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耐撕爸爸邀请了创新教育专家张勇老师开设了《不可不学的少儿经济学》公开课。这几天,天天有家长问我要重听的链接,我重新整理了一篇文字,给大家阐释为什么教给孩子经济学原来那么重要。 可能很多家长都特别不理解,经济学跟教育有什么关系?其实是教孩子如何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怎么运用禀赋(资源)、规则、行为,去达到自己的结果(目标)。 当孩子明白这些是自己的资源时,他就会倍加珍惜 一说到资源,家长们可能就会想到,小孩能有啥资源啊? 资源是我们的起点或者说我们有的东西,诸如压岁钱、时间、父母的爱、朋友的信任、家里的玩具等等,这些就是孩子的资源。 当孩子明晰自己拥有的资源时,会增强她的主人翁意识。
规则是什么?它是给我们带来阻碍的东西吗? 规则就是前人根据经验所得出来的一个节约成本最好的制度安排。规则是为了最小化成本,我们遵从就能获得成本最大化。 怎么才能让孩子了解规则,并且能够遵守规则?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举例,比如可以带小朋友参观一下有红绿灯的路口和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按照红绿灯规则行事的路口,每个人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便捷。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一切都乱糟糟的,一旦有交通事故,浪费的是所有在路上的人的时间资源。 同理,按时写作业,这是不是也是一个节约成本的制度安排呢?比如说持之以恒这个规则,不持之以恒会有什么结果呢? 让孩子多参与规则的讨论和制定,这样孩子就能调动主观能动性。 为什么要带孩子多看书、多实践?为了更准确地选择行为 因为大部分禀赋资源是我们改变不了的,规则也是如此,所以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行为就变得非常重要。 行为是选择的结果,选择本身意味着放弃和权衡,这一点大家都很有生活经验,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行为都是一种权衡。 行为是一种权衡和比较之下的选择,我们选择和比较的准则是什么?是对于规则的了解,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之间有一个知识性的预判,而我们的小朋友没有知识怎么办? “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结晶,我们要善于学习,要站在巨人的肩上,一方面要多读书,一方面父母要多带孩子去实践,这些都是经验的来源。” 学习的目的不是知道结果,而是能够处置过程 结果是我们的目标,它是我们一切努力的意义。我们想要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最为难回答的问题。目标有大有小、有阶段性的、有人生的。这里会用到数学里一个叫包络的概念。 我们很难准确预知未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我们能够具备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很多是突发的、未预知的,学习的目的不是知道结果,而是能够处置过程。 我们能做到的是在约束的条件下,这个约束条件包括了禀赋、包括一些规则,尽所能做出最好的行为,以达到最好的结果,人生其实就是每一个阶段最优的一个包络,一个个最优的点,绘制而成的一个完美的弧线,奋斗的人生,就是完美的人生。 任何我们想要的结果,都是需要花一番功夫的 分享少儿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们能够首先理解到经济学这门知识的益处,然后逐渐的通过后续的学习和了解,让孩子们能拥有经济学的思维。 所谓经济学的思维,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已有的资源禀赋起点上,思考如何利用规则来做出自己合理的选择的一系列思考过程。 家长朋友们会说,哎呀妈呀,每次都这么思考累不累啊,会不会嫌烦,我想说的是:任何我们想要的结果的出现,都是需要花一番功夫的,没有快速成型的学习经验、学习本身辛苦性,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就是使得孩子们能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知识的有用性,使得知识成为活生生的他们能够触及、感受到的东西,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孩子学会自主决策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们那样的爱玩游戏?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个最近朋友圈里面比较流行的一段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打麻将的态度来工作,不会有什么做不好的工作。 我想分析一下小孩子的游戏情节,为什么每个小孩子对于游戏都是如此的兴趣盎然,解释有很多种,我的理解就是超强的参与感,本身自己就是主人翁,同时及时的回报机制,不管是被灭了还是灭了别人。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教育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呢? 经济学思维,讲究的是自主决策。而只有小朋友们养成自主决策的习惯,同时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正确的引导之下,做出正确的自主决策,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家长们所最期望看到的,设想一下,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家长们改都轻松哈。 想要听张勇老师的公开课音频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