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海周边国家

 tangaolus 2016-09-30

  经过多年的谈判和努力,2004年6月30日《中越两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及《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签署,我国第一条海上边界线正式产生。分析2004-2013年间越南的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渔产品国际贸易,对于认识在南海地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越南有3260公里长的海岸线,陆架区面积约为700 000 km2,同时有3000多个海岛,跨越13个纬度,从13°23’N -21°39’N,同时内陆水域面积有4200km2,渔业资源丰富,发展水产业条件优越。越南的渔业结构由海洋和淡水渔业构成,又可分为捕捞和养殖渔业,海洋渔业在越南占据主导地位。越南渔业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产品是越南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也是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2013年越南水产品出口总额占出口贸易总额的5.07%。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越南渔业数据,2004-2013年间,越南的渔业产量逐年增长,2004年的渔业产量接近317万吨,2013年达到605万吨,年均增长率为7.45%,分析越南渔业总产量逐年增长主要是由于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渔业捕捞及养殖中,使渔业生产力大幅提高。2013年越南捕捞产量达到271万吨,养殖产量达到334万吨。

2004年之后,越南渔业产量增长变化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08年,这一阶段渔业产量增速较快,年均增长率接近10%;第二阶段为2009-2013年,除2011年增长速率较高为8.47%外,其余年份增长速率都较低,这一阶段年均增长率为5.57%。2009-2013年越南渔业产量增速变缓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对水产品需求量增长缓慢,一些水产品消费大国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降低,如2009年日本进口水产品总额只有132亿美元,较2008年下降了8.1%,而正常年份一般进口额为140-150亿美元,不但大宗的新鲜及冷冻海鲜进口量减少,盐腌和干海鲜进口量也缩小[3]。越南水产品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从而间接影响了水产品的产量。另一方面是由于越南近海渔业资源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使捕捞产量的增长速度变缓,从而影响了渔业总产量的增长速度。同时,受贸易壁垒的影响,如美国对从越南进口鲶鱼的反倾销税的收取,欧盟加强进口水产品的严格质量检验体系和日本对进口水产品中氯霉素和呋喃西林含量的严格控制等使水产品出口数量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水产养殖的发展收到制约。

根据2004-2013年的捕捞和养殖产量的数据,越南水产品结构变化明显:2007年之前,捕捞产量大于养殖产量,2007年两者基本持平,2007-2013年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但同时捕捞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与水产养殖并驾齐驱、快速增长,2007-2013年增长率明显高于2004-2007年,说明分析越南的海洋捕捞在持续加强,同时,越南政府积极倡导发展水产养殖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积极进行养殖经验交流,为养殖户提供贷款等,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水产养殖产量逐年上升。

越南近海受漂浮油和有机化工物质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污染面积呈扩大趋势,研究发现2012年越南近海渔场的58%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石油类是主要的污染物,水生动植物都受到影响,污染物质的来源主要是越南先后与西方国家很多石油公司在争议海区南太平洋海域进行石油勘探、开采,一些废油、漏油增多,进而影响了近海渔业环境。由于近海的鱼类资源数量减少,越南政府出台政策如提供补贴,改造船只等鼓励渔民到远海捕鱼。

越南国土面积较小、人口数量不多,国内市场水产品需求数量有限,因此越南渔业是以外向型渔业为主。越南主要出口的水产品种类有虾类(包括南美白对虾和斑点对虾),鲶鱼、金枪鱼、头足类(章鱼和鱿鱼)等,近年来,虾类和鲶鱼的出口额超过了水产品出口总额的50%(见表1)。2013年越南出口水产品的数量达到605万吨,出口额超过67亿美元,较2012年产量同比增长2.1%,出口额增长9.6%。其中虾类出口额超过30亿美元,鲶鱼出口额为17.6亿美元,金枪鱼出口额下降至5.27亿美元头足类出口额为4.48亿美元。

越南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资料,2007年越南水产品出口额37.5亿美元,正式跨入国际10大水产品出口国行列,越南的水产品已出口至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发展迅猛,2013年出口额达到67亿美元,主要出口地及所占市场情况如下,美国、欧盟和日本是越南水产品主要出口地(合计57%),中国、韩国及东盟国家等可成为越南未来的重要水产品出口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2009年越南对外水产品出口总额较低,此后出口额逐年增加,2009年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减少。越南出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水产品贸易额在2009年之后总体趋势是以上升为主的,但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出口额的变化形式存在差异。2009年到美国出口额仅为7.11亿美元,为三大市场最低,此后出口额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较快达到20.88%,2012年美国成为越南水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19.45%,2013年出口到美国的水产品出口额增长到15.18亿美元,所占市场份额为22.55%。

2007年越南加入世贸组织,一方面有利于其水产品的出口贸易,另一方面对越南水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符合国际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2007年以来,越南有70%-75%的农业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特别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退货的农产品使越南每年遭受约56.8亿美元的损失,其中水产品多次被检测氟乐灵含量超标而退换。未来越南水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仍然是影响其出口的重要限制因素。为此,很多越南渔业企业采用绿色养殖技术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产品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相较于发达国家严苛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标准相对低一点,而且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增大。越南与中国(包括香港)、巴西及东盟国家等的水产品贸易增速很快,如2013年越南出口到中国(包括香港)的水产品数额同比增长36.6%,巴西同比增长达到55.1%,东盟国家为13.1%,但所占市场份额并不多,也意味着未来越南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渔业贸易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通过对2004-2013年十年间越南渔业资源开发和渔产品对外贸易的分析,越南的海洋捕捞产量和养殖产量均呈上升趋势,不同于中国的近海捕捞量稳中有降、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特点。越南十分重视捕捞和养殖水产的开发,积极开展水产品对外贸易,欧盟、美国、日本是其渔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但中国、东盟国家及巴西等为重要的潜在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