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个乡村规划设计实操案例:这个南非来的“疯子”,将6栋老宅爆改成绝美“秘密花园”

 【点石成金】 2016-09-30



马头墙、青砖黛瓦、坡屋面,

在这个有1400多年历史的乡村里,

古色古香的民居随处可见。




没有阳朔西街的游人如织,

树木、房子、人,还有门口那条狗,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

保持着生活本然的样子。



这里就是阳朔的旧县村。



如果来了,

你一定要去瞧瞧那座声名在外的

“秘密花园”




踏进门来会发现,

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清代桂北民居,

竟是别有洞天。



古老的中式庭院小巧雅致,

雅致的西式装潢点缀其中,

厚重的历史包裹着现代的温馨。

雅致的美让人忍不住惊叹。



这是南非建筑师伊恩·汉密尔顿的“杰作”。



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

伊恩走进了桂林阳朔旧县村。

那里随处可见的青砖黑瓦、深深庭院,

就像一个疤,落在了他的心上。



7年后,伊恩再次来到这里,

他找到几栋老宅的主人,

想要租下他们的房子。




村民们不理解:“老房子这么旧,都塌一半了,你还租它干嘛?”


他耐心地解释说:“我会慢慢去维修,将它装修好。”



看着这个一脸诚恳的老外,

村民们松了口。

伊恩高兴坏了,

几乎倾尽所有积蓄,

一口气租下了24户人家的6栋老房子,

租期20年。




朋友和村民都觉得他疯了:

放着优渥的生活不过,

偏偏去修什么破房子!

大家都开始喊他“疯子”,

久了,

他索性把“疯子”当成了自己的中文名。



其实,

他就是觉得这些房子太漂亮了,

不忍心看他们破败下去。


“我是南非人,在南非我们没有这么老的、那么漂亮的房子,我看在阳朔哪里都有,因为以前我是当建筑师,我自己觉得这些房子太漂亮了。”



租下房子后,

他购置了大量二手木材,

对破房子进行改造。



从砖瓦水泥到屋内的陈设,

“疯子”都亲自上阵。

他说“每个房子都有它自己的性格”,

他要用自己的创意让老宅焕发灵气。



作为建筑师,“疯子”将他的环保理念融入老宅排污系统设计中。



原本暴露在地面上的排污管道被埋到地下,

在污水经过的土层下铺上石渣,

这样污水在排出时杂质会缓慢渗透到土里,

最后过滤后的废水会流进田里,

灌溉农田。




为了保持中式老房子特有的韵味,

他常常会去淘别人不要的旧东西:

破旧的米桶可以用作储物箱,

农家的打谷机、斗笠、蓑衣、门扇……

变成了另类的室内装饰。






古老的宅院中,

有画室、咖啡屋、餐厅,

中国传统物件组成的饰品,

与抽象的油画、拼贴画、钢构楼梯共处一室,

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毫无违和感。




本来还有很多村民担心,

“疯子”会不会把老宅改得面目全非。

但第一栋改造好的房子出来,

村民们的忧虑就被打消了:

“房子的格局基本没变,”

内部漂亮的装修却让他们惊艳不已。



院子里的植被郁郁葱葱,

小小的院子仿佛活了过来。



其实当初租金付完,

疯子就已没有多少钱了。

他拉来一对夫妻做自己的“中国合伙人”,

将最先装修好的两栋房子做成了酒店——

“秘密花园”。



从2012年的2幢宅子,

逐渐发展到现如今的6幢,

“秘密花园”现在已经有18间客房。




  上百年的土坯,

已经发黑的青瓦,

很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走进大门,

却发现一房难求。




但伊恩对经营毫无兴趣,

搞经营是他的“中国合伙人”的事,

他整天忙着他的事业,

在土坯、木头、瓦片之间来回倒腾。

每赚一点钱就继续付租金、装修房子。


“我的目的只是要保护房子,我是要自己住,我不要开酒店……”




在他的带动下,

很多村民放弃了拆除老屋的计划,

也搞起了乡村民居、酒店的生意,

“疯子”还经常上门传授修葺老房子的经验,

很多老房子就这样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在“疯子”的酒店内,

放着一本伯内特的《秘密花园》。

这本书讲的是三个孩子

寻找到一个秘密花园的故事。




在旧县村的老宅中,

“疯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



现在,他已经习惯了广西山村的生活,

没事便和村民们喝喝酒、聊聊天。




他工作的公司,

曾开出高薪请他做经理,

但他觉得,

钱不会让人开心,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跟喜欢的人在一起,

才会开心。



也有人问他想要在中国再待多少年?

“疯子”的回答是,

“我打算在这里待一辈子。”


来源:中国元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