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十一 会玩的人都来哈尔滨老道外了

 kx360 2016-10-01

“裹着棉袄,走进破旧的房屋,吃上一口炖菜,配一碗丸子汤。”这是2014年,汤唯冯绍峰拍摄的电影《黄金时代》所呈现出的哈尔滨老道外经典画面,故事讲述了萧红传奇的一生。记得那年自己特文艺,看了许多萧红的文学作品,于是大年初二临时决定带着“母后”花全价票去膜拜我心中的女神。3个多小时的电影,让我的心情百感交集,原来你经历了这些,你我虽然同生在哈尔滨,可是时代不同,造就了我们不同的经历。为了感受那些年老一辈人口中的好地方,我准备重走哈尔滨,感受我们口中的“回忆杀”——你好,老道外!

老道外
手绘老道外

前篇

“即便你失去了光芒 可我依然爱你的模样”

据《道外区史志》记载,上世纪50年代开始,道外区南十六道街等7条街道曾大量涌现个体商业网点,令此地段一度成为商业集地,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涉及百货、医疗器械、副食品、针织品等各行各业的产品。随着城市的发展,作为老城区“道外”显然有些落寞。

走在老道外的街上,老化的电线,缺了砖块的马路,裂缝的墙体,弥漫着臭气的排水井,如果大货车奔驰而过,二楼的住户就会感觉到有些颤。即便如此,住在道外三道街的刘叔却依旧对这里“情有独钟过”。在这生活了大半辈子,喝这里的水,吃这里的饭,每天感受这里的风,离开了,我会不习惯!就算这里什么都没有了,可只要人在,老道外就还有它独有的情怀与回忆。

听得我鼻头一酸,因为据说当年姥姥就这样的心思,最后没有扭过儿女的孝顺,把她接走啦!

手绘老道外

【道外第一站】

老道外总是被道里耀眼的光芒所覆盖,可那又怎样?这里有最质朴和最原始的哈尔滨人生活的方式。就像刘叔说的那样,没了风土人情,这还是我的家吗?道外区地处哈尔滨市的中东部。城区东与阿城区、宾县接壤,西与道里区以滨洲铁路为界,南接南岗区、香坊区,北与松北区、呼兰区毗邻。全区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8.88万人。辖22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乡、115个社区和38个行政村。该区有道台府、中华巴洛克一条街等历史遗迹,众多老字号店铺坐落在该区。

手绘老道外

从靖宇街的街头开始,沿着道外头道街一直走下去,约1.6 km,步行即可,约20分钟。公交3、12、28、79、94、64、107、108路等,票价1元。

如果来的比较早,随便找一家早点铺吃点,你会觉得在这花10元事件如此幸福的事。这里有我最爱的小光头,于是我来这条街的次数也越发多了。

【道外第二站】

沿着头道街走到二道街,步行10分钟,约0.3km,这里有两个非常有名的胡同。史料记载,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诞生了哈尔滨这个城市,哈尔滨当时的情形如现今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是一个新兴的充满了活力与机遇的移民城市,说俄语的、说英语的、说德语的等等,还有犹太人,他们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当然还有闯关东来的辛劳勇敢的中国百姓和各地涌来的能工巧匠们,他们建设了哈尔滨。

手绘老道外

如今,喜欢怀旧的哈尔滨人,走进这片老城区,除了寻找这里的美食,更多的是来寻找一种久违的亲情氛围。在这里,依然感觉到浓浓的邻里之情。夏夜的晚饭后,邻居们小聚在院子门口,闲话家常,讨论着一天的新鲜见闻,这样敞开心扉的交流,竟是当下大部分最羡慕的生活。如今的南二道街,集中了哈尔滨的百年老店,如张包铺、范记永饺子、宴宾楼、北山酒馆等,可我最爱南七麻辣面,再配上两个小菜,一瓶大白梨。

道外美食

【道外第三站】

走了两条街,重头戏来啦!——人人都爱的北三道街。说北三有名,大概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人对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味蕾的安抚。也许我们都不食人间烟火,可来到这你都会了解。别想多了,我说的是“烟火味”。小时候,每每听到妈妈说:“我去北三给你买好吃的,你在家要乖。”我这一天都会像只小猫窝在床上,玩着玩具不作不闹,等妈妈给我买那条街上最好吃的糕点。在哈尔滨提起特色小吃,道外北三道街上的风味馆是人们竖起大姆指公认的好去处。拥有百年历史的北三道街,你来或不来,它都在那里,仿佛诉说着老道外的沧桑蜕变,满满的老道外影子和味道。在这条老街上的小酒馆里,品着特色小吃咂上两盅白酒,彼此心无芥蒂地说着奇闻轶事,怀着解闷又解乏的闲散心情,素不相识的人也会扯到天黑,那才叫痛快!

