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后代的重视不用多说,那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尤其是在之前的“独生”政策下,刚刚诞生的新生命或者说孕育着新生命的妇人都是两个家庭最看重的人,而在迷信、封建的王朝制度之下,“子嗣”就更为重要,可是在众人关注清朝皇帝的感情生活之外,却鲜少有人注意到,清朝皇帝的子女夭折率极高。
首先说皇帝的长子死了,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皇位之争,即便清朝立储君并不是完全按照嫡长制度来的,但长子的位置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可是幼殇的人中不仅有皇子,还有皇女,而女孩是完全没有皇位竞争力的,所以这个可能被pass掉了。
最后一种,就是早婚的危害。古代人结婚早,讲究的是早早地成家立业,可是早婚带来的第一大危害,就是子嗣的问题。 举个例子,康熙皇帝十二岁就成婚了,而他的结婚对象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在现代,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忙于学业,就算是瞒着家长来一场自认为轰轰烈烈的恋爱,充其量也就是拉拉小手摸摸小脸啥的,少年的身体还没发育好,怎么能去孕育下一代呢?要知道,康熙帝的长子仅仅在人世生活了四年······有人说皇家的孩子应该是享受了最好的待遇的,不会因此就早夭,可是先天不足是多好的后天保养都比不上的啊!
皇帝子嗣的多少,和皇帝本身的寿命有着直接关系。这个问题很好解释,皇帝活的时间长,他就有足够的时间给自己“制造”后代,而且寿命长的皇帝的身体一般比较康健,所以后代的体质较好,平安成长的可能性就更大,而寿命短的皇帝甚至没有时间给自己“制造后代”,更别提这些皇帝的身体一般都不好,给下一代的基因有可能不健康了。 所以清朝皇嗣的死亡率和皇帝自己的寿命以及健康有直接关系。 不过,长寿就一定子嗣多吗?这倒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皇帝的身体康健与否与国力是否强盛,在我看来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其中绝对存在着恶性循环。皇帝体弱,无力掌管朝政,这导致国力衰弱,而国力衰弱又让皇帝忧思成疾,更加体弱。在这个循环之中,子嗣成为了牺牲品。更加悲惨的是后宫佳丽三千,皇帝无心女色还好,若是一个迷恋女色,只会害人害子。
由此可见,如果皇帝的妃子够多,皇帝自己的身体够康健,那么子嗣绝对不是应该担心的问题。 在落后的年代,即便是养尊处优的皇子皇女殇逝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可是这在清朝却极为突出,甚至有些皇帝的子嗣的死亡率能够过半,这不禁让我们感到惊讶,可是凡事有因必有果,细细说来,这也是可以找到“罪魁祸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