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应对策略 下面这道题就是翻译题的基本形式: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 ⑵若以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译文: 【应对策略】 1、翻译的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虽然这个原则人人皆知,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把它搁置一边,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要求学生按照这个要求有意识地多译几次。 2、翻译的方法: 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如把“祸”译为“祸患”。 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它们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分别进行翻译。 增。增补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的内容。 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3、翻译的步骤 为了确保文言文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四个步骤: 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斟酌,确保准确到位。对此,考生可以先在原句上用笔将这些重要地方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 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连:按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语意通畅的文句。 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采分点全部落实以后,将正确的答案誊写到答卷或答题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要做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不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4、平时练习翻译的八个注意: ①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应结合活用的具体情况准备翻译。 ②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介词等补充出来。 ③注意把倒装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置等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翻正确调整语序。 ④注意把被动句——无论是意念被动句还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译成标准的被动句。 ⑤注意把通假字译成本字。(如果句中某字的意思在句中讲不通,可以猜想它是通假字,然后按字形通假、语音通假等情况进行推断。) ⑥注意把句中出来的偏义复词译准确。 ⑦注意把貌似现代汉语中双音词而实际是两个古代单音词的词各自译好。 ⑧注意保留国号、年号,官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