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逍遥游学习日报 2016-09-18 13:09:45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为高远志向、豪放气概象征的大鹏,早在战国时就被庄子在《逍遥游》中进行了一番奇妙的描绘,“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 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9、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0、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