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写作方法6:无形的情志怎样有形化?

 江山携手 2016-10-01
    一个84岁的老人,在深圳仙湖植物园住了一个月,写出了100多首摄影散文诗。这100多首摄影散文诗可以说就是我们今天的新形态文学,它精美的色彩、亮丽的植物造型,积淀着诗人一生奋斗的激情和哲思,它是延安老战士柯蓝向散文诗文体发起的一次壮丽的冲刺,它几乎成了柯蓝散文诗创作的绝笔。这100多首摄影散文诗生动地、形象地让我们看到了柯蓝那颗不老的心,那种充满创造性的散文诗写作。柯蓝一生的革命生涯和青春激情不仅蕴藏在那鲜亮的数码照片中,更在那些散文诗意象和散文诗语言中得到了突出的、有形的、并是柯蓝式的文学呈现。
    柯蓝在《遮不住的春光》里这样写道:“春光是嫩芽,春光是羞涩的小花,春光是绿色的芬芳,春光是不经意的微笑,春光是一页页没有寄出的情书,春光是偷着写的日记。春光,春光,遮不住的春光。”柯蓝对春光的向往和礼赞隐含着他对青春、对生命活力的渴望,当他用“嫩芽”、“小花”、“不经意的微笑”、“没有寄出的情书”、“偷着写的日记”等几个具体的、看得见、想得到的散文诗意象作为抒情的载体时,柯蓝对青春的激情和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我们都用自己的心体验到了,用自己的眼睛和触觉感觉到了。
    柯蓝在《燃烧》里这样写道:“苏铁植物有铁青的色彩,有钢铁般坚硬的枝叶,在夕阳的照耀下,如同大自然架起了燃烧熔炉。如此壮丽,如此辉煌,这不似人生却又似人生。”柯蓝的一生追求革命,追求文学,追求散文诗,“燃烧”的散文诗意象正是他一生最形象的概括,“熊熊燃烧”是他一生追求散文诗理想的最真实的比喻。
    柯蓝在《紫花和黄花的对话》里这样写道:“紫花是纤瘦的淡淡的忧伤,黄花是壮实的厚重的忠诚。黄花对紫花说:抬起头,抹去你忧伤的眼泪,勇敢的忠诚的去对待生活。紫花说:当失去忠诚之后,忧伤也是一种美丽。”柯蓝的一生坎坷,无论是爱情,还是工作,挫折和苦难拼贴为他一生中的沧桑,忠诚是他面对生活挫折时立足的基石。挫折带来的忧伤在柯蓝的生命中化为了一种诗美的体验,看不见的美丽忧伤在柯蓝的心灵中成为了黄花和紫花相互激励的审美意象。
    柯蓝在《桥》中这样写道:“古今中外有多少桥?有水就要有桥。那一年我过黄河是从水上走过来的。那一年解放大军横渡长江是千帆飞渡。人与人心灵之间只能架起真诚的桥梁才能相通。”柯蓝一生对真诚的体验最为深刻,真诚在柯蓝的散文诗意象中是连接心灵的桥梁,“桥”的可视、可触的审美意象最形象地传达了柯蓝人生精髓的认知和完美人格的推崇。
    什么是文学写作的“意象化的情感表达”?散文诗创作怎样将无形的情感有形化和特征化?柯蓝在84岁时的绝笔创作是最形象的注解。我们从柯蓝独特的散文诗意象中感受到的是他一生的理想和激情,一生的体验和感悟。一些生活的细节经过柯蓝情感和理性的孕育演化为一个个生动、亮丽、饱蘸着情感汁液的散文诗意象;我们读者从这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散文诗意象的体味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柯蓝、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柯蓝,一个燃烧着奋斗激情的柯蓝。
    文学写作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我们对身边的生活细节不能用一种艺术感觉和生命体验去观察它、体味它,并通过自己主观的心灵去孕育它。我们对生活的诗美体验和理性认识常常不能落实到一个生活的物品细节上。能否把生活细节变成文学意象?能否通过有形的、特征化的文学意象来传达那些浸润在生活中的无形的感觉和体验,正是我们文学写作训练要去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实现的一个地方。
    《我们在追赶太阳》是记叙我在2006年10月14日坐飞机从美国纽约飞往香港时的一篇抒情散文。在飞机上我们看到夕阳落下才半个小时,朝阳紧接着喷薄而出。我们的飞机以每小时900公里的速度追上了一点点西沉的太阳。“追赶太阳”是我们现实中一个实在的生活细节,在诗美体验中,我把它化为了一个具体的文学意象。“为了一个生活理想去追赶,去拚搏,去燃烧”,就是我赋予这个“追赶太阳”文学意象的主观情志。那个主观化了的、人的肉眼看不见的情绪情感在这里就获得了有形的、特征化的文学表达。当然,无形的情志有形化时将有许许多多的类似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文学技巧来辅助实现,这是下几讲里将要展开有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