螺絲轉鬆後,整個前面的銘環以及濾鏡環就可以一起轉下來。 原來是 M42 接環,鏡主要改為 Nikon 接環。紅框中是景深預觀鈕,按下去光圈就會縮起。鏡主要改為有開光圈按鈕的,原來的這個鈕不能用,因為它按下去是縮光圈,不是開光圈,開光圈鈕主要是對焦時可以把光圈打開比較好對焦。 光學結構四群六片。 前面的銘環拆除後就可以看到鏡組,由卡環固定,外圍卡環轉下來就可以將鏡組取出。 這是鏡組,紅色箭頭指的部份是一個墊環,這種有墊環的就是沒有無限遠調整裝置的,是利用墊環來調整無限遠的。因為要改 Nikon 接環,所以法蘭距不足,要將此環磨薄,把鏡組向後移動,以便爭取更多法蘭距。評估了一下,把墊環取下後如果不用墊環,剛好可以對到無限遠,但是尾巴不能用整個的 Nikon 轉接環,要把 Nikon 接環的插刀部份車下來,只鎖上插刀的部份才行。 其實不用墊環時,可以對到無限遠差一點點,主要是上方紅框中的兩隻螺絲會頂到鏡心,但是這兩隻螺絲頭已經很薄了,不能再磨。此外右下方紅框中的零件也要拿掉,不然會頂到鏡心更多,不過這個零件是 M42 頂針的零件,改鏡的話已經不需要,所以可以直接拿掉就好。 此時要先磨前面的墊環,磨到鎖回去時轉到無限遠剛好頂到一點尾巴。 上當紅框中是控制光圈開闔的連桿。 下方紅框中的是光圈環與內部光圈機構連動的。 鏡尾的螺絲就是會頂到這裡,磨了一下,也不能磨太薄,只要磨掉大約 0.2 mm 就好。請注意上方小紅框中的螺絲,凡是後鏡組外面有類似這樣的螺絲,都不建議去動它,因為一般這樣的結構,多半是前後鏡組像此鏡一樣由兩段結合的,而不是一體車出來的,這樣就會有光軸不同軸的問題,因而就需要用三隻螺絲來調整同軸,調整時要用準直儀來調整,自己沒有儀器就不要動,否則光軸不同心,就會產生像差。 那也許要問說這樣前後兩段拆開來磨是否也可能跑掉,當然有可能,不過評估了一下,後面這三隻螺絲幾乎沒有游隙,做的很精密,所以應該還好,即使會跑掉也沒有辦法了,因為要磨只能拆下來磨。 經過拆裝測試,無限遠還差一點點,而鏡心已經不能再磨,只好把尾巴接環部份稍微車一下,車到確定無限遠沒問題,再來處理別的。 雖然可以對到無限遠了,但是只要對到無限遠時光圈就不好操作,無法順利開闔,表示還有不知哪裡頂到了,找了好幾個小時才找到,原來是這根桿子頂到了,要磨掉大約 0.2 ~ 0.3 mm。 右下方這個零件原來是縮光圈桿,沒有用了要拆掉。 現在來製作開光圈鈕的零件,用銅片做了這樣的形狀。 把尾巴座子磨一個縫隙,將銅片裝進去。 外面再鎖一個把手,當銅片順時針推時,銅片上的斜坡就把光圈桿往鏡心推,另一端的連桿就會把光圈打開。放手時,光圈連桿彈簧的彈力就會把銅片彈回原位。 當然這個形狀以及座子邊緣開槽的寬度等等,都要事前量好、算好,並不是做了馬上就好,其實改這個鏡真正花時間的是製作這個開光圈鈕。 原來的彈簧方向不對,找了另外的彈簧裝上。 因為無限遠還差一點點,所以把尾巴靠近 M42 螺紋處凸起的部份稍微車掉了大約 0.1mm,然後車一個 Nikon 轉接環的插刀部份鎖上,磨了鏡頭卡榫凹槽,原來的縮光圈按鈕用不到,但還是黏回去原來的位置,不然那裡會有個大缺口,最後做了上鏡頭用的紅點就完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