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Mode中文网 泱泱五千年的文化,中式制造历来享有极高的工艺水平,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惊为天人的万里长城,古朴大气的园林楼阁。大到建筑,小到针线,无处不闪耀着中华古人的智慧。如今,当我们被更多的“中国制造”所包围时,还要记得这些传承千年的“中国创造”。 算盘 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算盘的来历有几种说法,很有意思。第一种是孔子夫人: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国君任命孔子为司库。孔子夫人很聪明,对他说:“你几根细绳子, 串上几颗珠子,拿来多少,就加上几颗珠子;用去多少,就减去几颗珠子,不同的绳子代表个、十、百、千、万的位数。”虽然孔子夫人发现算盘之说并无凭证,但 算盘业仍奉她为祖师。 一种学说认为算盘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证据就是东汉数学家徐岳曾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写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算法就称为“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有学者认为这就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 ![]()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算盘起源于元明朝。他们认为,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元代陶宗仪有一本书里引用当时形容奴仆的谚语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 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这里把有了点“资历”的婢仆比作算盘珠,十分有 趣,也说明当时的算盘已经很普及。 ![]() 由于算盘的历史和智慧,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算盘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立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如今计算机普遍的今天,人们早已用机算取代了珠算,算盘也更多地被当作一种过去的记忆丢在了历史的角落。 ![]() ![]() 古典纸伞以纸为载体一直传播着中国传统书画文化,可谓中国古典文化符号,具有吉祥、圆满、浪漫、怀旧、避邪等传统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尼龙折叠伞的兴起,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的碰撞,油纸伞手艺人在制伞市场上艰难求生,其手艺传承更是步履维艰。 蓝缬 蓝缬[xié],就是我们常说的蓝印花布,是我国江浙一带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
![]()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古时称为药斑布。最具典型的就是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的图案。从工艺上一般分夹蓝缬和雕板印缬两种,这是看似简单其实却很繁杂的制作工艺。 制作需要五道工序:镂刻花版;刮浆;印染;刮灰;晾晒。全部手工制作,古朴大气,凝聚着智慧的结晶,蓝印花布有青铜饰纹的高古、汉砖瓦的粗犷、宋瓷的典雅、 苏绣的细腻、剪纸的简洁与织锦的华贵。深沉的蓝与纯静的白,在普通的棉布上组成了多姿多彩、寓意古象的纹样。在质朴素雅、含蓄优美之中,饱含着浓郁的乡俗 民情。蓝印花布得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原因正是它的平民化。经过岁月的淘洗,焕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筷子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 关于筷子的起源,中国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大禹为治好水患,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连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躭误一分一秒。一次大禹在野外煮肉吃,陶锅的 肉很烫手,无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便砍下两根树枝,把肉夹出来吃。久而久之,大禹练成了用树枝夹取食物的本领,他的部下见他这样吃饭便纷纷仿效,这样就产生 了用筷子吃饭的习俗。 榫卯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