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花小鼠 2016-10-03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提起扇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古今注》记载:“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无明扇,此之始也。”由此可见,我国早在虞舜时期就在使用扇,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扇面在中国历史上拥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自古是文人雅士展示其身份的象征。伴随着扇面艺术与中国绘画及书法技艺的发展,扇面作为独特的演绎方式,浓缩了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扇面画同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扇子在古代的别称“摇风”、“凉友”,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吟咏扇子的诗文。文献记载,以东晋王羲之书“老媪扇”这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先。史载王羲之曾在团扇上画小人物,其子王献之题有《为桓温书并画乌牸驳牛扇》的作品。

17世纪末,中国折扇传入英国,随着一种新的风尚即所谓“罗珂珂”的兴起,18世纪中国折扇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宫廷中订婚、结婚、加冕、欢庆胜利、国王病愈、葬礼、舞会等礼仪的礼物或纪念品。绢制的聚头扇,成了宫廷里的贵妇人必不可少的随身装饰品,不论冬夏都使用。当时全欧洲都在流行一个法文的新词儿:Chinoiserie,即“中国趣味”,或“中国时尚”,指的是对中国风格的工艺品和日用品的爱好。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18世纪中国出口国外的扇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