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温雅小筑 2016-10-03
StyleMode中文网


泱泱五千年的文化中式制造历来享有极高的工艺平,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惊为天人的万里长城,古朴大气的园林楼阁。大到建筑,小到针线,无处不闪耀着中华古人的智慧。如今,当我们被更多的“中国制造”所围时,还要记得这些传承千年的“中国创造”。

算盘

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算盘的来历有几种说法,很有意思。第一种是孔子夫人: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国君任命孔子为司库。孔子夫人很聪明,对他说:“你几根细绳子, 串上几颗珠子,拿来多少,就加上几颗珠子;用去多少,就减去几颗珠子,不同的绳子代表个、十、百、千、万的位数。”虽然孔子夫人发现算盘之说并无凭证,但 算盘业仍奉她为祖师。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一种学说认为算盘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证据就是东汉数学徐岳曾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写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算法就称为“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有学者认为这就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算盘起源于元明朝。他们认为,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元代陶宗仪有一本里引用当时形容奴仆的谚语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 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这里把有了点“资历”的婢仆比作算盘珠,十分有 趣,也说明当时的算盘已经很普及。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由于算盘的历史和智慧,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算盘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立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如今计算机普遍的今天,人们早已用机算取代了珠算,算盘也更多地被当作一种过去的记忆丢在了历史的角落。


古典纸伞

油纸伞中凝怨黛,丁香下湿清眸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从发明之日到现在至少有3500年的历史。古时伞被人们称作“簦”(deng),上至皇帝出行的黄色罗伞,下至百姓的避雨工具,可以说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古典纸伞以纸为载体一直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可谓中国古典文化符号,具有吉祥、圆满、浪漫怀旧、避邪等传统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尼龙折叠伞的兴起,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的碰撞,油纸伞手艺人在制伞市场上艰难求生,其手艺传承更是步履维艰。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寒為之,而寒於水。


蓝缬[xié],就是我们常说的蓝布,是我国江浙一带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生活情调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旧时,浙江、江苏一带农村家户户都会织布、染布。老辈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都是自家纺织印染的蓝印花布。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子等都可用它来做。蓝印花布仿佛就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布料,它的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古时称为药斑布。最具典型的就是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的图案。从工艺上一般分夹蓝缬和雕板印缬两种,这是看似简单其实却很繁杂的制作工艺。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制作需要五道工序:镂刻花版;刮浆;印染;刮灰;晾。全部手工制作,古朴大气,凝聚着智慧的结晶,蓝印花布有青铜饰纹的高古、汉砖瓦的粗犷、宋瓷的典雅、 苏绣的细腻、剪纸的简洁与织锦的华贵。深沉的蓝与纯静的白,在普通的棉布上组成了多姿多彩、寓意古象的纹样。在质朴素雅、含蓄优美之中,饱含着浓郁的乡俗 民情。蓝印花布得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原因正是它的平民化。经过岁月的淘洗,焕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筷子是中华民族发明的进食工具。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关于筷子的起源,中国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大禹为治好患,曾经三过家而不入,就连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躭误一分一秒。一次大禹在野外煮肉吃,陶锅的 肉很烫手,无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便砍下两根树枝,把肉夹出来吃。久而久之,大禹练成了用树枝夹取食物的本领,他的部下见他这样吃饭便纷纷仿效,这样就产生 了用筷子吃饭的习俗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榫卯(sǔn mǎo),是我国古典家具之魂,榫和卯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穿越千年的古典智慧 美翻众人的中式制造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中的钉子和胶,这样的粘合方式尽管成本更低,但早已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家具制造的“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