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键:现代诗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故土感,属于无根的写作

 凌寒留香之腊梅 2016-10-02

重建汉语的桃花源—谈杨键的诗

文: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卢倩


杨键“生于崩溃的一九六七年”,就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不知自己从哪里来,/这是我们的真苦难”。杨键正是因为这样而在这个时代中显得特别。


2006年,杨键获得首届宇龙诗歌奖,当时的颁奖词对杨键做如下评价:“他的诗忧伤,古朴,孤绝,清远,有如空谷足音,令我们重返人性和语言的最柔软部分。”


是的,他的特别正在于有点孤绝,有点清冷,有点淡漠。不同于大多数诗人在淡漠的语言之下怀揣有炙热的跳动着的心脏,杨键的孤绝、清冷和淡漠来自于灵魂。


关于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悲哀与消极的倾向,杨键曾说“在失望的表层下面有一个一定会好起来的善良愿望。”但这种愿望于杨键而言,并不是火热的,激扬的,振奋的。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温度那么低,让我们触摸到的只有悲伤的愿景。


杨键诗作中最为常见的意象皆如“冬日”、“暮晚”、“浮世”、“青年人”、“老年人”、“死亡”、“痛苦”、“静坐”、“远方”、“湖面”、“江水”、“运河”、“母亲”、“脏孩子”、“柳树”、“悲观的爱情”等等。杨键喜欢绘画,尤其中意水墨。


假如为上述意象填图色彩,那么杨键的“冬日”不会是银装素裹,而是肃杀萧条;杨键的“暮晚”不会是暖色调的日落西山,而是低矮暗沉的黑夜降临;杨键的“浮世”也不会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而是深藏于喧嚣中的孤独落寞;杨键的“爱情”也不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而是激情褪去后的点点疲倦。


无论是“冬日”、“黄昏”还是“老人”等等都象征着某种正在消亡的,或事物,或精神,或文明。透露着杨键的诗歌对于人的苦难的描述和认知。但弥漫在这些诗行中的却是杨键所独有的对于世间苦难的悲悯感。


对于苦难,在他淡漠与冷清的背后,有的不是弃之而去的孤高,却是笼罩于天地之间的博大悲悯。他说“三天前/门口的蜡梅开了/没有叶子/只有花。/木门’吱呀’一声推开/老母坐在床上/好像一个桃花源。”


也正因为如此,杨键在这个时代具有了独特的如佛陀般的独特气质。洞悉人世苦难,仍旧怀有悲悯之心,轻抚人间。


所以杨键的诗歌对于诗人而言就是一种实现。是诗人从个人体验出发构建出一个宏大的文化关照体系的愿望的实现。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意象,一句句看似悲苦的诗句,无一不浸透着诗人对传统文明失落的担忧。


《古桥头》中有这样的句子:“田地没有耕种,/荆棘没有拔除……/什么也没有生下,/我们留给子孙的将是十分荒谬,/十分神经质的空白。”字面上看,诗人描述的就是田地荒芜的景象,但实质上却是对文明断裂的展示。这种对于文明断裂所带来的空白,杨键将其定义为荒谬的、神经质的。


杨键曾接受采访说:“现代诗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故土感,属于无根的写作。”这也就是“对文明的担忧”。杨键所言的 “文明之根”在于“通于无常”,就是人的心可以保持空性的状态。因此要保持这种“空性”需要“重建我们汉语的空性、韧性、灵性,重建我们汉语的宫商角徵羽,重建我们汉语的桃花源、逍遥游,与归去来兮,乃至最终重建我们汉语的山水精神与礼乐精神,似乎这些才是安顿我们身心的密码。


所以才有了“人不祭祀了/荒草仍在那里祭祀……/人所不能做到的忠诚/由这些荒草来做。” 这其中有着独属于杨键的诗人的“孤绝”气质。这种“孤绝”一方面是指“孤独”,是一个面向传统文明的诗人所必须承担的茕茕孑立;另一方面是指“决绝”,这种“决绝”的态度让杨键即使背对现代文明展现出略微极端的倾向,仍具有极其动人的力量。


这种“诗歌立场的极端来自他对自身的忠实,来自对一种正在消亡的文明和美的忠实。”所以当看到他说“重建我们汉语的桃花源、逍遥游,与归去来兮”时,我的心被触摸到了。

 

 

杨键的诗:


《冬日》


一只小野鸭在冬日的湖面上,

孤单、稚嫩地叫着

我也坐在冰冷的石凳上,

孤单、稚嫩地望着湖水。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就是两只绵羊,

正走在去屠宰的路上,

我会哭泣,你也会哭泣

在这浮世上。

 

《暮晚》


马儿在草棚里踢着树桩,

鱼儿在篮子里蹦跳,

狗儿在院子里吠叫,

他们是多么爱惜自己,

但这正是痛苦的根源,

像月亮一样清晰,

像江水一样奔流不止……

《纪念一座被废弃的文庙》

在日夜流淌的长江岸边,

烟囱的黄烟,

为我们缓缓勾勒,

下雪天暮色的凄凉。

一个个榜样都来过了,

一个个完整的暮色也来过了,

就像这幢只剩下十几根大柱子的建筑,

从来没有被我们理解过。

雪地里裸露的铁轨,仿佛穷酸的孤儿,

这穷酸一直延伸到远方,

让我看见那站在枕木上,

两颊落满煤灰的乡下妇女。

她就像深埋在地的灵秀的长窗,

像死去的文庙里砸碎的石碑,

要求我们俯在雪地上回忆,

用这漫天的雪花,用湖面上的两只飞鸟。

它们上下追逐,

像长久以来的失落。

为了抚平这种对立,

一个个榜样都来过了。

攀升的台阶通向的圣贤的所在,

传不下去了,

高耸的杉树融入灰色的天空,

这是我们再也写不出的一首硬朗的诗。

为什么我会不安,

看着那石碑上,

用娴静的书法撰写的“孝”字?

为什么我要注视这自由的雪花?

在暮色一样消歇的大地上,

几扇歪歪扭扭的长窗,

几个砸碎的石狮子,

只是一阵封建的残余。

人们在寂静中交换着蔬菜和钱币,

装卸工把冻僵的猪肉甩向卡车。

白口罩下,为大雪而生的女孩子,

人们依然有为一场大雪而生的眼睛。

在日夜流淌的长江岸边,

寂静的雪花为我们缓缓勾勒着,

这个小城的暮色的凄凉,

这是我们用苦水盼来的一场大雪。

 

关于理想岛


欢迎来到理想岛 ( ID:  lixiangdao002) !  诚挚、独立、担当,以学术精神,死磕理想。这是一个一群人共同参与,使之不断接近完美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