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一叛徒建了一个国家,2千年一直是此国开国之神

 小红SR 2016-10-03
六国被秦始皇统一,看着中原地区的疆域犹不满足,又将目光瞄准了南方的广阔疆域,想要将南方的那些地区也划入他的地盘。

  于是公元前219年,五十万大军在主将屠雎,副将赵佗的带领下向南开拔,再一次开启了一段开疆扩土的历史。

  在征战期间,主将屠雎滥杀无辜,在行军过程中受到当地人的埋伏,中毒箭身亡了。秦始皇随即又派了任嚣前来担任主将。主副将二人并立合作,倒是没有再出什么大乱子,四年之后,岭南一带被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可惜,秦始皇独揽了这大好河山却无福欣赏,于公元前210年薨逝,此后秦二世继位,政局尚不稳定,陈胜吴广又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北方乱作一团。这时任嚣病重,据称他在病重之时曾经将赵佗叫到床边,告诉他秦皇无道,而此处地形依山傍海,足以建立国家抵挡起义军的侵略。

  在任嚣死后,赵佗随即展开行动,他拔去了秦朝安插在此地的眼线,吞并了由任嚣掌管的郡县,实力不断壮大。北方的农民起义军因为顺应了百姓的心理,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最终推翻了秦王朝,这样秦朝的统治土崩瓦解,赵佗就找准时机,在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下自立为“南越武王”,开始了赵氏的统治。

  虽然说赵佗的皇位来的有点“投机”的意思,在中国人眼中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但是他却真的当了一个好皇帝。


  首先,他对于收拢民心就很有一套。因为他的领土主要在南方,甚至包括今越南的一部分,所以风俗不同是肯定的,百姓中也必然会有很多人不信服他。赵佗很聪明的没有使用高压政策,而是积极地吸收当地人进入统治阶层,并且分封越人为藩王,这就让他的统治多了一层保护,更加稳固。

  而且,中原文化与此处大相径庭,如何才能让当地人认同呢?例如赵佗脱掉了汉服,穿上了当地人的传统服饰,这就让当地的百姓对他多了一份好感。

  而且,在那个时候南越一带的农耕技术并不发达,百姓缺衣少食,生活贫苦,鉴于这个局面,赵佗从中原引进先进的耕织技术,既提高了当地了粮食产量,保证当地百姓的衣食,又让当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从此心悦诚服。


  再看北方,陈胜吴广一时得了民心,却因为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又失了民心,最后由一介小小的亭长刘邦统一了四方。那一山不容二虎,现在南北各有一主,怎么办呢?权衡之下,汉高祖还是没有再发动战争,毕竟经过连年的战争,百姓的生活已经难以支撑,政府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去打一场硬仗,所以汉高祖决定和赵佗和平相处,这也正符合汉初休养生息的策略。

  而且刘邦手下有一陆贾,能言善辩,刘邦就派他去了南越,企图说服赵佗臣服新朝。

  陆贾也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顺利说服了赵佗接受汉朝的印绶,成为汉朝的藩属国。此后,汉朝开始和南越交好,汉朝先进的生产技术传进南越,大大促进了南越的发展,他还积极地协调各民族关系,让南越人民安居乐业。


  可是好景不长,刘邦去世了,朝政由吕后把持,这个女人有多强势就不用我多说了,她并不赞同高祖的政策,和南越的关系逐渐出现了缝隙,而仅有的纽带在吕后禁止边疆地区人民向南越出售铁器及各种物品后彻底崩裂,吕后甚至派了军队前去攻打南越。

  但是,北方的气候有异于南越地区,自幼生长在中原地区的士兵根本不能适应南方的气候,各种疾病蔓延开来,军队甚至没有越过南岭就无功而返了。而赵佗也决心摆脱汉朝,自立为“南越武帝”。

  后来吕后去世,文帝刘恒即位,南越和汉朝的关系才逐渐缓和。刘恒再一次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劝南越归降,南越和汉朝重修旧好。


  在赵佗统治期间,提倡民族之间通婚,促进了民族融合,还推广汉字,开发民智,不仅保证了南越地区的生活安稳,也大大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此后2000多年,后人对他多是称赞之词,甚至有人称他是“开国之神才略之主”,而赵佗也确实担得起这个称赞,试问后世又有几人对南越地区的贡献能超越赵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