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感敏锐的人,看到生命的细部

 许愿真 2016-10-01

【予东田圃·教学随笔】:语感敏锐的人,看到生命的细部

 

语感敏锐的人,看到生命的细部

 

程予东

 

 【导读: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到“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一直以为,语感敏锐的人,既能表达自我也能理解别人。他们易于看到生命的细部。

 

 语感培养,最早是夏丐尊提出来的。

 

 他在《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这样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到“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也就是说,对文字的感觉,不应停留于其字面意思,只有当它唤起内心的某些情感或联想时,才算是领悟了文字的真味。

 

 作家语感敏锐,文字背后沉潜着情感郁郁的心灵。他们往往以假托之物来抒发心志,如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仅仅停留在文字的面端,那是无法破译作家情思的。语言是他们表达情思的密码,只有那些语感敏锐的人才可能破译它们。

 

 濂溪先生在《爱莲说》一文中这样表达自己爱莲的原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莲从淤泥中长出来却没有沾染污秽,在清澈的水波中洗涤却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面笔直,不长枝蔓不长枝节,香气散播很远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玩弄它。

 

 如果疏通了字面意思就算完成了教学,那只是探得冰山一角,更丰饶的世界还没有见及。学生是在字面兜兜转转,背诵识记,结束完矣。并没有什么印痕。倘若回忆起来,也多是漫漶不清。期待学生语感自发敏锐,情感触动,获得有价值联想也是幻觉。以积累启发向深处思考。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菊、梅、竹都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自然物象,怎能以人为知己呢?如果这样讲,那就分明是一个语感迟迟的人了,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拟人就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物象以人的情感思想。所有拟人手法都是移情于物,是自我情感的含蓄表达,艺术再现。

 

 移情的人语感一定不弱,像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其实就是渊明以菊为知己,和靖以梅为知己,子猷以竹为知己的意思啊。天地万物,自然造化,它们身上存在着深刻的哲学,神谕,如同人的另一个化身。人在人的世界,值得理解,渴望理解而不得的时候,是美学的,是悲剧的。孤独境遇下的人就会把多情的眼投寄自然天地万物,寻找那一个精神化身。就像我是山岗上那迎风飒飒而语的松,是水泊里漂荡无依的萍,是夜幕下闪着寒光却温暖的星。孤独让人富有敏锐性,也更具有创造性。发现自我,拥抱那个我。描绘那个物象即是在描绘自我啊。在累积的基础上,在情感的碰撞中,在联想的长河里,你阅读濂溪笔下的莲,怎么能只把它看成一个客体物象呢?你自然会联想到洁身自好,不孤高自诩的君子之风,联想到君子内心通达事理,豁达正直的本性,不结党营私,不拉帮结派的独立人格,会联想到君子的德声远扬,清廉庄重。

 

 语感敏锐的人开凿了自我和文学艺术的通道,获得的是万千自由。因为他不但能抒发表达自己,也能走进更多赤子情怀的人,走进自然,获得生命意识,宇宙意识。

 

 培植自己的语感,你才能读懂晨义笔下叶子时期的梅所传递的生命姿态:你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梅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这哪里是梅本身,这是晨义追求的一种坦然自适,独立不羁的生命态势啊。

 

 面对一枚橙黄的杏子,你凝视它,像是在凝视一个人:所有的甘美摆在外面,让人享受;一切的苦楚藏在心里。一枚杏子藏着多少爱的深意,让心禁不住心生敬意。它是母亲,是恋人,是知己啊。

 

 语感敏锐的人,内心情感丰富,联想自然,故而能看到更多生命的细部。

 

【作者  程予东  浙江省象山荔港学校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