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考试题分析】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题简析

 Abc董 2016-10-03


又是一度考研季,为考研奋斗了n长时间的莘莘学子日前终于打完了这场艰苦的战役。对于专业基础课当中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而言,也许是考生最惴惴不安的科目,生怕大结构写错之后“血本无归”。今年中国音乐学院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考题是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Op.10 No.3)的第二乐章,整体难度不大,但一些细节还是能够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全曲结构为奏鸣曲式,下面列出该乐章的图示,个人一家之言,仅供读者参考:



文字分析:

呈示部:主部为两句结构的平行乐段,调性稳定地建立在d小调上;连接部经历了两个调性,d小调为第一部分,由装饰性短句奏出,与主部形成引申性对比,之后调性转入C大调,并收拢终止;副部也是两句结构的平行乐段,建立在主调的属调a小调上,典型的古典奏鸣曲式调性布局,收拢终止同时进入结束部;结束部很短,仅3个小节,巩固副部的调性。


展开部:本乐章的展开部非常短小,开始以副部主题动机的倒影引入,之后加以展开,而伴奏织体仍与主部相关(三连音),调性建立在F大调上;之后突然出现的三十二分音符以及d小调属音的持续表明了此时进入了过渡阶段。


再现部:主部的前一乐句与呈示部主部相同,但后半句模进,并且开放性的将连接部的材料吸收进来,使得主部与连接部打成一片,形成d小调-降B大调的转调乐段并收拢终止。副部的材料与规模与呈示部副部相同,只是调性上服从了主调,完满终止后省略了结束部,直接叠入尾声。


尾声:有第二展开部的乐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仍是主部动机发展,用于均衡展开部的副部材料(因为中间的展开部太小了,没有主部的展开空间);第二部分有些许副部因素进入,最后用切分的材料作为整个乐章的收尾。


考题分析:

该作品作为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难度中等偏易,但细节方面可以测试出考生的水平。在笔者看来,本题除了测试考生对奏鸣曲式整体的敏感度之外,有三个地方考察能力:第一是展开部开始部分材料的来源,对于非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本科阶段中对音乐发展手法有系统的讲解的话也应不难;第二是再现部主部与连接部的统一,也许多数考生在平时的讲解中未碰到如此情况,但从无论从材料还是调性来看都非常明显,这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第三是尾声的判断与处理,这是考察学生对能否对作曲家音乐材料运用的理解。


谱面标记:

下面展示出曲式图的各部分次级结构在实际谱面的位置,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