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生反对教育,却创立TED让全世界受益

 娄底蛮好嗨 2016-10-01



来源:硅谷密探(ID:SVS-007)


是否曾经被著名TED演讲所启发? 他的创始人是神奇的理查德.沃曼。


他一生最大的观点是“Never Education, Only Learning”,他反对统一的死板的教育系统,而是提倡按兴趣学习。

探长今天潜入长城会GASA大学,有幸和他一起交流。

TED的创办

1984 年,理查德·沃曼等人在加州蒙特雷(Monterey)举办了第一届 TED,第一次将科技界、设计界和娱乐界的人汇聚在一起。


沃曼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规划 TED 会议,从他感兴趣的领域请来有名的人,并为 TED 设立了许多有趣的规则。他们约定:如果在1983年底注册人数没达到预期他们就不开了。

不幸的1983年底注册人数没达到预期。但沃曼个人非常喜欢TED这个概念,于是他不顾其他人反对将这个会议办了下去。第一届TED座位上只坐了一半人。沃曼和投资人都赔了钱。

(比尔盖茨是TED的常客)

而直到六年(1990年)后,他们才举办第二届TED。但到了1992年第三届TED时,门票便一售而空,从此TED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会议之一。

好奇心

沃曼表示他做TED的初心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邀请比自己聪明的人来TED,让自己成为最笨的那个人。

他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邀请嘉宾,比如他曾迷上一个讲述昆虫为什么会爬的节目,立刻打电话给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生物学家罗伯特·福尔,请他来讲动物移动的奥秘以及仿六脚蟑螂的机器

(罗伯特·福尔参加TED会议)

而如他自己所言,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好奇心。

不走寻常路

在八九十年代,当时大部分的会议都是一样的枯燥无聊,每个人都穿着正装,前两排坐着演讲者和赞助人,每个演讲者都是念稿或者念PPT。演讲者越重要,对他们开始前的介绍就越冗长。与会者都觉得很舞曲。

而沃曼为TED设立了许多独树一帜的规则,比如抛弃传统会议的讲台,不出钱请演讲者,不邀请政治家。



“我把学习定义为自己懂得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他将TED变成不拘一格的聚会,无论是谁、多大牌都必须在胸前挂上铭牌。不准穿正装。他拿着一把剪刀站在会场门口,只要有人系领带就上去剪掉。


老爷子今天参加GASA的活动,也成功的Hold住了在场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一出场就不按常理出牌,拒绝上台,调亮了观众席灯光,以更近的距离和观众活动。

(理查德在GASA大学讲台下激情演讲)

当问到TED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老先生嘿嘿一笑,一语道破:“让开会者之间自己多交流。”

理解这个世界

“理查德把一生都用在关于和‘理解’相关的事情上。他帮助人们理解地方、人群、健康、流程等几乎一切东西。”麻省理工学院Media Lab创办人尼可拉斯在前几年《纽约时报》采访中如此评价他。

“你看看新闻、书有多少被称之为信息的东西实际上屁都没讲?”每当沃曼发现有一个问题想知道答案,他就编一本书。

沃曼出版了《理解美国》《信息焦虑》等一系列广受好评的书。

说到出书,最早1980年他出版了一本洛杉矶城市指南,但卖得并不好,还差点破产。后来他在投资人帮助下出版了《访问》城市指南系列,他通过图形和富有逻辑的方式让大家理解纽约、东京、罗马等这样的城市,这个系列大获成功。

他着迷于理解纷繁的信息,抽丝剥茧地呈现本质。他20年前创造的概念“信息架构”,如今在大数据年代成为流行词。

(李开复等人在GASA大学听理查德讲课)

但沃曼却一再强调,“我不关心大数据,我只关心大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数据,才能触及到人本身。

顽主之心

身为建筑设计大师的理查德,将自己的家也装饰成了一件艺术品。从庭院到回廊,每一处摆设无不精致,每一件收藏无不名贵。


更有趣的是,书架上还陈列着理查德自己编写的上百本书籍,从艺术到风土人情,天下万物,无所不包。

理查德有自己的大量藏品,中国的佛像,日本的浮世绘,毕加索的真迹.....

(理查德·沃曼别墅室内毕加索的素描画作)

是的,理查德·沃曼就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奇男子。

最后,他送给探粉们一句话,“好奇心才是你真正要关注的。一定要把主次分清楚。!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想要什么”。

- END -


长江商业评论联系方式:

投稿及内容合作|editor@ckreview.cn

广告及商务合作|bd@ckreview.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