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写作方法7:你会把最重要的语词放到句尾吗?

 江山携手 2016-10-01
    我们现在来大声诵读下面的散文诗,注意作品中我打上的着重号。
    《秘密》(耿林莽):“雪来到人间的时候,脚步轻轻。/ 像湖水那样清澈,梦一样安宁;少女的肌肤那样润洁,白鸽的羽毛那样纯净。/雪来到人间的时候,正黑夜,人们已经安寝。/ 在无人行走的柏油路上,我走过去,留一行浅浅脚印。绵密的雪花,匆忙赶来,又把它填平。/ 就像初恋的少女,怀着难言的羞怯,敛起那看不见的笑纹。/ 这是个秘密,埋藏得很深。/
    当我们出声反复吟诵上述短文时,我们有可能感觉到了:这篇作品的韵味之一是在每一个散文诗句的尾部。作者在写作时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他都安放了形容词(轻轻;清澈;安宁;润洁;纯净);或者安放了动词(安寝;填平……);还或者安放了名词(脚印;笑纹)。无论是形容词、动词、还是名词,这个中心词都是这个散文诗句中最重要的信息或最新鲜的信息。这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成果,语言学界将上述现象称为“尾焦点”和“尾重点”(end__weight详见《现代读写说》P29——P39)。你再反复吟诵,你可能还会获得这样的语感:如果在句尾安放动词,整个句子活泼跳跃,显现出一种流畅的动感;如果在句尾安放形容词,整个句子色彩亮丽,写作者那种独特的艺术感觉和生命体验得到了一种突出和强调;如果在句尾安放名词,整个句子端庄稳重,显现出一种安定、沉稳的语调。这些语感的产生获得了汉语认知实验报告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的支持。有实验表明:对汉语的诵读理解不能在阅读者接触到个别词汇时立即进行,而必须采用暂时储存的方式,直到词组或句尾出现才能开始理解加工(详见《现代读写说》P33)。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学习写作、开始从炼铸汉语句子时就要比较多地关注“中心词殿后”的语言现象,注意由此归纳、总结“中心词殿后”的几种语言模型,并开始实施将中心词妥置在句末的训练方案。
    我先用一份简表将“中心词殿后”句型的常见样式表述如下:
     ……
    上述分别讨论了W(X)、W(A+B)、W(A+A)、W(C)四种常见的“中心词殿后”的语言现象,你可以从中获得“诵读重音在后”、“中心信息在后”的语感现象。这将给你一个这样的提示:当你在默读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时,内心默读语言的视点要更多地落在句尾的中心词上;当你开口大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时,加重和强调的语音要落到句尾的核心词上;当你在写作时就要注意将重要的词语安置在句尾合适的位置上;当你在修改自己的、别人的文章时,句尾的关键词也正是你要特别留意的地方。
    现在根据你已知道的4种“中心词殿后”的语言模型开始做下列训练:当你大声朗读课程网站里给出的诵读材料,如《一世情缘》等,特别留意加了着重号的词语,你分别给W(X)、W(A+B)、W(A+A)、W(C)的专栏里找出10条你自己阅读中搜集的语料。你需要在课程网站上做一次互动式的语言模型的系统训练。在你训练和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发现有老师和教材上还没有总结出的新的语言模型;如果发现有,请你用新的符号来命名它,用你找出的语料去证实它,用自己写的论证语言去总结它。这是一种有创新意义的学习喔!我来先做一点小提示——下列语言现象你一定常常遇到,该怎样命名和总结呢?——“这样,一些作家的写作不再源于真理的发现,而是为了填补那些嗷嗷待哺的印刷机器。“所以现今的每一个作家都在孜孜不倦地写作。”(注意加了着重号的词语)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用一个什么解释来定义这种没有总结的语言模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