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流不息》:底层人物的真实写照

 leee68 2016-10-03

                   

22日的《深流不息》电影发布会上,导演谈到创作问题时,强调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深流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普通到在家里过世一个星期才被人发现。我们做的就是平实的人物传记,并不想要用过多的情节渲染来博大众眼球。”

 

影片改编自青年漫画家深流的真实事迹。201518日,2015年1月8日,惠东县多祝镇一间出租屋内,一具去世七八天的男性尸体,躺倒在床上,似乎刚从工作台下来,打算小憩,生命却定格在了那一瞬。他是深流,本名刘学深,瘦小又强大,他的生命止步于34岁

 

电影开头以沉痛的追悼画面展开倒叙,结尾又回到开篇,以追悼会的收尾为整部片子收尾。如此庄严的、首位呼应的基调可能稍显平稳,不像《七月与安生》那样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差,之所以这样编排,可能也是考虑到电影的创作背景,好多人在看片子之前就对故事背景有过详细了解,每每提起《深流不息》,光是这四个字就够你难过一阵了。导演用这样严肃的表达方式警醒我们,深流,真真切切在这个世界存在过。



 

而从人物形象上来看,这部片子表达的,既是画家深流的传记故事,也是每个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写照。

悲怯的,沉静的中学生阿深,即便回到自己的家,也要首先轻声敲门,确认没人开门之后,才从脖子上取出钥匙,小心翼翼推开家门,蹑手蹑脚走进去。他不过是想回来给过世的母亲送枝花啊,为何要忍受一家人的冷言冷语。

电影最触动人心的,还有阿深每一次的回眸。父亲追出门,问他吃饱没,他转过身去,似乎要说些什么,又只是静静看着他,想要努力挤出一个微笑,又卡在肌肉上笑不出来。每一次阿文试图挽留阿深不要离去,阿深的表情亦是如此。

坚毅的,倔强的阿深。以树为家,长椅为榻。阿媛问:你为什么总在这里呀?他说很久以前我家就住这儿了。当时的阿媛一定在心里想,这是个脑袋不灵光的孩子吧。宁愿风餐露宿和流浪汉为伴,在电闪雷鸣的夜晚躲在公厕里画画,就是不肯寄居到好兄弟阿文家里去。




他有骨气有魄力。选择居无定所的生活,一方面是自尊心的驱使,不愿意真的让好兄弟养自己一辈子。这种性格在后来与阿飞见面时也有直接的体现。阿飞看好阿深的创作才能,邀请他面谈合作事宜。他首先从上至下审视自己的着装:白T恤+人字拖鞋,为此才不得已联系了阿文,那身西装长裤实在太不合身了,像一个瘦弱的孩子偷穿大哥哥的衣服扮演过家家的游戏,当阿飞自主点餐,他还要追加一句,我请你喝饮料!我们也可以将这种自尊与孤傲理解成创作需求,记得有作家说过,孤独是灵感的来源,必须保持孤独,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于有些艺术家而言,保持孤独,远离安逸的生活状态,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来。当阿深重新回到曾经和阿文一起居住集体宿舍,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反而再也画不出满意的作品,任凭废纸屑扔得遍地都是。

温柔的,多情的阿深,善待每一个陌生人。街头流浪汉,,操场上踢球的少年,广场舞大妈,粗鲁的安保大叔……一切所见之人,在他的笔下都会变得顽皮可爱。他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只是极不擅长言语交流。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清晨了,所有人从睡梦中醒来,一如既往重复着前一日的动作,刷牙的刷牙,漱口的漱口,却意外地收到自己的画像。这,就是阿深式的,沉默的告别礼。

阿深和阿文就是小人物双重性格的体现。两人同时来到陌生城市。阿深坚持自我,用瘦弱的身躯支撑庞大的梦想。阿文妥协现实,最终练就职场万金油的嘴脸。在两人第一次来到大城市时,阿文就说了他不做割耳朵的疯子,他想做毕加索。成年之后的阿文又是这样感慨的:我这辈子是当不了毕加索了。不过有时想想,就这么努力活着也挺好的。同样生活的社会底层的大多数者,都会经历一个梦想向现实妥协的艰难过程。我们是阿深,我们也是阿文。我们在阿深的世界里或自我陶醉或苟延残喘,在阿文的世界里接受现实,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深流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现实世界里的小人物也不过如此。大人物才在名利场上虚情假意你侬我侬,底层人物没有广泛的交际圈。可能三五年下来,身边也就只有阿媛阿文这些屈指可数的朋友。又或许穷尽一生,攒了一辈子的好运,才能遇到阿飞这样的伯乐贵人,趁机改写自己的命运。

 

但无论如何,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人生也应该这样,在阿深和阿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多半是深流,执着梦想,少数时候当一下阿文,别太为难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