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有朋友找我帮忙写文案,大概意思是说,你这样的,不写一些产品推广方案或者品牌策划,太可惜了。但一直以来,自己总是做不好不喜欢的事情,为了不耽误别人的事业,还是婉拒掉。 写公众微信,只是从写博客,转移到公众微信上,磨练文笔,会会朋友。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坚持的最大动力。只是说来惭愧,写的东西,基本毫无章法,大都是天马行空,随心随境。 但因为随心随境,所以基本真实,没有太多的套路,这样想,就多了一点心安。 每次看到各种评论,有赞扬认可的,也有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的,其实都很有意思,这本身就是一种心态的修炼。 我刚毕业那会总喜欢写个反驳观点,去驳斥人家一番。过了二十七八岁,再无动力反驳什么,倒是很乐意看到人家怎么骂你,如果有道理,一定有你没想到的高明之处。如果没道理,就不用入心,只是大家不在一个维度空间而已。 2. 交流,要在相同的维度空间才能愉快而舒心。 最近新疆摄影热,时常有一些影友发来的那种炫目的新疆美图,好心好意告诉我:叶子黄了,摄影专业人士都去了,你怎么还不去? 虽然我其实不喜欢去拍和别人差不多的东西,但无奈人家总是好心,只能应付说:我忙啊,走不开,这样的说辞时常让别人觉得尴尬,还会觉得自己太矫情。西部的风光,我更爱西藏那种雪山之下,带有宗教文化色彩的美,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人文角度总是不同。但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喜好,去扫了别人的兴。毕竟我不喜欢的,但对别人来说,或许是十分向往的,也要尊重别人的美好。 所以,喜好这东西,总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再多人喜欢的东西,如果自己不喜欢,即使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也懒得抬头看一眼。 即使是争论,也要在同一个维度空间,才会变得有意义和有益。 否则,只能是风马牛不相及,徒劳而已。 3. 生活从来没有结果,只有体验的历程。 虽然总被人说消极,但还是觉得所谓的积极心理学,成功励志文学不靠谱。对世界的认知,从我知道,到我理解,到我参透,不是靠简单的”打鸡血“就能功成名就。 我以前给别人点评照片,发现一个问题说了几十遍,被点评的朋友还是老样子。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告诉他的这个问题,他听了只是停在”我知道“的层面。 得用漫长的时间和拍摄经验才能渐渐有了”我理解“。 到“我参透”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还和内因悟性有关,最后这个过程,任谁也帮不了。 你看,如果我不是经历这些,也是看不明白这一点,这就是从我知道,到我理解。 有人说,为什么我听了那么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有时我们只是听了,还只是停在我知道的层面,并没有我理解,理解需要漫长的经历和体验。 4. 最好的修行,就是在红尘中炼心。 名利这个东西,谁都需要。没名,人没法立世,没利,人没法生活。修行未必要到山上去,能在“魔都”这样大染缸的城市里,还能保持本心的生活着,也是一种修行。 名利是工具,是生活,做事业的工具。朋友总说我看着不食人间烟火一样,不接地气。其实我每天工作忙碌,一直在多个城市之间奔波,不赚钱,怎么生活,怎么买器材,怎么去看看世界。 只是这些地气,它只能是地气,我没必要告诉朋友我用得什么牙膏,中午吃了几个馒头。 文字和摄影是形而上学的领域,还可以保有一份精神世界的纯粹。 每个人都生活在市井里,就必须面对入世的东西。能出世的从来都只是心。 追逐名利,但不为名利所困,所惑,就是自在和解脱。 没深入市井生活里的磨砺,没走出去看过世界繁华的缤纷,就喊着“放下”,是多么一件不靠谱的事情。 这就像在摄影圈,你经常可以看到满嘴都是技术术语,理论数据,但拍照却很少的人,虽然显得专业,但最后一看照片就全明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