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 —现实生活如何妙用“有”和“无”?

 发哥07domrg8zi 2016-10-01

原创

杨本枢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 —现实生活如何妙用“有”和“无”?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十九

经文大意:

车子能够运转,关键在于三十根车轴扎入车轮中心的中空部位使车轮转动。陶器能够盛物,关键在于陶器内凹的形状使物不溢出。房屋能够居住,关键在于有门窗得以进入中空的室内。所以说,“有”是获取实用性的载体,“无”是获得实用性的关键。

有”和“无”的共生关系

此章主旨是通过列举车轮中空部位、制作陶器、门窗的性质及在整体中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有”和“无”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

“无”和“有”是老子哲学的重要范畴和专有术语,从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开始,老子不厌其烦地阐述整个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有”和“无”的关系。在第4章里,老子把道比喻成巨大的盅子,因其虚空而承载万物。本章老子又从实际生活入手,撷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例说明“无”在具体实物方面体现的关键作用。

“无”和“有”相伴而生,因为“有”的存在,车子才会称之为车子,房子才会称之为房子;因为“无”的存在,车子才能够成为交通工具,房子才具有居住功能。如果没有“有”,交通工具没有了载体,人们休息的地方不知道是何物,车就不是车了,房子也不是房子了。如果没有“无”,车子无论多么高大、气派,也无法成为交通工具,房子无论多么富丽堂皇,也无法供人居住。

这就是老子要表达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精髓。此章是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明,有和无是相互补充、相互显现,互为因果的关系。

没有“无”物体则失去用途

笔者在第九讲《如何理解道的虚空性?》讲过,虚空是“道”的本质特征。老子认为“道”形成一个无边无际的虚空状态,这个虚空体积能够承载天地万物,成为天地万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所以,老子在第5章用巨大的鼓风机来形容天地之间的虚空状态,鼓风机一是表明天地的虚空状态,二是说明天地不是静止的而是时刻运动的。这是老子想要表达的含义,天地因其虚空才能够承载万物,因其绝对运动才会繁衍万物。

第11章,老子用车轮安装车轴的中空部分说明只有虚空,车轮才会转动,车轮转动车子才有用途;陶土制成的器皿只有中间虚空才能够盛装物品;有了门窗的房屋才能够发挥居住的作用。这些经文都在反复表达“道用”的虚空特性,也即“无”的用处。

我们不知道先秦时代的老子如何拥有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想象力,他竟然把道用的宏观性和微观性通过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表述出来,生于两千年后的我们即便拥有先进的科技水平,也不得不叹服于老子的思维独特。

现实生活中如何巧妙运用“有”和“无”

一是互为因果关系。一物两面互为因果,单独存在时力量薄弱,二者并存时才会发生共生、共振的作用,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

我们都知道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这些大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头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大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飞出12%的距离。

这个原理适合于团队管理。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体的力量,团队的智慧高于个体的智慧。个体单独存在时就像中空的车毂,如果不和车轴结合则一无是处,一旦和车轴、车轮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高速运转的效能。同样的道理,一辆车子无论多么威武、有气势,离开车毂就只是一具僵尸,动弹不得。

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经过优化组合后,整体功能能够大于部分之和,产生1+1>2的效果。

二是要用辩证的眼光预判事情的发展与结果。对于正处于积极方向发展的事情,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明了积极因素,又要警觉消极因素。同样的道理也适用糟糕的事情的发生,此时不要完全丧失信心,要洞察到不利事件在演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自己有利的影响因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极好的说明。

老子在58章又一次强调了有无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假设老子端坐于厅堂,和几位知己喝着小酒,边喝边感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告诫世人,福和祸是相伴的,正如有和无是相生的一样。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 —现实生活如何妙用“有”和“无”?

需要理解的词语

“三十幅”古代指车轮上的轴条,取每月30日计算共使用30根轴条。“毂”指车轮中心空的地方。“埏”指把泥土团、揉,“埴”指陶土 。“户牖”指门窗。“当其无”具体可以理解为中间是虚空的意思。

通行本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帛书》甲本

卅【輻同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然(埏)埴為器,當其无,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无,有 【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无之以為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