松光电影院
手绘老道外

说到这,我要和你说件正经事。那就是千万别问我啥好吃,我会说不知道,因为哪家都不难吃,家家都有特色菜。那么请问你想吃点神马?吃包子有张包铺、有徐包铺,吃肉有武刚肘子、吃鸡有春香鸡馆、吃熏酱有宴宾楼、北山酒馆。觉得南二的菜有些清淡,那来北六道街换换重口味。别慌,这里没有大蚂蚱子、炸蝎子,更没有鳄鱼肉串,有的全是肥瘦相间,口感顺滑的大片扒肉,有李家扒肉、小二扒肉、张飞扒肉等,逢中午一定要早去,否则人无座、车无位。感觉夏天没过够,想抓个大排档的尾巴,那就来老道外撸点串。原本北三道街和四道街之间原松光电影院胡同里是一家挨一家的烧烤,以“老太太烧烤”最为有名。现在店家大多迁去新址,只剩寥寥几家烧烤店,去的人也没从前那么多了。

手绘老道外

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如果你想几点几点去就能吃上谁家的美食,那可能要等,或者等第二天你换个时间再来。会不会觉得很牛,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里的老板都非常会生活,赚钱并不是第一位,很多老板只经营午餐或者晚餐,其余的时间会打打麻将,享受生活。而且不是一切都管够的,如果卖没了,就歇业了。比如富强大骨棒,一天只营业到中午,卖完了所有的骨棒就歇业了。因为骨棒的熬制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来的迟了,就只好下次再来品尝了。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老道外的美食会让人百吃不厌,真材实料的食材,外加上足够的火候,让这里成了美食的天堂。

道外美食
道外美食

【道外第四站】

隔了两条已经变成温州商业街的北四、北五道街,前往北六道街。在道外区北大六道街上,有很多建于上世纪不同年代的老建筑,与哈尔滨那些繁华的街道相比,这里要静僻许多这里有一个1936年建成的至今仍在使用的基督教会。虽然这栋老建筑的宗教特征并不明显,但建筑中心顶端的十字架确凿无疑地表明了它的身份。

基督教会
基督教会

这些建筑上的每一个造型、每一个雕花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道外与道里、南岗为哈尔滨开埠之初即有的三个区,南岗和道里基本是老外们的聚居地,他们开办了银行、商铺、学校、教堂,只有道外区聚集的都是中国的普通百姓。开埠之初,一批有胆识的民族工商业精英,率先在道外开商铺、办实业,置地盖房。道外的建筑,在盖楼时结合了道里、南岗的“洋房”和中国的传统建筑手法,建造成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于是这些变成了哈尔滨的建筑经典。

老道外建筑

【道外第五站】

沿着路往前走就是北八道街,第一个大院的墙上还依然有着“为人民服务”的五个大字。经过时代的洗礼,它已锈迹斑斑,挂满灰尘。这几个字挂在这里多久似乎已经没人知道,更不会有人记得他为什么挂在这里了!哈尔滨人说,去一次老道外,感觉就像回到20年前,那叫一个老啊!眼前的一幕幕,让我想起了萧红曾说过,“那饥饿无处不在,我的胃里已空了一整天,郎华怎么还不回来?隔壁女人一身华装归来,她对我说:‘你没有去看过今天的电影吗?很是不错呢。’我嘴上对她说:‘并没有’,心里却焦急的等着,只盼着郎华带了食物回来填饱肚子。隔壁家灶火上似是炖着肉,那香味很是诱人。如今,哈尔滨人已不再那般饥饿,但这就是生在那个年代哈尔滨人所经历的岁月。如今旧楼杂院终将被改造成高楼大厦,人们的居住条件会被大幅地改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正因为它独有的历史特色,也吸引了众多的剧组来这里拍民国戏。比如同为萧红题材的《萧红》和《黄金年代》就曾在此取景。所有古老的东西注定只能有一小部分真正的精华能被保留下来。

萧红电影
萧红电影

【道外第六站】

进入道外十二道街,是个大大的广场——阿拉伯广场,它西起十二道街,东至十四道街,南起育民街,北至靖宇街,这里的清真寺是国家一类保护建筑。该寺始建于1897年,1904年改建,1935年在众多穆斯林朋友的倡议和捐助下再次扩建,保存至今。每年清真寺都接待从巴拿马、苏丹、马来西亚、土尔其及西亚地区待十几个阿拉伯国家的300多穆斯林国际友人,接待国内穆斯林朋友每年多达10万人,该寺作为省会的清真大寺是哈市广大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在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三大节日,都有2万余人在此举行活动。

清真寺

【道外第七站】

离开清真寺,前往十八道街的道台府。哈尔滨关道也叫滨江关道衙门,俗称道台府。道台府是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道外十八至十九道街之间,始建于1905年,是哈尔滨市第一任行政政府所在地。20世纪初,沙俄帝国主义建成中东铁路。强行租借铁路沿线的哈尔滨市区时,傅家甸(道外)就被划于租借地之外,处于与哈尔滨市并存的特殊地位,属于中国政府治理的行政区域,清政府为加强对傅家甸地区的治理,在政权建置上设立了级别较高的“道”一级政权机构。

前天,我看到微博网友“夏洛克新一”说道:道外的往昔与今时让我叹息时光的短暂,对于不断消失的事物我们是该向前看还是去挽留,我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每次去老道外都会感觉丢了点什么,又想挽回什么却无能为力。肆意的街拍能给我心理上一时的快感,但回来之后沉思起来也许每一次再来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想起这些就有种莫名的悲伤。

老道外

和他不同的是,我觉得老道外的美食、建筑、人情都是当下最珍贵的财富,作为哈尔滨人,去一次老道外会让我觉得如此幸福。好庆幸,此生我以你为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